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平安的养老战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 做“1+1>2”的事

解密中国平安的养老战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 做“1+1>2”的事
2024年05月24日 18:49 腾讯自选股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何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古至今,老有所养是“家事”也是“国之大事”。而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更受关注。

36年前,中国平安以保险起家,其服务老百姓健康、养老的初心彰显。如今,站在新的历史阶段,依靠“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中国平安将如何为应对中国老龄化提供独特的解题方案?

近日,中国平安集团联席CEO郭晓涛、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李斗共同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解密中国平安的养老战略。

郭晓涛直言,集团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和政治性,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聚焦金融主业,服务养老“三支柱”,打造投资、保险、医疗、养老四大平台,初步构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的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做好养老事业,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优势在哪里?郭晓涛说:“我们要做‘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发挥客户数量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产品服务优势,实现业务的互相融合、互相赋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样性、极致化的体验。简单来说,就是做‘1+1>2’的事。”

打造“富国银行+联合健康”升级版

在国际市场中,富国银行、联合健康均是各自领域的明星企业,前者是一家有着百余年历史、提供全能服务的银行机构,目标是满足客户在财务管理上的全部需求;后者是美国最大的医疗保险商,提供广泛的医疗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

当前,拥有保险、银行、券商、基金等多个金融牌照,以及健康、科技等多类子公司的中国平安,在业务范围和产品服务方面,已经实现了“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完美融合。

但中国平安的优势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相加,郭晓涛直言:“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服务提供商,坚持‘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科技赋能战略,做‘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

郭晓涛解释道,所谓升级版,就是要实现“1+1>2”的效益,主要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满足客户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不仅仅是金融需求,还有医疗健康养老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

二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并不是两条分割的业务线,而是强烈的互补关系,金融主业与医疗养老两者互相融合、互相赋能。一方面,在中国平安的金融产品里有非常多的医疗健康养老权益,可以增强客户获得感和忠诚度;另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了解客户、陪伴客户、分析客户,以更优质的服务、更合适的价格提高竞争力。

三是相比富国银行只做银行业务,中国平安的金融板块更加丰富,包括银行、保险、投资等。相比联合健康,公司在医疗健康养老的交付模式上,实现到线、到店、到家的“三到”服务,既有与全国1700多家三甲医院全面合作的线下服务网络,也有线上的家庭医生问诊、看病、开药。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从郭晓涛的战略描绘中不难看出,发挥综合金融的独特优势,正是中国平安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的关键核心。

而作为集团旗下健康养老板块的三家核心子公司,平安人寿、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的协同联动、资源互补、相互赋能,则是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的实践路径。

三家子公司协同合作的落脚点在哪里?正如郭晓涛所言,核心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坚持“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价值主张,进一步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养老需求,加大“三高”(高价值、高成长、高留存率)客户质量的持续提升;从公司层面来看,进一步有效降低成本,力争实现“三低”(低获客成本、低运营成本、低风险成本)目标。

保险是一项长期事业,与老百姓的养老需求天然适配。杨铮介绍道,公司有将近1千万的长者客户,而且都是中高净值以上的客户,他们有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还是集团战略部署来看,做好养老金融都是未来的重要工作目标。

“我们从很多角度观察到,布局养老面临较大考验,比如投资回报、规模效应和标准化等。所以我们围绕品质、标准、服务去做养老金融服务。”杨铮介绍道,平安人寿围绕整个客户生命周期的十大场景(衣、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依托集团金融健康和医疗生态圈,做好十大场景的全面服务。

当前,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长者居家养老,7%左右的长者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长者入住机构养老。中国平安是率先布局养老赛道的金融机构之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居家养老方面,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60余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高品质康养社区方面,相关项目已在深圳、上海、杭州、佛山4个城市启动。

据杨铮介绍,居家养老客户核心需求聚焦医疗健康、生活起居、康复护理、享老文娱等场景,其中付费服务需求最高的是智能守护、适老化改造、日常保洁、单点厨师、睡眠守护等。为此,公司通过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三位一体”,实现7×24小时在线协助客户,并扩大优质“到线、到店、到家”服务网络,构建一站式的居家养老建议解决方案。

“到线、到店、到家”服务网络的搭建,自然离不开集团旗下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核心旗舰,即深耕管理式医疗模式的平安健康。李斗表示:“我们扮演了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的角色,这是一个中枢,就是把‘三到’服务整合在我们的平台上,为各子公司的客户以及其他客户提供服务,这是一个双向赋能的过程。”

据李斗介绍,一方面,公司通过与寿险、产险、健康险、银行等开展“产品融合”“权益采购”“增值服务”等创新业务合作,让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后得到养老管家的指引,为公司输送客户。另一方面,通过“三到”服务,给客户提供更温暖的服务,让客户对保险有更多的接触和获得,对于中国平安的品牌有更丰富的内涵认知,然后反哺金融主业。

据了解,中国平安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提供“三到”网络服务,覆盖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商品药品等资源。截至2023年末,在国内,中国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3.6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在海外,中国平安合作网络已经覆盖全球33个国家,超1300家海外医疗机构。

服务多层次养老体系

养老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发展养老金融要求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展望未来20年,我们将聚焦养老,努力成为中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者,积极参与养老‘三支柱’的建设。”甘为民说,公司将更努力地去推动政、产、学携手共进,做实第一支柱,做多第二支柱,做大第三支柱,为建设金融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呈现出第一支柱“一支独大”,第二支柱近年来增长放缓,第三支柱刚刚开始起步的发展局面。如何助力做多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是金融机构做好养老金融的必答题。

甘为民认为,做多第二支柱,当前的关键着力点是提高年金的覆盖率,根据现行的年金模式,主要参与者是央企和地方国企的职工,民营企业的参与度比较小,参与职工较少。目前已经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了9%,规模只占1%。

“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应该要为做多第二支柱贡献力量。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民营企业的现实特点,适时调整现行企业年金制度,引导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企业年金。”甘为民说。

围绕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率,甘为民建议,第一,改变企业年金的考核机制,提高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改变企业年金按年度甚至更短期的考核排名来分配投资资金的短期考核机制,要以2年至3年的长周期考查投资收益率,真正做到“长钱长投”,才能让长钱获得更高的收益。

第二,探索灵活设定职工参与率以及税收优惠范围。现行企业年金制度一般要求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职工参与率必须要超过70%,而民营企业的员工流动性比较大,所以应该允许企业聚焦核心员工以及骨干设置企业年金,作为一种奖励的措施,放宽民营企业员工参与率。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