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京东金融广告引争议:恶趣味短视频,别成监管真空

媒体评京东金融广告引争议:恶趣味短视频,别成监管真空
2020年12月17日 08:49 澎湃新闻

  原标题:媒体评京东金融广告引争议:“恶趣味”短视频,别成监管真空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京东金融广告引发争议。广告内容大概是,一名农民工打扮的人士在飞机上求助空姐,说他母亲想吐,能不能开个窗透透气,周围的人嘲笑他没常识,随后空姐向其推销升舱服务。接着镜头给到了农民工打扮人士的手机,账户余额只有53块钱。后排一西装大哥要过了农民工的手机,在手机上点了几下就在一金融平台上借了15万。西装大哥告诉农民工,“这是你在京东金条上的备用金,以后急用钱的时候,可以随取随用”。

  引发争议广告截图,图据网络。该广告被指嘲笑农民工没有常识、诱导推销借贷服务、靠“土味”视频攻占下沉市场等,引发了舆论恶评。12月15日,京东金融就该争议短视频致歉,称“对此次短视频存在的严重价值观问题,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并在此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歉意”。京东金融还解释:“该短视频传播系因团队管理不善、审查不严,导致违规上线。”

  一家规模和影响力如此巨大的互联网企业,从拍摄到审核再到发布,如果说所有环节全部失守,未免有悖常理。

  另一方面,一些网友也已经指出了该广告的问题:似乎在通过层层诱导,让观众误以为“借钱是不用还的”。如果将广告目标指向那些身处社会底层且对借贷规则一知半解的人,更显出其性质的恶劣。

  值得关注的是,涉事的借钱广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调查发现,该争议广告似乎为系列广告,还制作了男子带母亲去宾馆借钱住豪华套房、老人为报答外卖小哥搭救帮他开通借贷服务等多个戏码。而当下,也能在其他手机APP中见到类似的短视频广告。它们的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通点:用各种形式想方设法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却没有详细说明目标用户可能付出的代价。此类广告有打擦边球之嫌,是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

  借钱广告因为太过奇葩而受到舆论的严厉批评。但必须追问的是,如果不是人们实在看不下去了,这则广告还会被摆到舆论场的C位吗?在京东金融的广告被清理之后,其他同类广告还会不会继续肆无忌惮地表演下去?

  这样一条明显存在争议的广告都能登上公共平台,仅靠广告制作方、投放方自纠自查,就显得不太现实。与其指望他们自行改正错误,不如在监管上多下功夫,不要让手机APP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在京东金融这条争议广告中,针对其中被指涉嫌诱导的成分,执法部门应及时出手。《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因此,无论是监管还是处罚,有关部门都应该果断出手,唯有让相关责任主体感到“肉痛”,才能真正让其管住自己的双手。否则,此类广告的“孪生兄弟”,恐怕很快会重现于江湖。

  这也对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之下,APP里的广告违规,不像电视电影、门户网站那样容易被发现,但它们造成的危害性却可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越来越大。因此,不留执法死角,不给别有用心者可趁之机,才能更切实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勤余

  原标题:《“恶趣味”的短视频广告,别成监管真空》

  阅读原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赵子牛

京东金融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22 火星人 300894 --
  • 12-22 奥普特 688686 --
  • 12-21 三旺通信 688618 34.08
  • 12-18 伟创电气 688698 10.75
  • 12-18 派能科技 688063 5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