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原标题:“核心资产”暴跌反思:警惕市场共识(少数派投资)
来源:少数派投资
在经济、政策、参与者等宏微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每个阶段股市都会涌现出大大小小的共识,比如过去5年A股最主要的市场共识——“核心资产”。
“核心资产”共识
过去5年,由于北向资金流入、经济转型等,追求确定性、行业龙头的“核心资产”行情逐步展开,并在2020年成为市场的高度共识,也带来了行情的极度分化。
投资者们热衷于追求“核心资产”股票和基金,一些股票的估值在春节前后涨到历史极值,3-5倍甚至更高的PEG。
“怕高都是苦命人”
“无限确定”
“10倍空间”
这些词句不绝于耳;一些被各种负面因素压制的行业,估值跌到历史极值,被市场资金忽视。
但是春节后,核心资产的暴跌让追高的投资者付出惨重代价,部分核心资产更是在近日创出年内新低,前期备受追捧的基金大幅回撤。一些曾被冷落的行业,反而在春节后表现更好。
毫无疑问,许多“核心资产”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过去几年少数基金通过领先一步地投资“核心资产”取得了拔尖业绩。
但是,当“核心资产”逐渐成为市场共识、估值高企时,是否还是好的投资标的?与之后的暴跌有没有必然联系?这些问题,非常值得反思。
为什么市场共识总是被打脸?
当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市场对股市、汇率、油价、选举结果的普遍预期经常大错特错。
简单讲,共识包含形成过程和结果这两个方面。形成共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基于共同文化、知识导致的对某一事物的共识、某种观点传播越广接受的人越多的正反馈等,结果是大部分人对于某种观点的普遍认同。
站在博弈的角度,思考一个情景:
假如有一个酒吧每周四晚上有备受欢迎的音乐专场,如果酒吧的人不多,待在那里就会很令人愉快;但如果酒吧过于拥挤,乐趣就会大大减少。
那么,问题来了:
在某个周四晚上,如果每个人都预测许多人会去酒吧,他们就不会去,酒吧反而很空;如果每个人都预测很少人会去、此时去酒吧是个好主意,他们就会去,酒吧会非常拥挤。
也就是说,结果否定了共识。
同样,当市场对于某类资产达成乐观共识、认为是个好的投资机会时,大部分人都会买,结果是股价高企,此类资产已经不一定再是好的投资机会;当市场对于某类资产达成悲观共识时,大部分人都不会买,导致股价低迷,反而可能出现好的机会。
另一方面,无数证据已经证明市场是一个复杂性系统,通过直观的、线性的推测等形成的许多共识存在前提上、逻辑上的错误。
比如,去年3月份全球疫情大爆发,导致市场对于经济的一致悲观预期,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崩盘,虽然经济确实受创严重,但是流动性增加等因素的作用下股市不断创出新高。
如何看待市场共识?
警惕复杂市场中的简单共识,就如查理·芒格经常提到的那句名言:“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市场热衷于判断利率、政策等复杂虚幻的因素时,多研究公司层面的经营和投资依据;
市场憧憬于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光明前景,寻找竞争格局清晰的成熟行业机会;
市场共识在拥抱当前“核心资产”,不妨把眼光放在更宽阔的地方;
市场关注短期收益,思考如何避免中长期风险。
抱团取暖是人类在狩猎时代的生存压力下刻进基因的潜意识,独立思考则是投资者在市场中长期生存的准则。
责任编辑:张书瑗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