“利诱”女儿回家,答应儿子“分家”,一位父亲这样培养企业接班人……

“利诱”女儿回家,答应儿子“分家”,一位父亲这样培养企业接班人……
2020年06月21日 10:00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今天是父亲节,祝天下父亲们健康平安。对很多人而言,父爱虽然静默,却是深沉的,总在不经意的瞬间,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温暖。但在家族企业里,父爱给人的除了温暖,或许还有些许沉重。因为除了家人间的温情,还有家族事业代际传承所带来的责任。诗肯柚木是一家专注于销售自有品牌天然柚木家具的家族企业,创始人林福勤夫妇用40余年时间,为家族事业奠定了坚固的根基。如何培养接班人?如何实现基业长青?他们的探索和实践,或可给国内的家族企业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万万没想到,儿子竟然给我这样的回答!”林福勤和儿子谈完回公司上班的事情后,对太太傅雅香感叹道,“我本打算让他回来帮忙,慢慢培养他,但他现在就要抢我的生意吗?”

创立诗肯柚木40余载,夫妻二人很欣慰地看到企业及家庭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专注于销售天然柚木的自有品牌家具,诗肯柚木20世纪70年代发家于新加坡,1993年进军中国台湾市场,2005年进入文莱、德国和美国,2010年走向加拿大和日本市场。到2016年,仅在台湾地区的门店数量就达到104家,在全球的门店数量近140家。

儿子林杰人2006年取得南洋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之后,又到美国学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并和太太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当父亲邀请他回新加坡或中国台湾帮忙打理事业时,一直是家中乖乖仔的他却婉言拒绝了,坚持要求全权负责诗肯柚木在日本的市场,且不希望父母亲干预。即使面对父亲赠送一套好房和一辆豪车的允诺,他也不为所动。

林福勤和妻子能够理解儿子渴望自主和控制权,但是,过去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日本市场,岂是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所能支撑起来的?林福勤本来很希望儿子能够回归企业助自己一臂之力,可儿子却提出条件反将自己一军,夫妇俩不禁错愕,一时之间对于儿子“分家”的想法感到有些受伤。到底应该接受还是拒绝儿子的条件呢?

创业维艰

与许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一样,林福勤也有一段艰苦奋斗的故事。他出生于新加坡独立前的困苦年代,是家中幼子,上面有四个哥哥姐姐。林福勤从装潢学徒做起,月薪只有40新元,但他非常勤奋,他的手艺也在业界逐渐出名。

1974年,林褔勤在新加坡租了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店铺,创办了一家名为“夏威夷室内设计”的公司。在太太的支持下,林福勤在短短两年内便开了两家门店。然而,两年辛苦经营下来,企业竟亏损了四五万新元,合伙人也提出退股。为了让生意持续下去,林福勤向朋友周转了一些资金,与太太携手度过了企业的第一次危机。

1979年,林氏夫妇成立了夏威夷家具公司,通过进出口业务来销售家具。他的商业嗅觉告诉他,做高质量的自有品牌家具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1984年诗肯柚木正式成立,销售天然柚木的自有品牌家具。 

1993年,诗肯柚木进军中国台湾市场。当时台湾没有针对外商的优惠政策,企业也很难向当地银行贷款。为了更快打开台湾家具市场的门路,林福勤在当地找到了一个合作商。但三年之后,随着生意的起步,林福勤和台湾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分歧愈发明显。在诗肯柚木遭遇资金困难时,合作伙伴提出了退股要求。在权衡了企业未来发展之后,林福勤决定给合作伙伴200万台币,正式将公司所有股权收回手中,开始全面布置扩张事宜。

在他的带领下,诗肯柚木于2005年进入日本大阪,开了三家门店,并于同年进入文莱开设两家门店,在德国和美国设立了经销处。2010年,诗肯柚木的业务拓展至加拿大温哥华,全球的门店数量超过了100家。

2007年经济危机时期,台湾家具市场萎缩了四成,许多业内人士心慌不已,林福勤却将其视为企业的第二次发展机会。他逢低进场,抢占便宜店面,租约一签就是6年。林福勤说:“经济好的时候赚的是‘买卖’的钱,将进货成本加几成都能卖得掉,看不出企业的本事。经济不好时,则是在赚‘管理’的钱,这才是‘本事钱’。”

二代的培养法

在潜心经营企业的同时,林氏夫妇对子女的培养从未松懈过。除了满足学校要求的基本教育投入之外,他们还经常请优秀的老师为孩子进行各种业余培训及补习。更重要的是,每次参加国外的家具展会或洽谈生意,他们都会将孩子带在身边。女儿林洁敏和儿子林杰人耳濡目染,从小便知道父母如何做生意。

林洁敏自幼便古灵精怪,也因为不喜欢读书经常挨母亲责罚。高中毕业后她前往美国求学并留在美国工作。一次,她很意外地接到父亲的电话。林福勤对女儿说:“听说你要回新加坡,要不要绕到台湾看看爸爸的生意?你就当路过台湾顺便玩两天,我给你买头等舱的机票。”

在父亲的“利诱”下,林洁敏决定去看看父亲。到了台湾后,林福勤专门抽了几天时间陪女儿,带她去吃最好的西餐牛排,然后给她看诗肯柚木在台湾的门店。看到父亲这样悠闲地陪着自己,林洁敏问父亲:“你每天都不需要去上班的么?”父亲回答:“对啊,自己做老板了就可以这样。如果你以后还是坚持为别人打工,每年可以坐几次头等舱?每个月可以带你的孩子吃几次高级餐厅?你又有多少时间可以陪伴你的孩子?”一连串的发问林洁敏陷入了思考。

最终在父亲的“糖衣炮弹”下,在母亲和弟弟的鼓励下,她辞职回到新加坡协助父母发展事业。

父母对她都很“放纵”,对她充分授权,让她有想法就放手去做。这让她快速成长,最终独当一面,作为区域市场总监带领诗肯柚木走向新的高度。2004年,诗肯柚木获得新加坡年度超级品牌奖,随后每年都能获得品牌奖项。

与姐姐爱玩的性格不同,林杰人自小便是乖乖仔,对待学业格外认真,即使面临巨大压力也要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在美国毕业后,他和妻子二人过起了舒适、平静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很快被打破。

在一次全家人每年都要举行的旅游活动中,父亲林福勤突然对他说:“我想给你买一套好的房子和一辆好的跑车,但是需要你回到诗肯柚木工作。”林杰人听到这句话非常诧异,他明白父亲肯定是遇到了难处。但是,听到父亲要求他必须从新加坡或者中国台湾市场开始做起时,林杰人犯难了:姐姐已经在新加坡市场取得骄人的成绩,父亲对中国台湾市场的控制权不容撼动。

思忖几番之后,林杰人向父亲提出,自己要全权负责日本市场,而不是回到新加坡或者中国台湾协助管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回到父母亲身边,很难有独立决策权。最主要的是,他要证明自己,“如果我把日本的四个持续亏损的门店经营好了,我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如果不成功,说明我不适。”

林福勤为儿子的提议感到震惊,本想只是要儿子回来帮帮忙,在可控范围内慢慢培养,不料儿子却固执地提出这样一种方案。他试图说服儿子放弃并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做,然而林杰人的回答是那样坚定,他陷入了两难。

一次艰难的抉择

林福勤和太太傅雅香进行了商量。一方面,夫妻二人认为日本的业务连年下滑,已经基本决定关闭日本市场的业务了。“让儿子独立去接这样一个烫手山芋,真的好吗?”但同时,他们又觉得:“不(把这几个店)给儿子,给谁呢?关掉它们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经过深思熟虑后,林福勤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同意他全面接手日本业务。

林杰人只身前往日本,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考察日本4家门店的管理和运营情况。他发现,父亲信任的老员工虽然忠心耿耿,但过于保守,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直接制约了诗肯柚木在日本的业务开拓。鉴于日本人更加了解日本市场和顾客需求,林杰人大胆启用日本当地人来管理门店。

2011年3月11日,就在林杰人费尽心力企图扭转日本门店的管理困局时,日本福岛发生了里氏8.9级地震,并引发严重的海啸和核危机。当时,林杰人刚好回新加坡出差。看到新闻的瞬间,他想:“我的员工还在那里,我不可以呆在新加坡看新闻。”于是,林杰人立刻订了机票返回日本。

当他让母亲送他去机场时,傅雅香震惊了:“你疯了么?现在所有人都要等机票从日本飞出来,你还要飞过去?”林杰人坚定地回答:“是的,我的员工需要我。”母亲见无法说服儿子,只能回答:“你自己打车去吧,我没有办法亲自送我儿子去鬼门关。”

身为母亲,傅雅香对儿子的安全充满了担忧,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她又特别理解儿子的行为。“如果换作是我在他的位置上,我也会去的。”傅雅香说。父亲林福勤虽然没有正面回应儿子当时的举措,但据台湾的员工说,他私下为儿子当初的行为深感自豪。

因为危急时刻对员工的关怀,林杰人在日本员工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也正是这个契机,他开始大刀阔斧调整日本公司人员的架构。至2016年年底,在林杰人的领导下,诗肯柚木日本公司从4间门店拓展至14间,获得显著进步。在站稳脚跟后,他决定继续深耕日本市场,以应对新的需求和挑战。现在林杰人担任诗肯柚木的区域采购总监,在中国台湾的责任也越来越多,并担任董事会的董事。

未来如何传承?

林福勤很看重家族企业的延续。在他看来,女儿林洁敏在市场营销与品牌建立方面颇有成就,而儿子林杰人对于日本市场的执着也很有乃父风范。在家族内部竞合的状态下,应当如何处理接班人的问题?自己是否应该适时退休并将管理权移交给二代,让他们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在未来,姐弟俩又要如何接过父亲手中的权杖继续前行?这些都是他思考的问题。

除了管理权的传承,家族财富的传承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林氏夫妇很理性地考虑着这个问题:“中国有一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这个魔咒我们要打破。”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并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所有管理人员的财务规划,针对每个员工的福利,以及面向社会的慈善基金。

傅雅香表示:“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得很大,但是财富的问题是一定要想在前面,而且我们作为父母有责任为子女解决好这些问题。”她已经完成了保险和财务课程的学习,她一直习惯于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亲自把所有需要的知识学一遍。

“如今,我们俩用40多年时间盖了20层的大厦,但我们为儿孙们打好的基础可能是50层甚至80层,所以这个大厦可能还会有30层、50层或是更多,这要靠他们去建造。我们的儿孙们更聪明,我们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让这座大厦惠及更多人。”林氏夫妇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在企业传承的路上还有很多事情去做……

案例点评

诗肯柚木这个案例让人感受到暖暖的家庭氛围,同时我们也看到诗肯柚木两位接班人进入企业后,通过各自努力让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诗肯柚木一代的成功在于创始人林氏夫妇。凭着对家具市场的商业嗅觉、准确的市场定位,结合自身设计创意,林氏夫妇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创办人林福勤秉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想法,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从新加坡到中国台湾、文莱、日本,一直到德国和美国等。这使得诗肯柚木在40年发展后,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国际化企业。

其次,林家的家训“先家庭,后企业”也在家族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业务繁忙,但是诗肯柚木的女主人傅雅香一直注重家庭教育,也给两个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一方面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把他们带入工作中,让他们耳濡目染与企业一起成长。所以女儿虽然有点小叛逆,但还是在家训影响下回到家族企业,成功帮助企业提升了品牌。儿子林杰人主动要求回到日本公司,挽回日本市场,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三,家族企业的沟通——父母与儿女的沟通在诗肯柚木家族是有效的,虽然父亲林福勤把女儿“诱逼”回家,但是他对女儿的工作却采取了“随便你”的放权管理,这个管理方式让女儿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从而让企业有了新的品牌基因。而在与儿子的沟通方面,虽然有过冲突,但是最后两方还是相互尊重对方的看法,儿子在日本市场大干了一场,增加了信心,也愿意接受其他地区业务。

在这个案例中,接班人的培养计划是良性的竞争。两位接班人并没有一下子作为空降兵被安排到总部,而是在各自的天地历练了很久,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这个接班到目前为止还是很成功的,也非常值得国内的家族企业学习和借鉴。目前国内大部分家族企业的状况是平时没有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往往是到需要接班的时候才想到要和自己的孩子沟通,这势必会产生一些落差。

另外,这个案例还可以让我们看到家庭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没有“先家庭,后企业”这个家训,孩子可能不一定回到家族企业。因此在家族里很有必要达成一些基础的共识和愿景。

要说潜在的风险,我认为作为接班人需要和上一代一起制定企业战略方面的规划,这样便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管理企业,比如深化全球化发展、对中国大陆市场的开发等,因为大陆市场有大好前景,应该尽早进入。

—— 吴媚,中欧EMBA2016

江苏祥兆文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本案例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李秀娟教授、助理项目经理陆韵婷和案例研究员赵丽缦共同撰写。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新加坡诗肯柚木有限公司的支持。该案例目的是用来做课堂讨论的题材而非说明案例所述公司管理是否有效。

编辑 | 岳顶军

责任编辑 | 雷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酷特智能 300840 5.94
  • 06-23 中船汉光 300847 --
  • 06-23 迪威尔 688377 --
  • 06-22 天智航 688277 12.04
  • 06-22 捷安高科 300845 17.6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