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牌药企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济堂”)正式退市。6月,同济堂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7月1日,同济堂发布公告称,退市整理期已结束,于7月7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证监会调查显示,2016年至2018年,同济堂通过三家子公司以虚构销售及采购业务等方式,累计虚增收入207.35亿元。2019年,同济堂再次通过虚构业务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3.86亿元。除2016年至2019年间虚增收入、销售等费用外,同济堂还存在多项重要信息未及时披露的情况,如未及时披露连续发生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等。
同济堂连续多年财务造假且未及时披露多项重大信息的行为,触及《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中规定的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最终被摘牌退市。
01上市药企“讲好故事”已难满足各方诉求
曾发展药店5000家、销售收入全国排名第三的明星药企同济堂,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2020年12月修订)》施行后,首批被强制退市的药企之一。曾经麾下5000家药店的“老牌连锁巨头”,却最终折戟资本市场,黯然退市,折射出的是退市机制对上市药企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投资分析机构已不满足于仅凭公开的数据信息去评判一家上市企业“故事讲得好不好”,而是更倾向于通过亲自试用产品、拆解产品来判断企业数据是否属实。“同济堂们”除了将面对愈发严格的监管,还将直面越来越“较真”的投资分析机构以及普通投资人。
02退市并非结束
同济堂或将面临维权索赔
同济堂虽然已经摘牌退市、相应责任人也被监管部门处罚,但这并不代表其财务造假事件就此告一段落。在退市后,同济堂还将面临因财务造假而产生的维权索赔。公开数据显示,退市前,持股同济堂的用户总数为50192户,截至7月初,相关投资互动平台已有超过300件针对同济堂的维权信息。中国经济网指出,涉及同济堂财务造假的关联方都应为此事承担一定的责任,控股股东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关联主体或将被维权方一并提起诉讼。如何挽回其与过往“医药龙头企业”相匹配的品牌声誉是同济堂在后续应予以重视之处。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