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风筝在创新中传承

非遗风筝在创新中传承
2024年05月24日 03:40 云南网

原标题:非遗风筝在创新中传承

◎本报记者 韩 荣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初夏时节,在山西太原汾河公园,十里长堤绿草茵茵,天空中各式造型的风筝翩然飞舞。但只要山西省级非遗晋源风筝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元恒带着风筝一出现,便成了人群中最“亮眼”的人。

有别于工业流水线制作的风筝,杨元恒手作的风筝不仅外形颇具美感,还创新融入机械原理,能振翅、眨眼,可以发出各种响声,十分惊艳。

记者看到,在杨元恒工作室的两个房间存放着数百架风筝,还有刨子、锤子、剪子等各类木匠用具。

“晋源风筝发展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便成为传递信息的载体之一。造纸术出现后,晋源有了专事风筝彩绘的艺人。明清时期,晋源以硬翅类、软翅类、龙类、板子类等多个品类的风筝著称。晋源风筝,展现了太原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提及晋源风筝,杨元恒娓娓道来。

出身于木匠世家的杨元恒,传承了父亲的巧手技艺。为了做好手作风筝,他到处拜师学艺。凭借自身天赋和不断努力,杨元恒的风筝制作技艺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晋源传统风筝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杨元恒制作的龙风筝,眉毛、眼睛、胡须齐动,口含的龙珠更能“呼噜噜”地转动起来。老鹰风筝眼神锐利,尾羽开合自如。而这一切的“机关”就在风筝后面。记者看到一个个木质齿轮相互咬合,形成联动轴,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这些齿轮全部用竹木所制,再以不锈钢丝缠绕,非常精巧。

这些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风筝,充分体现了传统木匠工艺的精髓。

杨元恒告诉记者,一架风筝的诞生,需要经历构思、选材、削条、扎制、裁剪、裱糊、彩绘、试飞等十几道工序。很多小部件需要将竹片劈开后刨平,用酒精灯烤,再放入烤箱定型一周。为此,杨元恒还发明了风筝专用烤箱。

对杨元恒而言,风筝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杨元恒已获得近200项国内外各类风筝比赛大奖,还担任山西省风筝协会副主席,并且是国家级风筝大赛的裁判。随着参加国内、国际风筝大赛频次渐多,杨元恒会做的风筝样式越来越多,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板式风筝、锣鼓风筝、机械动态风筝……风筝制作思路也变得更融合、开放、多元。

杨元恒说:“希望能把风筝的技艺传承下去,让晋源非遗风筝飞得更高、飞得更稳!”(韩荣)

原标题:非遗风筝在创新中传承 来源:科技日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非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