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发审委大换血 严IPO审核将持续

盘和林:发审委大换血 严IPO审核将持续
2019年01月22日 13:58 新浪财经综合

【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盘和林

  在现任发审委委员超期服役近4个月后,新一届发审名单终于来了。1月18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关于公示发审委委员拟任人选的公告。本次公布的发审委委员拟任名单仅有21人,分别是证监会系统10人(证监会仅有1人,其余为地方证监局的代表),交易所系统3人(全部来自深交所,上交所无人入选),律师事务所5人,会计事务所3人。这相比上届63名委员来说,人员缩减比例超过60%。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正式名单还是候选名单中没有来自于高校、投资机构、券商以及资产评估机构的候选委员。公告显示,新一届发审委委员正式任命最快在本月底就可以发布。

  本次发审委换届最直观的变化是巨幅减员,目前还在履职的第十七届发审委成立于2017年9月30日,成立初期共63名委员,是历史上发审委员最多的一届,相比较而言,此次仅21人减幅达到67%,精简的发审名单被广泛认为是源于目前IPO“堰塞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但缓解并不意味着审核工作量将有所减小,目前待上会企业依旧有200余家,未来的任务量可能依旧不轻。

  而减员的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来自于新修改的《发审委办法》,在《发审委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中有关于“去兼职委员”的修改意向说明,而理由是,“兼职委员难以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审核工作。”可见,发审委规模的更改也是朝着行政效率的方向上在前进,过于冗杂的人员设置显然有碍审核力量的集中,从而拖慢发行审核速度,易造成大量企业排队现象,另一方面,精简的人员还有利于统一审核口径,这对解决目前积压的大量审批任务是有所帮助的。

  除了整体人数的变化,人员结构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可以发现,新出炉的拟任名单中,1人来自证监会,即发审委主任委员(正司局级)、发行监管部副主任郭旭东,9名来自地方证监局,8名来自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3名来自深交所,上交所无人入选。这可能与目前科创板的筹备有着密切的关系,自进博会提出科创板建立以来,关于科创板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布的展开。作为注册制的试点板块,如何落实执行注册制的发行审核工作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0上交所成员应该预示着上交所正在进行着相应的准备。

  当然,具体注册制在我国如何实施、采取何种发行审核办法还要看下一步的政策安排,以目前的发审委人员结构来看,科创板初期应该很大可能上采取两权分离,即证监会依旧保留发行审核权,而仅下放上市审核权。不过这样的两权分离显然是不够完善的,特别是证监会持续保留的发行审核权将会使得注册制与审核制有着同质化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有意见也指出,若发行审核权无法下发,那么注册制始终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由于证监会兼负着监管者的角色,如果继续在注册制中扮演企业上市裁决的评判者将带来一定的利益冲突问题,不利于保证行政决策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因此,成立初期发行审核制度可能会有一段较长的缓冲期,但之后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整体权力交由交易所执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发行规模的精简和人员结构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将放开IPO的大闸,未来,IPO的审核将会持续收紧,在退出制度尚未完善的时候,可能更多会通过严审为市场做好前期筛选。值得注意的是,借着科创板的设立,证监会将会有意识地进行上市企业的分流,形成更加具有区分度的资本市场,也算是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一视同仁、严苛的审核条件,可以改善目前企业一窝蜂主板上市的现状。

  发审委的调整也对企业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即在未来会有更加统一的发行审核规范,企业的信息披露需更加规范和全面,另外,不同的企业应注重自身特点进行上市选择。(作者系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知名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9 西安银行 600928 4.68
  • 02-13 七彩化学 300758 22.09
  • 01-30 立华股份 300761 --
  • 01-29 福莱特 601865 --
  • 01-23 恒铭达 002947 18.7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