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雷曼兄弟破产是高潮,原来才金融危机的开始

原以为雷曼兄弟破产是高潮,原来才金融危机的开始
2020年03月26日 15:06 王小钊

如何在结构性行情中开展投资布局?新浪财经《基金直播间》,邀请基金经理在线路演解读市场。

原标题:原以为雷曼兄弟破产是高潮,原来才金融危机的开始 来源:王小钊

自从2月底以来,受到疫情和油价大跌的双重打击,美股开启暴跌模式,道琼斯指数短短一个月最大跌幅就达到了38%。很多人会拿这次的大跌和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2008年的金融危机,仅美国就有14家银行倒闭,连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也在危机中宣告破产,震惊了全世界。

在雷曼倒闭前,老王当时清晰的记得,当时在纽约的地铁上偶遇了在雷曼工作的学长,意气风发,拿到了旁人眼红的offer。而再见他,已然是在2010年的上海陆家嘴。ex-Lehman、ex-Andersen,每次金融危机似乎都要有大家伙倒闭,这才合情合理,只不过,这一次会是谁呢?

次贷的形成

没人预计到,2008年会那么惨,美国的QE会那么狠,就像这次的2万亿美元一样。

在2008年8月8日,我们在鸟巢如火如荼地举行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之际,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却酝酿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也叫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次贷就是指次级的贷款,没那么好的贷款,整个危机的源头就是出现在这里,但为什么次级贷款最后会掀起轩然大波呢?

这里先要从房贷开始说起。对于房贷很多人都不陌生,你要买房但是存款不够,银行觉得你的信用还不错,那么银行就可以给你一笔贷款先把房子买下,然后你每月还给银行本金和利息。房贷相当于一张欠条,欠条上写你欠银行多少钱,必须每个月都给银行还钱,然后要还够多少个月就能把房子赎回去。

而在这个时候,银行开始想,我给买房者的贷款都是长期的,但是我的存款是短期的,我如何把这些长期贷款变现呢?卖掉!拿回现金,还能再贷更多的资金出去。那接下来,卖给谁呢?

这时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看上了这些欠条,觉得其中有利可图。举个例子,假设你买了套1000万的别墅,要供房贷10年,本金加利息最后要给银行1500万。而投资银行愿意用1200万把欠条从贷款机构那里买过来,贷款机构当然乐意,本来是10年才能收回资金1500万,还有购房者违约的风险,一转手给华尔街,不仅收回了1000万本金还净赚了200万,少赚了300万没关系,大不了再去发放贷款。

投资银行当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们把这些房贷证券化,术语叫抵押债务凭证,简称CDO,其实就是把成百上千笔欠条打包在一起,用欠条做抵押,发行证券卖给投资者,所以CDO也就成了用各种贷款做担保的理财产品。变成了二级市场可以交易的产品。

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CDO的最大风险就是购房者还不上钱,贷款发生违约了。不过那段时间,是美国房价涨得最好的几年,要是有人违约,投资银行就把你房子收回来转手拍卖,因为房子很抢手,所以房子很快就能变现,因此投资银行的资金周转问题就能解决。再加上每一笔贷款都是要经过严格审核的,购房者信用良好,会按时还贷款,所以CDO风险很低。

就连标普、穆迪等评级机构,都站出来给CDO的债券盖了一个3A级的最高级评价,要知道美国的国债就3A级,但美国国债那些年利率才1%,而CDO的利率有4%以上。国债和CDO都低风险,都是3A评级,CDO还赚钱,所以CDO一经推出,很快就被养老基金,退休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抢购一空。

到这里,老王帮你梳理一下这个赚钱机器是如何运转的,购房者贷款买房,然后银行把这些长期资产卖掉变现(注意:贷款是银行的资产,存款是银行的负债),投资银行从银行买了房贷欠条,但是他们的赚钱逻辑是,把这些房贷欠条变身成二级市场可以交易的证券,卖给其他投资者,投资银行从中赚钱。从购房者到贷款机构,从贷款机构到华尔街,从华尔街到投资者,于是这个庞大的赚钱机器就开始运转起来了。

然而买房的人是有限的,信用良好的人也是有限的,为了赚更多的钱,贷款机构开始给那些信用不好的人发放贷款,次贷就这样出现了。一些贷款公司的广告宣称零首付就能买房,但是所谓的零首付背后,其实利率会逐渐上升,也就是说每个月要还的款会越来越多。

你可能会想,那大众会买房吗?会,第一个原因是房价疯狂飙升,人人都在抢着买房,第二个原因是群众盲从权威,他们想,要是银行都肯贷款给我,说明我确实还得起,因为银行这种权威机构都相信我。2002到2006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整体经济的增速。一个拿着很低的工资的人,上午走进房贷公司,不需要提供很多的担保,下午就可以获得100%的贷款买房。拉斯维加斯的一位脱衣舞娘拥有5处房产,来自墨西哥的草莓采摘工人贷款买了一栋525万元的住房。就这样最后演变成了全民买房热,泡沫越吹越大,为之后的次贷危机埋下了一颗炸弹。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在2006年就已经到了历史高点...

危机悄然而至

我们都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角,是华尔街五大投行中排名第四的雷曼,但第一个出事的是排行老五的贝尔斯登。

那些贪婪的投行为了赚更多的钱不断地加杠杆去购买更多的贷款,去创造更多的CDO。2008年3月时,贝尔斯登有形股权资本约为110亿美元,却支撑着3950亿美元的总资产——杠杆比率达到36。杠杆是一个放大器,好处是放大收益,坏处是杠杆会无限放大风险。

如果阿基米德活到今天,他的名言一定是这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但是你给了我三个支点,对不起,我亏了5个地球...

毕竟,房价也不会只涨不跌,在2008年经济下滑时,房地产泡沫终于大到支撑不住。

对CDO的违约风险,投资银行有两大保障,华尔街凭借自身的资本和变现房子可以维持公司运转。但祸不单行,华尔街的两个妙招同时失效了,一是欠条在同一时间失效得太多了,很多人都违约不还款了,远超过贝尔斯登能承受的资本,二是房子也无法变现了,不仅没人愿意买房,而且房价一直在跌,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了。贝尔斯登流动性出现危机拿不出钱了,至此,酝酿已久的危机炸弹在这一刻被点燃了引线。

雷曼的杠杆率比贝尔斯登小,但也小不到哪里去。作为雷曼董事长的富尔德,深知高杠杆率的做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但没想到,危机会来的如此之快。各大媒体都在报道,雷曼已经陷入危机,下一个倒闭的就是雷曼,在恐慌中,股票交易大厅一开盘雷曼的股价就下跌了35%。

1998年的时候,雷曼发生过一次危机,但得益于富尔德采取的有效措施,雷曼最终安然度过了危机,富尔德从中得到了一个教训,必须及时辟谣,如果任由各种谣言传播,谣言最后就会成真。所以富尔德和其他雷曼高管没有闲着,马上接受了《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的采访,向外界透露雷曼要倒闭的传言并不真实,雷曼公司拥有充足的流动性,公司在稳健运营。这个闪电战术生效了,交易结束前的一个小时,雷曼的股价发生了U型逆转,早上跌了接近一半的价格,晚上收盘的时候只下跌了19%,雷曼暂时能歇一口气了。

可是稳住股价只是第一步,雷曼手上的资金还能让雷曼正常运转,可没人知道事态会不会更糟糕,所以雷曼必须融资以备不时之需。这时富尔德想到了巴菲特,巴菲特不仅有钱,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巴菲特的投资能给投资者信心,带动市场跟风。

但是交易最终没有谈拢,富尔德拒绝了巴菲特,巴菲特是最好的选择,但并不是雷曼唯一的选择,最关键的是富尔德并不能接受巴菲特的报价,雷曼很快就从一家大型投资基金公司筹集到了40亿美元,对于雷曼而言,这笔交易划算一点,但不能像巴菲特那样能激发市场信心。

我们回头来看都知道,雷曼这个时刻已经危在旦夕了,原本富尔德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经过打击谣言之后雷曼的股价稳定了,甚至还反弹了一点(是不是感觉和现在很像),所以富尔德认为雷曼只是遇到了一个小危机,是做空者在传播谣言导致的,并不是什么大事。自以为是,低估了危机的严重性,这也导致富尔德之后犯下了接二连三的错误。

雷曼在融资以后,应该第一时间降低杠杆,不要求还掉全部贷款,好歹也要把贷款还掉一些,但雷曼不仅没有降低杠杆,在这种危机时刻,反而还收购了杠杆率高达30倍的一家对冲基金,虽然这家对冲基金曾经是全世界收益最好的对冲基金。

赌徒心态的博弈,最后只能是满盘皆输。比如给你两个选择:

A、裁员降薪,勒紧裤腰带过冬

B、赌一把大的,争取All-in扭亏为盈选A的常常被鄙视;

但是选B的一定有一天会走上天台...

在雷曼的几次危机公关后,市场对雷曼又有了信心,雷曼的股价稳定了下来,但平静背后更大风暴已经来临,雷曼对外宣称良好的财务报表,被质疑有所隐瞒,一位影响力巨大的基金经理在一次演讲中,公开质疑雷曼的资产负债表有所隐瞒,演讲结束后,雷曼股价下跌了22.6%。

屋漏偏逢连夜雨,雷曼暗地里向韩国寻求融资的消息被雷曼的首席财务官泄露了,《华尔街日报》头条新闻大标题里写着,雷曼正在寻求海外资金。在危机关头,寻求融资无疑就是在向世人宣布,雷曼很缺钱,雷曼有严重的流动性问题,虽然此时雷曼的流动性还算良好,可雷曼股价再次受到沉重打击,下跌了15%。

双重打击下来,富尔德知道自己过去的努力都付诸东流,留给雷曼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雷曼还有最后一个救星,韩国发展银行。雷曼能否向韩国发展银行融资成功,是扭转局势的背水一战。

雷曼和韩国发展银行的谈判进行了两天,进展顺利,韩国发展银行表示可以买下雷曼大部分股票,前提是剥离雷曼持有的不动产,以保证韩国发展银行的投资不受这些有毒资产的影响。韩国愿意以账面价值的1.25倍购买雷曼的股份,虽然对雷曼而言,并不是很划算,但关键时刻,亏一点就亏一点,雷曼总裁迈克达德表示没问题,双方会谈进展到最后商讨合作细节的阶段。

但在最后关头,富尔德闯入了谈判,他想让韩国至少买下一部分雷曼的不动产,他希望和韩国多商量一下收购雷曼的价格,但富尔德此时只在自嗨,完全没有察觉韩国人脸上的情绪变化,也不顾手下的各种暗示,最终韩国银行当场表示谈判失败,问题不在于收购价格多少,而是雷曼高管的做事方式让人无法信任。

富尔德曾经公开宣言,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卖掉雷曼,令人讽刺的是正是因为富尔德太过在乎雷曼,总想着自己是华尔街第四大投行,自以为是,拒绝接受雷曼已经很危险的现实,又情绪用事到一意孤行,如今雷曼的命运已经无法被自己决定,除非找到一个更大的买家,把雷曼收购下来。

最后还有两个大买家,一是美国银行,美国银行坚持要政府动用美联储资金承包雷曼的有毒资产,不然美国银行不会收购雷曼,而政府不愿意为雷曼买单,要是政府再为雷曼买单,华尔街的人就知道,无论捅出多么大的篓子,政府都会帮他们擦屁股的。所以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向媒体公开声明:不会再有救助行动。

另外一个买家是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巴克莱银行愿意花330亿美元购买优质的那部分雷曼,也就是把雷曼有毒资产剥离出去。这部分有毒资产怎么办?财政部部长保尔森把华尔街的银行家召集起来,关在会议室里,并下了死命令,要求每个人都要募资,把雷曼的有毒资产啃下来。但没想到,这笔交易被英国政府单方面阻止了,英国财务大臣明确地对保尔森表示到,英国政府不会同意巴克莱购买雷曼,英国不会进口美国的毒瘤。

至此,雷曼已经无路可走,2008年9月15日凌晨1点,雷曼宣布破产。回顾雷曼的整个破产过程,你很难想象这是真实历史,雷曼的破产比小说还跌宕起伏。天不时,美国政府迫于压力不愿救助,地不利,英国政府最后关头突然停止交易,但天不时和地不利,远远比不上人不和,整个破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雷曼的首席执行官富尔德,选择了杠杆的高风险,又在危机爆发时,因为自以为是和情绪用事,拒绝了巴菲特,公关失败,又搅黄了与韩国的合作,这一接连的事件,你可以说是雷曼有点倒霉,但雷曼曾经有多次机会,都是富尔德本人一次次断送了自己与雷曼的后路,最终让雷曼走向了破产。

危机高潮

作为美国的财政部长,保尔森是美国经济的一把手,美国经济塌下来了,抗在最前面的就是保尔森。

保尔森坚持不救助雷曼,就是想用实际行动给市场一个警告,告诉华尔街,政府不会为烂摊子买单!你们自己的贪婪要自己承担后果。换做是谁,在这个时候都会觉得保尔森做的没错,因为政府不可能拿纳税人的钱去为华尔街的贪婪擦屁股。雷曼事件后,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夸赞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做得好。

在雷曼事件里,保尔森虽然对市场放话不会直接救助雷曼,但并没有说不会帮助雷曼。在暗地里,保尔森团队在竭尽全力地帮助雷曼挺过危机,雷曼最后的救星巴克莱银行,之所以愿意买下雷曼,就是因为保尔森在前头不断在给英国施加压力,在背后又给华尔街的银行家下死命令,要求华尔街的大公司募资把雷曼的垃圾资产买下来内部消化,最后前功尽弃,还是因为在全球危机之下,英国也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雷曼破产后,保尔森原本以为危机终于被遏制住了,却没意料到危机的高潮才刚刚上演。雷曼的破产刺破了房地产泡沫,导致房价急剧下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违约。连那些原本信用良好的人,那些工资稳定的人都开始不偿还贷款。

为什么信用良好的人都开始不还贷款了呢?老王给你说个例子,你原本是一个公务员,工资稳定,信用良好,于是你向银行贷款买了一套300万的房子。首付50万,剩余金额250万,分20年还清。但是房价泡沫破裂后,房价一跌再跌,你隔壁的几栋房子纷纷在卖出,前几个月还是原价400万的房子,现在价格是150万,甚至更低。这个时候你面临一个问题,同样的房子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户型,你是要维持你的信用,用20年供完那250万的余额,还是干脆不要信用,让银行把房子收回去,然后你借点钱再买一套150万的。有些人会觉得信用重要,所以吃这100万的亏,然后继续供250万的房贷,但总有人会觉得这信用不值得,不供房了,省下的100万比信用更值。

信用低的人开始违约,信用高的人也开始违约,市场出现大规模的信用违约,而以房贷为担保的证券CDO则彻底从低风险的宝贝,变成了高风险的垃圾。这个时候,每一个买了CDO的机构,都意识到了原来自己手里的CDO是炸弹。所有人手里的炸弹都被点燃了,这引出了一个更大的炸弹,一个核弹级别的炸弹,一个足以摧毁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终极炸弹,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面临破产。

AIG破产有多严重?

AIG的保险涉及工人养老金,教师退休金,AIG在全球有8100万份人寿保险保单,总价值1.9万亿美元,如果AIG破产,将引发一场全球性恐慌,人们的人寿保险会失效,人们将拿不到他们的养老金,老师的退休金将化成泡沫。而这场恐慌又会导致什么,老王不敢想象下去,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话说,AIG一旦破产,美国周一将不会有经济。

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一家保险公司会参与到华尔街的危机里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得先重温一遍CDO的赚钱链条,先是购房者贷款买房,风险是购房者可能会还不上贷款,然后投资银行从贷款机构买了房贷欠条,投资银行把欠条变身成证券,卖给其他投资者,投资银行从中赚钱,风险在投资银行这里。

投资银行当然不愿意承担风险,于是向保险公司购买了保险。保险叫信用违约互换,简称CDS,CDS本质上就是保险,CDS保的就是CDO。怎么保呢?每年投资银行向保险公司交保险费,如果不出事,保险公司净赚,如果出事了,保险公司赔偿。通过CDS,风险被转移到了保险公司身上。

投资银行不亏,CDO能赚4%以上的利率,而交给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用也就1%,保险公司也不亏,每个月有可观的保费收入,每个月稳定收钱,CEO也能获得可观的分红。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又不是吃素的,而且AIG是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所以AIG和其他保险公司疯狂出售CDS,赚了无数的保险费用。

这一切看起来很完美,但问题就在保险公司承担了超过总资产的保险。2007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84万亿美元,根据2007年第三季度的统计,美国前25家银行持有的CDS产品价值高达1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一旦信用违约事件连续爆发,出现大规模要求偿付的现象,美国即使把2007年整个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拿出来,也填补不了信用违约互换危机造成的损失。

AIG赌房地产市场不会崩溃,因此为大量公司承担了保险,但千算万算,那个最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还是发生了,房地产泡沫破裂,无数的人开始违约,不交房贷,所有人同时向AIG要求赔偿,但AIG根本赔不出那么多钱,而AIG背后牵扯到了全世界的银行,关联到了全世界的百姓,大到如此境界的AIG,政府不能让AIG倒闭。

政府不会救助华尔街,但政府必须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AIG不能倒下。之前保尔森对市场放话不会再有任何救助,这句话是真的,但此刻美国政府只能打自己的脸,政府在炒掉AIG的CEO和一大批高管后,开始对AIG进行直接救助,从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美国政府向AIG进行了三轮注资,金额合计1823亿美元,最终持股92%,保尔森让政府成为AIG最大股东,帮助AIG撑过了危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AIG的破产危机刚刚过去,信贷市场又出现问题了。信贷市场完全冻结了,连信用好的人都贷款不了,银行因为担心收不回款,不再开始放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用电气公司,也因为投资银行的困难,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通用电气的老总在电话里对保尔森直截了当地说道,如果连一家健康的公司都因为信贷冻结而无法做生意了,那全美国的生意也不用做了。而此时放不出贷款的两家带头投资银行正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中仅剩的老大和老二。而它们不是不肯贷款给别人,而是它们要是继续贷款下去,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会陷入流动性危机,入不敷出最后的结局只有破产。

保尔森此时终于完全意识到了这场灾难之大,是他所见过的最可怕的金融恐慌,保尔森知道他已经无路可退了,他必须全力以赴,即使是顶着骂名,要求政府再次直接干预市场。在政府开展工作的同时,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也开始自救。摩根士丹利获得了日本三菱公司90亿美元的融资,本来融资是要通过股票市场的,但事态太紧急了,摩根士丹利已经处在破产边缘,已经等不及股票市场开市,三菱直接开了一张90亿美元的巨额支票,救了摩根士丹利一命。而高盛在再三求助下,获得了巴菲特50亿美元的融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可以缓一口气了。

但是人们的恐慌情绪没有消除,人们开始怀疑银行,投资者都怕银行会倒闭,五大投行倒了三个,剩下两个摇摇欲坠,所以投资者纷纷开始撤资,向银行把钱拿回来。不止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面临这个问题,连其他所有的商业银行都面临挤兑,美联银行股价一跌再跌,标普和穆迪都放出消息说要调低美联银行的债务评级,消息公布当天,美联银行被挤兑了50亿美元。

如果事态再发展下去,人们就真的会全部跑去银行取钱,导致银行破产,而取了钱后人们担心手中的钱会贬值,又会发生抢购狂潮,到时就不只是美国的金融系统会瘫痪,而是整个美国都会陷入动乱之中。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此刻再也坐不住了,这简直就是金融界的911。2008年9月19号,保尔森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问题资产救援计划」,就是众所周知的TARP计划,简单的说就是为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供政府担保,必要时政府会直接从市场购买,并且保尔森还公布了一项全面计划,就是对下一年度的货币基金进行担保。这是继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后,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最大程度的介入,在得到政府拍着胸脯的保证后,市场的信心终于暂时稳定了下来,人们的恐慌暂时被安抚了,股市开始恢复,美国政府的全力以赴最终是有效的,控制了金融危机的蔓延。

TARP法案在国会投票表决时也是一波三折,不过最终在2008年10月3日,被补充到450页的TARP法案进行第二次投票表决通过。至此,国会通过保尔森的注资计划,各大银行获得总额2500亿美元的投资,各大银行获得注资,开放贷款,信贷解冻,遭遇了重创的市场开始正常运转,轰轰烈烈的金融危机也算是彻底告一段落了。

此次金融危机没有造成美国崩溃,但是也是对美国经济的一次暴击。即使政府竭尽全力救助市场,可美国失业率还是超过10%,数百万家庭失去了住房。

到了2009年,市场才终于彻底稳定下来,银行退还了政府注资,到了2010年,华尔街发的奖金飙升到1350亿美金,十家银行控制了77%的美国银行资产。

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旅行,你可以看到雷曼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断生路,监管机构是如何在「政治正确」的牵绊下做出选择,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力求自保。

而这不正是现在2020年的翻版么,2万亿美金的财政刺激,美联储无限资本注入的信心承诺,只不过,这次究竟会是2008年,还是1929年呢?

编辑/elisa

金融危机 保尔森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01 成都先导 688222 --
  • 03-31 华盛昌 002980 --
  • 03-27 京源环保 688096 14.34
  • 03-26 三友医疗 688085 20.96
  • 03-26 雷赛智能 002979 9.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