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药Ⅱ下跌0.74%,呈现回调态势
上周医药生物报收9509.41点,下跌0.91%;中药Ⅱ报收7762.41点,下跌0.74%;化学制药报收11036.24点,下跌0.68%;生物制品报收9193.3点,上涨0.22%;医药商业报收6561.45点,下跌1.41%;医疗器械报收8193.14点,下跌0.56%;医疗服务报收8785.29点,下跌2.33%。医药子板块中仅生物制品上涨,其他板块均出现回调,中药板块表现居中。
从公司表现来看,表现居前的公司有:西藏药业、天士力、珍宝岛、ST太安、羚锐制药;表现靠后的公司有:神奇制药、上海凯宝、*ST辅仁(维权)、陇神戎发、华森制药。
上周中药PE(ttm)23.4X,PB(lf)2.91X
上周中药板块PE为23.4X,近一年PE最大值为36.11X,最小值为17.27X;当前PB为2.91X,近一年PB最大值为3.22X,最小值为2.22X。中药行业估值仍处于近十年以来历史中枢以下位置,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为97.19%。
市场流动性有所好转,中药材价格总指数较前一周上涨
上周中药材价格总指数为242.54点,较前一周上涨0.7个百分点,从十二个中药材大类看,呈现出十涨二跌,植物叶类药材涨幅居首。目前中药材市场行情较为震荡,部分品种价格出现回调,但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散以及疫后需求修复,市场流动性有所好转,预计后期价格指数仍以小幅震荡为主。
政策再发力,从供需两端推动中药行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方案》提出2025年建设目标,届时中医药服务体系、防病治病水平、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中医药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中药质量、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将有显著提升。《方案》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26个建设项目。其中,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以地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布局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在治未病建设方面,探索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治全过程的方式;在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创新方面,建设5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辐射带动提升区域中西医结合整体水平;在传承创新方面,建设若干中医药相关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0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实验室,提升中医药科技服务能力及协同创新能力,并建设30个左右国家药监局中药市场质量监控和评价重点实验室、30个左右国家药监局中药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整体提升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质量评价能力,同时,提升中医药古籍原生性、再生性保护能力,提高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中医药支持政策持续出台,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推动中医药行业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传统品牌中药、创新中药以及中医药服务有望持续受益,建议重点关注。
投资策略:关注三大投资主线
2023年,中药行业投资价值不变,“政策利好+业绩走出低点+估值低位”共同构建的中药行业投资机会,我们维持行业“增持”评级。2023年中药行业在不变中也蕴藏着变化。变化之一:即传承创新的聚焦点更加细化。
政策对于中药传承创新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与此同时,各项配套指导意见也在不断细化。政策在鼓励中药创新、加快审评审批的同时,进一步聚焦中药质量、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为中药创新指明了研发模式和创新路径,使得中药创新更加顺畅。变化之二:即集采扩面。总体而言,中成药集采较为温和,独家品种价格降幅更小,优势更为明显。此外,中药饮片联采已启动,总体思路以“保质、提级、稳供”为主要思路,实行质量先行,加大道地中药材跨区域的推广力度。变化之三:即基药目录调整在即。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中,中成药的持续扩容为中成药医院端的放量带来更大空间。变化之四:即新冠防控措施调整之后的中药机会。围绕2023中药行业的变与不变,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主线一:传承创新线,关注创新中药和品牌中药。
主线二:集采双目录驱动线,关注独家品种和OTC品种。
主线三:抗疫线,关注疫情防控新阶段的抗疫相关中药品种。
风险提示
(1)行业政策趋严;
(2)行业及上市公司业绩波动风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