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外经所王海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四大循环”

发改委外经所王海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四大循环”
2020年09月29日 19:51 21财经APP

原标题:发改委外经所王海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的“四大循环” 来源:21财经APP

王海峰指出,区域间人员自由流动是影响湾区发展活力的最核心要素。

近日,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畅通双循环 构建新格局”为主题,深入探讨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所具备的独特发展优势、亟需破除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及未来的融合发展方向,探寻大湾区发展路径。

会上,国家发改委外经所国际合作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发表《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再探析》主题演讲。他指出,区域间人员自由流动是影响湾区发展活力的最核心要素,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员自由流动方面还存在差距,实现大湾区人员自由流动应是“十四五”时期大湾区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课题。

国家发改委外经所国际合作研究室主任 王海峰(图为论坛主办方直播画面)湾区发展活力的核心要素是人员自由流动

在粤港澳大湾区谋划发展的过程中,世界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一直是重要对标参考目标。王海峰表示,三大湾区无一不是开放竞争的市场统一体,也得益于此,这些地区的市场竞争活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

“三大湾区之所以具有发展活力,特别是创新活力,一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而不仅仅是货物、资金、技术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人员的自由流动比货物、资金、技术和信息的自由流动要重要得多。我们需要信息流动和技术流动,但是如果没有人员的流动,那么这种信息的流动和技术的流动都会大打折扣。”王海峰强调。

王海峰指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4个目标即表现为四大循环,包括人员循环、商品循环、资金循环和信息循环。

“根据我过去几年的观察,如果不能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香港、澳门、深圳和珠海的特区优势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的潜能也就难以充分发挥。”王海峰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收费站总车流153.72万车次,日均约4212车次。而距离港珠澳大桥100多公里外的虎门大桥今年1月10日至19日的日均车流量即达8.9万辆。人员流动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王海峰指出,在考虑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人员自由流动问题时,可把瑞士视为一个参照系。作为欧洲最有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国际自由港之一,瑞士面积达约4.1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0个香港。2019年瑞士人口总数达857万人,同年香港人口总数约为750万人,瑞士人口总数较香港多出超百万人。

“20年前,瑞士就能够在没有成为欧盟成员国的情况下,与欧盟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也正是因为瑞士和欧盟在20年前就实现了区域间人员自由流动,进一步激发出瑞士的市场竞争活力和创新能力,为欧洲经济注入了活力。”王海峰表示。

1999年6月,欧洲联盟(EU)和瑞士签署《人员自由流动协定》(AFMP)。协议的签订为包括雇员、自雇者(企业主)、学生、退休者及其它个人在内的欧盟公民提供自由迁徙瑞士的权利。除自由迁徙权外,《人员自由流动协定》还对两地间相互认可的专业资格,购买财产的权利以及相互协调对等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补充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27日,瑞士就终结与欧盟国家人员自由流动举行公投。公投结果显示,将近62%的瑞士人民表示他们希望保持与欧盟国家之间的自由流动,而38%的人对此持反对意见。

也基于此,王海峰指出,“一国两制的框架使粤港澳更有条件实现人员的自由流通。”

会上,王海峰亦对“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作出展望。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承担着引领周边地区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作用,应该争取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区,进一步释放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新动能。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人员自由流动应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10年、20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课题。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编辑:洪晓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09 日久光电 003015 --
  • 09-30 北元集团 601568 10.17
  • 09-29 东鹏控股 003012 11.35
  • 09-29 泛亚微透 688386 16.28
  • 09-29 熊猫乳品 300898 10.7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