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集采”了无数次的东北药茅长春高新,其实过得还不错。
8月25日晚,长春高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收58.31亿元,同比增长17.5%;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10.21%。其中,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贡献了超八成的业绩。
金赛的生长激素依然是最大看点。过去五年,除了2020年因疫情影响而短暂下跌外,生长激素的营收增速始终保持在高点,曾连续两年保持在50%以上。
如今只要卖得好的药,都躲不过集采,生长激素也是如此。先是广东联盟,再是浙江第三批集采传闻,任凭长春高新怎么解释,市场就是不肯相信。整体上看,今年长春高新股价走势都不算好。
集采没有大幅伤害公司的业绩,却引发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这是当前困扰着长春高新的最大难题。
营收降速,但不是因为集采
最近一次浙江生长激素集采,可能是虚惊一场。
市场传言称,浙江省发布了一份《公立医疗机构第三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金赛药业主打产品水针赫然在列。受此影响,长春高新股价连跌了4天,机构卖出金额在18日一天就将近4亿元。
这份征求意见稿后来被证伪,但股价能被市场上一条真假难辨的集采消息“重伤”,这正是高度依赖单一品种的代价。
2022年上半年,金赛药业实现营收49.6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85%;净利润21.91亿元,同比增长17.86%,依旧为长春高新贡献着业绩大头。而主营疫苗板块的百克生物、中成药企业华康药业,以及高新地产3家子公司依旧拉胯,合计带来的收入尚不足总数的10%。
整体营收数字虽然漂亮,拆解到各季度时却能看出端倪。
二季度,金赛药业的收入比一季度减少了1个多亿,净利润跌回了10亿元以下。这导致长春高新今年上半年的整体业绩增速较往期而言明显放缓,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双双跌到了20%以下。尤其是二季度单季,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只有28.56亿元和9.82亿元,环比都出现了减少。
长春高新表示,由于新冠疫情管控,公司上半年整体新患者增幅较小,金赛药业在今年4月时甚至一度停产。
今年6月的一场交流会上,长春高新也坦诚,公司在上海的经营直到5月底才基本有所恢复。
生长激素虽一直被赋予消费属性,却依赖医生的处方和推荐。医疗机构停诊,对相关产品的使用量影响几乎是致命的,这一情况在2020年时就曾发生过。
8月初,长春高新在一场电话会议上强调:2021年疫情集中在下半年,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随着疫情好转,这一情况也会相应得到改善,“7月份,新患入组及销售总体情况良好。”
降价推广,长效水针放量难
8月26日上午,长春高新在机构交流会议上表示,长效生长激素“新患者占比稳步增长,上半年长效生长激素产品收入占比达到21%左右”。
提高长效水针的收入占比,这是长春高新当前最想做的事情。
今年3月的一场投资者交流会上,长春高新首次回应了生长激素产品的收入构成:粉针、水针和长效水针的占比分别为10%、70%和18%左右。长效水针价格最贵,对患者来说使用也更方便,在粉针已经被集采的情况下,力推高价产品,长春高新的想法也好理解。
因为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等几家主流企业弃标,水针“游离”在此前广东联盟集采之外,但这次浙江虚虚实实的消息似乎表明,销售主力的水针,可能终将难逃集采的命运。
为了推广更贵的长效水针,也可能是为了难以避免的水针集采,今年3月开始,长春高新陆续在各省下调了长效水针的价格,规格为54IU/9mg/1.01ml的长效水针由原来的5600元降价至3500元,降幅达37.5%。
长春高新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大对长效水针的推广和考核力度,希望长效水针在2022年的收入占比需达到总产品收入的25%-30%。
上半年能够维持业绩增长,说明长春高新“降价换市场”的策略已显成效。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长效水针想要在今年达成30%的收入比例,长春高新还需努力。据公司披露的信息,长效水针收入占比在一季度时高达25%,但二季度销售占比却又降了下来。
长春高新如果真的想在今年达成产品替代,下半年还得下功夫。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