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鹏城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24数字低空大会”在深圳召开。会议围绕低空这一未来全面应用6G综合能力的典型场景,汇聚国内外院士、科研专家、产业领袖和企业代表,针对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的总体规划、低空经济的场景与需求、空地智联技术、相关标准以及技术/网络/应用/服务创新,通过主旨报告、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交流探讨、智慧碰撞,激发协作活力,共商产业发展。
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王晓云分享了《面向低空智联的通感一体组网技术思考》。王晓云介绍,感知与通信融合是未来移动通信网络重要特征之一,在室外的低空、水域、陆地及室内和微观检测中都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特别是低空经济的“开放”、“可管”亟需打通数控通道,通过通感算智深度融合,实现对感知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
王晓云指出,低空业务需要网络提供强大的通信、感知等能力,对网络提出全新要求。但通信与感知源于两套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机理不同导致实现通感融合挑战大、难度高。中国移动提出通感能力-网络效率-网络质量三角均衡设计理念,以规模部署的通信网络为根基,依托通感融合技术,低成本构建泛在通感网。两年多来,基于4.9GHz频率通感组网开展技术攻关,以单站A发A收感知模式为主研究对象,从能力-质量-效率三角冲突中提炼出6大问题:问题1:立体覆盖有空洞传统感知方案“顾远不顾近”,接收空隙引发感知盲区。由于城区楼宇错落分布,采用后打前的组网模式仍存在覆盖空洞。全双工方式可弥补近端盲区,但可探测的距离受限,又会“顾近不顾远”。中国移动提出全双工+脉冲的混合方法,进而混合波形设计,已实现单站现网1.2km连续覆盖。问题2:精度待提升感知精度与波束宽度强相关,波束越窄,角度精度越优,进而位置精度越高。在天面孔径硬件能力约束下,波束宽度约6°,角度精度0.5°,位置精度约23.19m@1.2km,难以满足低空场景需求。中国移动基于簇协同提出两级协同的分级架构,并探索加权融合检测方法。基于Master集中节点,开展数据级和信号级融合,获取空间分集增益,结合加权策略做二次联合估计判决,优化探测精度。问题3:可信度不足远距离位置精度和站间同步精度不足,引入跨小区轨迹融合误差会带来虚警,建筑物,树木、地面人车引入的动静态杂波也会带来虚警或误判,由于飞鸟、空飘物等引入的假目标同样会造成误判。中国移动基于簇协同提出基于邻区关系的跨站关联去重机制,重复虚警率降低10.2%。即在族协同架构下,通过构建感知邻区关系、小区属性信息等,辅助感知目标在跨站场景下实现身份去重和轨迹关联,解决感知目标全局身份管理、重判、漏判和轨迹连续性等问题,降低虚警率。问题4:干扰影响性能由于感知的引入,新时频关系引发“感与感自干扰”和“通与感互干扰”两大类5小种问题:全双工连续波(C波)、脉冲波(P波)、C波对P波、交叉时隙、远端大气波导。中国移动基于网协同,防治一体,通过源头规避、干扰溯源和调控最大程度降低干扰影响;基于单向菱形组网和低扰帧结构的设计,从源头上降低了远端干扰和邻区干扰。问题5:时频资源开销大时频资源一体化设计,感知需占用20%资源,且造成时频资源碎片化,大量资源浪费无法用于通信。中国移动以用好碎片化资源为出发点,提出频域载波级、时域符号级精准调度,可降低开销至10%。其中,频域载波级高效调度降低通信信号在感知带宽的泄漏信号,有效规避频谱资源碎片化无法使用的问题,需推动产业支持;时域符号级精准调度通过优化mini slot时域符号级调度功能,有效规避非必要开销,需推进更多终端产业支持符号级调度功能。问题6:硬件成本高初期方案:通信和感知硬件仅物理结合,射频链路收发分立,基带链路通感分立。中国移动以最大复用的思路,在产业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感链路及接口共生方案。总结来说,面向规模网络化通感一体,中国移动提出点簇网多维协同系统设计方法(SCN),以实现 “可感知”到 “高质量通感网”的跃升。在SCN点族网多维协同“A发A收”模式中,以点协同为核心,筑牢通感一体的关键基石,点、簇、网三维协同针对性解决上述六大问题。面向6G演进,中国移动持续攻关SCN点族网多维协同“A发多收”模式,更深度协作感知,以族协同为核心,赋能更高精度、更强的感知网络能力。王晓云表示,中国移动持续推进试验验证,面向低空监管、低空航线、水域航道、水域检测、地空一体、桥梁微型变六大场景百站规模,开展组网规模试验,加强应用生态培育、加速产业成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