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丨罗仪馥:跨国产业链变局或能成为中越提升产业互补性的契机

报告发布丨罗仪馥:跨国产业链变局或能成为中越提升产业互补性的契机
2020年05月30日 10:20 人大国发院

罗仪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爆发以来,由于各地工厂停工,部分跨国产业链确实陷入了“停摆”,并出现布局重组的苗头。其中,电子行业领域里跨国公司调整全球产业布局的表现最为突出,以谷歌、微软、三星与LG等为代表的大型跨国电子企业都制定了在越南设立或扩大生产基地的计划。

现阶段之所以出现上述跨国电子产业链向越南转移的小高峰,主要是因为越南是当前发展中国家中抗击疫情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疫情爆发初期,越南采取了全社会隔离政策,及时控制了疫情在越南境内的蔓延,直至4月22日才基本结束隔离期。截至2020年5月底,越南确诊病例数稳定地控制在350例以内,而且至今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在此基础上,越南经济既有的内外部条件的优势也进一步凸显,这些优势包括该国内部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以及构建了既面向发达国家、又涵盖发展中经济体的相对完善与健全的自由贸易网络。一方面,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2016年越南的月薪平均值仅为212美元。另一方面,截至目前越南正式参与的自贸协定数量已达12个,另有四个自贸协定正处于谈判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内可以得到落实,其中就包括EVFTA和CPTPP等自贸水平较高的协定。

尽管当前一些向越南转移的生产基地迁自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跨国产业链中地位的下降,也不一定导致中国与越南在跨国产业链的加工制造环节上竞争的激化,相反这有可能成为中越两国产业链联系进一步密切化的契机。

首先,一些跨国公司在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的同时,也在中国布局新的、更高端的产品生产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中国与越南的产业链上的互补性。以越南最为重要的外国投资者——三星电子为例。尽管三星现已基本将手机组装加工厂由中国转移至越南,但与此同时,三星又在中国布局了半导体存储器生产基地。这种布局重组实际上是强化了越南作为电子产品加工者,中国作为中间产品生产者的角色分工。

其次,从当前双边贸易情况来看,中国与越南的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其中中间产品进出口的贡献最为突出,这也是两国产业互补性提升的表现之一。2020年1-4月,在受疫情冲击,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9%的基本局面下,中越双边贸易额不降反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9.1%,其中中国对越出口额同比上涨10.7%,进口额上涨33.7%,其中进出口值上升的商品种类以各种零部件居多。

总体而言,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跨国产业链转移潮中,越南经济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产业链转移对于中越经济关系的影响,充分把握增强两国产业与经济互补性的契机。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中越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经贸合作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无论是越南河内轻轨二号线、永新燃煤电厂与龙江工业园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还是双边贸易与投资往来,在过去几年间都成效显著,这是未来中越进一步深化经济联系的有利基础。

(本文根据嘉宾在人大国发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暨人大国发院“一带一路”国别系列智库丛书发布会发言整理,已由嘉宾审核)

文稿来源:国发院国际合作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产业链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08 聚合顺 605166 7.05
  • 06-05 金宏气体 688106 --
  • 06-03 博汇科技 688004 --
  • 06-03 酷特智能 300840 --
  • 06-01 中天精装 002989 24.5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