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不香了"? 市值暴跌近2500亿

海底捞"不香了"? 市值暴跌近2500亿
2021年06月15日 17:37 中国基金报

投资研报

“爱美女生”轻医美年消费近七万元!“瘦脸针”需求旺盛且刚性,海外市场已百花齐放!医美龙头即将拿下稀缺牌照(名单)

云与物联网时代到来,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突破35.8万亿!资本开支暴增,新机遇持续涌现,国内通信龙头迎来二次爆发期(名单)

尾盘资金异动:出逃7股均超1亿!2股尾盘涨停却被神秘资金抛售(名单)

机构最新研究称这10股都会翻涨1倍!节后的第一只翻倍牛股真在这吗?看看都有谁(名单)

  海底捞“不香了”?市值暴跌近2500亿…

  海底捞跌跌不休,今日股价一度跌超6%,自高点累跌57%,市值惨遭腰斩,盘中跌破2000亿市值大关。

  分析人士表示,海底捞目前面临高估值和业绩复苏不及预期的“双杀”处境。

  4个月跌去近2500亿港元

  6月15日,海底捞股价持续阴跌,盘中一度跌超6%,股价最低跌至37.05港元,创出新低,总市值则跌穿2000亿港元,盘中最低跌至1964亿港元。

  截至收盘,海底捞跌幅有所缩小,下跌1.63%报39.15港元/股,最新总市值2075亿港元。

  而在今年2月15日,海底捞股价一度飙至85.8港元,总市值一度突破4500亿港元,达到4547.4港元,距今天刚刚过去4个月时间。

  较今年2月历史最高价相比,海底捞今天收盘价已跌去54.3%,市值则蒸发超2472亿港元。

  与此同时,海底捞的火锅底料提供商颐海国际跌2%,目前股价处于去年4月以来的低位,且较今年1月底的历史最高价147.89港元已跌去64%。

  海底捞暴跌背后,内资频频撤退,进入6月以来,内资持续减持,减持逾1000万股。

  两年多暴涨250%

  作为餐饮股龙头、火锅界的明星上市公司——海底捞,自2018年9月26日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以来,创造了餐饮行业的神话。

  反映在二级市场表现上,此前这家被港股市场誉为“餐饮一哥”的明星公司,股价从起2018年上市至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2018年10月29日,海底捞创下最低价15.274港元,此后逐级攀升,2019年初开盘海底捞股价为17.16港元,涨至今年2月16日创出历史最高价85.8元,期间涨幅高达257.58%。

  但今年其先后经历了跳涨和跳水的大起大落,2月17日即为分水岭,此后,海底捞就一路走低。

  净利润暴跌近9成

  股价走低背后,海底捞业绩增长乏力。

  公司财报显示,2020年,海底捞营收为286亿元,比2019年增长7.8%;全年净利润3亿元,同比2019年下降86.8%。

  分业务来看,海底捞2020年的餐厅收入为274.3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95.9%,同比去年增长7.2%;外卖业务虽然增幅较大,达到60%,但占比较低,全年收入7.2亿元,营收占比从去年的1.7%增长至2.5%。

  由此而言,海底捞的全年营收增长,主要是由餐厅业务扩张驱动。

  截至2020年年底,海底捞餐厅数为1298家,相比上年同期的768家增加了530家。其中1205家位于中国大陆,93家位于中国大陆以外14个国家和地区。

  从2016年开始,海底捞门店扩张加速。与此同时, 其全年业绩增长也驶入快车道。2018年和2019年,海底捞年度营收增速都接近60%。2020年,海底捞新开业544家门店,继续刷新近年来新高。

  然而即使海底捞近年来加速扩张,但净利润率却逐年下跌。2016年,海底捞销售净利率为12.5%,2019年降至8.8%,到了2020年,则已经低至1%。

  2020年,海底捞的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同比上涨9%,至122.61亿元;员工成本同比增长21%,至96.76亿元。

  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业务扩张及抗疫所用的消杀类物料耗用增加。为应对成本上升,除更换自助小料外,海底捞还曾在2020年4月将部分菜品价格上调6%,但在引起舆论热议后致歉,并将价格调回原水平。

  平均翻台率下降

  对于公司全年净利润亏损,海底捞将其归结为疫情影响。

  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净亏损9.65亿元。也就是说,海底捞全年的盈利,主要是靠下半年挣回来的。

  2020年由于疫情爆发,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全国线下餐厅关闭及客流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了16.6%。

  海底捞去年上半年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翻台率一直是海底捞引以为傲的资本,数字远高于竞争对手2020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从2019年的4.8次/天降为3.5次/天。

  去年1月26日,海底捞宣布暂停中国内地所有门店,直到3月12日起,才恢复首批85家门店的线下营业。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餐饮业经营回暖,海底捞随之加快开店速度,因此下半年业绩扭亏为盈。

  食品安全问题缠身

  在业绩不佳的同时,海底捞还接连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2020年7月12日,有消费者反映在山东济南一家海底捞用餐时,在乌鸡卷中吃出硬质塑料片。7月20日晚,海底捞在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声明。

  2020年7月30日,海底捞火锅杭州富春新天地店登上了杭州市市监局的“抽检黑榜”,该店此次被“点名”的原因系其店内所使用的一批次筷子产品被检出大肠菌群。

  此外,包括食品过期、未按要求储存、库房厨房卫生不达标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有十多家门店因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被要求整改。

  多家机构看好海底捞仍有3-6成涨幅

  瑞信发表报告表示,海底捞、九毛九及呷哺呷哺股价自今年2月高位累跌54%、28%、68%,主要因为市场对翻台率缓慢复苏等方面的忧虑。

  瑞信同时补充,认同行业不稳定的复苏步伐对火锅股今年上半年业绩带来影响,但认为市场反应过度,且预计下半年人流量会回恢复正常。

  国元证券认为,海底捞的主业火锅本身具备较强的社交属性,客流恢复较为缓慢,叠加大量新店开出,这也导致恢复和翻台表现弱于同行。

  新开门店方面,2021年一季度海底捞新开门店150-200家,截至3月末,新签约门店91家,已签约但未开出的门店达500家以上。

  海底捞储备开业店数充足,预计2021年有望继续保持快速扩张态势,因此给予其63港元目标价,相较于现价约有30%上涨空间。

  国信证券认为,2021年下半年餐饮业复苏趋势明朗,海底捞逆势扩张有望将奠定未来今年更高的业绩增速。相比同业九毛九和呷哺呷哺的做法,海底捞显然进取得多。

  国信证券预期海底捞2021-2023年收入增速分别为55.3%/36.3%/2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40%/41.9%/28.4%,给予其76.8港元目标价,相较现价有约60%上涨空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彭佳兵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7 宁波色母 301019 28.94
  • 06-17 工大高科 688367 --
  • 06-16 力芯微 688601 36.48
  • 06-16 嘉益股份 301004 7.81
  • 06-15 百克生物 688276 36.3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