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教名家谈教科研】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陈林静:以“融入式”教科研,寻教育的“真味”

【宁教名家谈教科研】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陈林静:以“融入式”教科研,寻教育的“真味”
2024年12月02日 12:15 扬子晚报

【开篇语】

“宁教名家”,这个响亮的称号,它承载着荣誉与责任,凝聚着智慧与汗水。在南京市教科所支持与指导下,南京涌现出一批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对教育科研充满热情的优秀教师。为进一步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展示“宁教名家”风采,即日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少年志融媒平台推出“宁教名家谈教科研”系列报道专栏。在这里,您将看到教科研如何助力教师成长,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您将感受到“宁教名家”们对教育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们为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陈林静: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师德标兵”,获南京市“斯霞奖”,全国中小学教师演讲大赛一等奖,两获江苏省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2020年被评为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出版教学专著《真味——土拨鼠的语文生活》,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省级专业论文60余篇,近200篇语文知识童话在省级报刊连载,省市内外教学、教科研专题讲座百余场。她提出“‘整合·对话’,优化儿童语文生活”的教学主张,期望走向“真味”的语文教学之境,让语文课堂成为智慧与幸福生长的地方。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她的教科研之路从“求真”开始

“土拨鼠在挖土。有人问,土里有什么?土拨鼠说:土里有土。”从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的教改专家,陈林静说自己就是一只简单的“土拨鼠”,做纯粹而本真的教育人。

1997年,20岁的陈林静从南京晓庄学院毕业。有着家乡情结的她毅然回到江宁,进入百家湖小学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名年轻教师进入一所新建学校,该如何快速成长?细心的陈林静观察起她的学生来。

陈林静发现班上的孩子最痛苦“看图写话”,不仅字词容易出错,也不容易写生动、写具体。为了解决难题,陈林静在班上做起了“趣味写话”活动,一本小小的“趣味写话本”激发起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坚持一年后,学生的写话水平大大提升,陈林静和共同研究的好友合作完成了一篇有关“小学作文早起步”的论文,在南京市教学论文比赛中一举获得一等奖。第一篇论文诞生于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这次经历在陈林静心中埋下了一颗研究的种子。

一次偶然,上网查找资料的陈林静进入到南京市原小学语文学科研训员芮琼老师和核心骨干教师建立的专业平台——“大家语文网”,这个平台一下子打开了陈林静的新世界。陈林静便以“土拨鼠”为笔名成为其中一员,将自己课堂中的思考与实践发布在网站上。很快,陈林静的博文就被管理员置顶为精品博客。“作为一个刚工作几年的乡村教师,能和‘大家’进行专业上的对话、精神上的共鸣,我感觉太有意思了!”陈林静在教学中便以更加敏锐的触角研究教学问题,她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课堂实践、教学设计,“土拨鼠”渐渐就成了“大家语文网”的知名教师。

陈林静说,“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精神,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反思性实践。”此后,陈林静形成了一个工作习惯,定期将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思考,围绕某个问题的深度分析通过随笔记录下来,这些案例随笔成了她教育教学创新研究的智慧储蓄。

漫寻语文的“真味”

她和儿童一起创造理想的语文生活

“经纬主题阅读”是陈林静教育教学的创新路径。参加工作伊始,陈林静便以时间为经,以学年为纬,从阅读书目到阅读活动,为每一届学生都搭建了班本阅读体系。这其中,“甜橙树”的故事成为了美好的育人记忆。

2007年下半年,陈林静接手了一个“淘气班”。一本《我亲爱的甜橙树》,让淘气的学生开始依恋班级,依恋课堂。通过网络整合装订,陈林静和孩子们围绕《我亲爱的甜橙树》共读、共写、共画。孩子们对这本书着了迷,连课间都拉着陈林静聊内容情节。几个月后,陈林静和孩子们的阅读故事被《江苏教育》刊登。一年多后,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亲爱的甜橙树》,第一版封底上印着的就是陈林静和孩子们的阅读感言。再后来,一拨媒体的接连采访,美好的故事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三年后“淘气班”变成了“南京市书香班级”。

为了优化儿童的语文生活,陈林静提出“整合与对话”的教育主张。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记忆,而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陈林静的语文课上,孩子们常常合作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辩论演绎,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2015年,陈林静在教学专著《真味——土拨鼠的语文生活》中写道:盼望你们/快活、如诗地长大/溪水潺潺/风在树叶上跳舞/思考是智慧的起点/起草一生/漫寻真味。漫寻语文的“真味”,陈林静说,“我想和儿童一起创造理想的语文生活。”

陈林静曾在办公桌台板下压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要当个好老师”,简简单单七个字,27年过去,她的教育初心从未改变。

探索系统、协调、创新的教学变革

她将教科研的影响辐射更远

2019年,陈林静调入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负责江宁区“深化教改”的具体工作,同时以“课堂观察”“个性化课堂”等区域项目活动,带领全区学科团队深入课堂,用新的教科研方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江宁教育特定的发展态势,江宁区教科室提出践行“融入式”教育科研,以“理论融入实践,课题融入工作,研究融入课堂,创新融入课程”,更好地服务学校,成就教师,发展学生。江宁区坚持“课题、课堂、课程”三课联动的举措,真正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作用。

每学期,江宁区组织多场不同层次的专题研讨与现场展示活动,通过交流思想和分享经验,提升全区教改的整体水平。教改的核心是改课,江宁的教改尊重教学的本质特征,尊重校情、学情,因此各学校呈现出各不相同的课堂教学特色。

陈林静的徒弟、百家湖小学教科室主任周畅老师介绍,如今百家湖小学秉承着“融入式”教育科研的理念,以共同体建设为抓手,组建了教科研导师团、青年教师发展班、种子教师成长营、海纳百川读书会四个共同体,带领教师们在教科研中共同成长。在百家湖小学,老师们自组织地研究论文、探讨课题,早已司空见惯。周畅介绍,“陈特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毫无保留、手把手地指导,我们经常感动于她的乐教爱生、甘于奉献,也希望成为像陈特一样的用教科研推动教学的教师。”

硕果盈枝挂满园。江宁区依托“融入式”教科研模式,实现了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相互衔接、有序递升。“十四五”以来,江宁区共立项了457项各级各类教育规划课题:省规划课题立项57项,其中重点项目23项;市规划课题135项;区规划课题275项,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有研究”的良好氛围。

27年潜心教育的道路上,陈林静创造着美丽的风景,也带领学生步入了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语文世界。她曾教过一位台湾学生,多年后学生考入大学,特地来信到百家湖小学,只为“寻找陈老师”;她一句句暖心的话语被学生们牢记了几十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陈林静说,“教育科研是实现教师幸福的‘重要路径’。我想做的,就是让一线老师发展得更好,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顾茜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王菲

原标题:【宁教名家谈教科研】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陈林静:以“融入式”教科研,寻教育的“真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南京市 江苏省 语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11.29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27.76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