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业绩雷”背后 东阿阿胶也存在相似的问题

涪陵榨菜“业绩雷”背后 东阿阿胶也存在相似的问题
2019年07月31日 10:45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基本面力场 

  原标题:相似的“业绩雷”背后,涪陵榨菜东阿阿胶也存在相似的问题 

  被市场认为是消费大白马的涪陵榨菜,昨日发布了半年报“业绩雷”,虽然没有同比下滑,但是营收同比2.11%、净利同比3.14%的增幅,远低于市场的预期,也无法与该公司此前30倍的市盈率相匹配。

  不难想象,今日涪陵榨菜以跌停开盘,中金公司也在第一时间下调了公司的目标价、且下调幅度达8.5%。在联想到此前同样是消费大白马的东阿阿胶,半年报预告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75%至79%,股价也是连遭重创、一蹶不振;就连贵州茅台,半年报营收同比16.8%、净利同比26.56%的增幅,也同样低于一季报时营收同比22.21%、净利同比31.91%的增幅。

  看起来被大家一致认定能够穿越周期的消费行业,真实的面貌也是天雷滚滚。抛开宏观的、行业的、社会的等种种因素,力场君还是从财务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待涪陵榨菜和东阿阿胶的“业绩雷”,两家公司还是有很大共性的,所以也特别值得投资者借鉴。

  提价“双刃剑”涪陵榨菜在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长失速,是建立在上年度同期的高增长的基础上(2017年1H营收同比34.11%、净利同比72.16%),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比东阿阿胶强,但是并不影响导致两家公司尴尬业绩的问题本质。

  不论是涪陵榨菜还是东阿阿胶,在过去的业绩主要看点之一就是产品提价,涪陵榨菜是在2018年11月对部分主力产品提价约10%,提价效应显现在了今年一季度,一举将毛利率从去年的55.76%提升到了58.14%;从毛利率趋势来看,最近3年涪陵榨菜的毛利率明显呈现增长的趋势,这是值得点赞的。

  但与此同时,产品提价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榨菜提价的背景下,榨菜的销量数据却已经在2018年显现出增长失速。数据显示,公司产品销量2018年为14.44万吨,同比2017年的13.05万吨,增幅约为10%;而在大幅提价前的2017年,销量同比2016年的11.13万吨,增幅则高达17.25%。

  这也就意味着,涪陵榨菜2018年销售收入同比25.92%的数据背后,主要得益于产品涨价,但却是建立在降低产品销量增速的基础上。至于今年上半年,前文提到,涪陵榨菜在去年11月产品提价了10%,但是销售收入同比增幅则只有2.11%,不难计算出公司产品销量是同比下滑的。

  这是否是产品提价带来的“恶果”?尚难有定论,但是这一点与东阿阿胶非常相似,自2005年起东阿阿胶的阿胶块迄今累计提价18次,产品销量却难有起色,甚至还出现了下滑,市场份额被同行业竞争对手抢走了不少。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产品提价本身是好事,毕竟这样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但是这需要建立在不损害销量、不损害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否则就成了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

  因此在分析企业产品提价带来的业绩影响时,不能够简单依据现有销量基础作为测算,一定要将产品销量的增长变化趋势考虑进来。反复强调预收账款的重要性除了产品提价伴随着销量增长失速之外,从更长周期的数据来看,涪陵榨菜的预收账款表现早已显现颓势,自2018年1季度之后就已有持续性下滑迹象,今年2季度的单价度变动更是令人心惊。

  力场君在此前发布过的分析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过预收账款的重要性,这代表的下游客户的采购态度,也反映了公司产品的销售难度。而就涪陵榨菜个体数据而言,产品销量增长遇阻,叠加预收账款趋势性的下滑,就更加值得警惕。

  最后,力场君用成都武侯祠门前的对联做一个总结吧: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商场如战场,后来的“涪陵榨菜”、“东阿阿胶”们也当审势、三思。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陶然

涪陵榨菜 东阿阿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4 小熊电器 002959 34.25
  • 08-12 中国广核 003816 --
  • 08-06 海能实业 300787 --
  • 07-31 微芯生物 688321 20.43
  • 07-31 海星股份 603115 10.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