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增速连续下滑,业务同质化如何破局?

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增速连续下滑,业务同质化如何破局?
2022年04月21日 22:33 市场资讯

  去年股权方面动荡不断的杭银消费金融多项业绩增速出现下滑。

  近日,杭州银行2021年年报披露数据显示,杭银消费金融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7.82亿元,实现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88.7%。记者注意到,相比之下,2019年、2020年,杭银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75%、107%。即该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已连续下滑。

  年报还显示,杭银消费金融于2021年4月完成增资扩股,杭州银行对其增资6亿元。此外,报告期内股东海亮集团有限公司、西班牙对外银行所持杭银消费金融全部股份也相继转让给了杭州银行。第一大股东杭州银行的持股比例增加至42.95%。

  行业人士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前期可以借助银行股东的网点展业,但若过度依赖母行渠道,将不利于消费金融公司自营业务的发展和产品的优化,势必影响业绩增长。记者注意到,杭银消费金融线下大额产品“尊享贷”,和杭州银行的“幸福易贷”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同质化特征。据悉,“尊享贷”业务全部由杭银消费金融线下营销团队拓展,成本不低,但该产品的放款额度、平均贷款年利率等并不及兴业消费金融等机构。

  上年度的股权变动事项对杭银消费金融影响几何?公司去年业绩增速放缓否与线下产品成本较高有关?就相关问题,记者向杭银消费金融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多项业绩增速放缓,线下业务成本不低

  资料显示,2015年12月,杭银消费金融由杭州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与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及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海亮集团有限公司、中辉人造丝有限公司、浙江和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浙江民企共同设立,是浙江省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之初,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为5亿元,杭州银行持股41%。

  从经营业绩表现看,在经历过早期的亏损后,杭银消费金融的盈利水平明显提升,但近年来略显后劲不足,业绩增速有所放缓。

  具体来看,杭银消费金融2018年首次实现盈利。2018年,杭银消费金营业收入为2.92亿元,净利润2040.33万元。截至2018年末,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为59.46亿元。

  2019年杭银消费金融业绩方面实现了小爆发,多项经营数据实现三位数增长。截至2019年末,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156.7亿元,较2018年末同比增长163.53%。杭银消费金融2019年营业收入10.08亿元,净利润1.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5.4%和464%。

  截至2020年底,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213.54亿元,同比增长36.27%,贷款余额207.56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8.72亿元、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8%、107.8%。即2020年杭银消费金融资产总额和营收的同比增速从此前的三位数下滑至两位数。

  近日,杭州银行2021年年报披露了杭银消费金融的部分最新业绩数据。

  据披露,截至2021年末,杭银消费金融未经审计总资产366.44亿元,较年初增长71.6%,增速相比2020年的36.27%有所增长。不过,报告期内杭银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7.82亿元,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61%、88.7%,相比2020年均有所放缓。

  记者注意到,杭银消费金融资产加快扩张,或与该公司去年融资补血有关。去年11月22日,杭银消费金融发布了杭邦2021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说明书。这是该公司成立以来发行的首单ABS产品。

  而杭银消费金融盈利方面的增速不及资产增速,可能和该公司贷款产品展业成本较高有关。

  目前,杭银消费金融实施线上与线下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线上业务主要为小额消费贷款业务“轻享贷”和“轻享卡”,主要面向年轻白领客群;线下业务则是“尊享贷”,聚焦公务员、事业单位、优质企业在职员工等客群。

  杭州消费金融首单ABS产品的底层资产就是“尊享贷”。发行文件显示,入池资产为杭银消费金融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之间发放的38164笔消费贷款,合同总金额10.25亿元,借款人平均未还本金7.56万元,加权平均贷款合同期限11.16月,加权平均贷款年化利率11.79%。

  杭银消费金融线下产品的放款额度、平均贷款利率等虽不及兴业消费金融等机构,但因是大额产品,出于风控的考虑,面审等流程仍必不可少。

  据悉,“尊享贷”业务全部由线下营销团队拓展。据介绍,杭银消费金融建立了营销经理现场调查加审核岗后台核实的模式,由营销经理负责客户身份、收入情况、借款用途等方面的调查,由审核岗对客户准入材料进行审核,确保客户符合公司的准入标准。这意味着杭银消费金融上述业务的成本不低。

  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业务同质化如何破局?

  在杭州银行2021年年报中,报告期内杭银消费金融的股权变动情况也被重点介绍。

  据披露,杭银消费金融于2021年4月完成增资扩股,杭州银行对其增资6亿元,其注册资本由12.60 亿元增加至25.61亿元,杭州银行持股比例由41.67%变为35.14%。此外,杭州银行于2021年6月受让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杭银消费金融全部股份,受让完成后持股比例增加至37.09%;杭州银行又于2021年11月受让西班牙对外银行所持杭银消费金融全部股份,受让完成后持股比例进一步提高至42.95%。以上事项均已在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变更登记。

  在外界看来,大股东持股集中对于杭银消费金融来说并非全是利好。虽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具有资金成本低等优势,但相比产业系、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系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消费金融场景和客户流量方面稍显弱势。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在借助银行股东网点展业的同时,产品模式容易出现同质化。

  记者注意到,杭银消费金融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中的“尊享贷”产品,与杭州银行的“幸福易贷”等贷款产品具有高度相似性。

  据ABS发行文件介绍,“尊享贷”业务从2018月3月份开始展业,截至目前,累计授信金额31多亿元,在贷余额80多亿元,累计授信客户数量18万人次左右,户均额度约为17万元。年化利率区间为11.8%―14.8%。

  从入池资产的的借款人职业类型看,未偿本金余额占比排在前三的是国家机关负责人、办事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比分别为43.57%、38.29%和 13.69%。

  而杭州银行也有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和优质行业企业员工的贷款产品,如“幸福易贷”等。行业人士指出,杭银消费金融的“尊享贷”业务发展之初很大可能获得了来自杭州银行的客户支持。

  作为银行系持牌消金公司,依靠银行股东展业的情况在行业中较为常见。不过,行业人士指出,银行成立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是为了借助消费金融子公司实现差异化经营。若资产端、资金端过度依赖母行渠道,将不利于消费金融公司自营业务的发展和产品的优化,势必影响未来业绩增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消金行业的持续扩容以及监管的不断强化,消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近两年杭银消费金融也调整了其产品策略,并于2019年推出了线上业务App“消邦”。

  发展线上业务,使得杭银消费金融的客群开始下沉,相关“烦恼”也随之而来。记者从官网获悉,2021年,杭银消费金融共收到客户投诉500起,其中监管转办投诉221起,内部受理279起,办结率100%。经统计,该公司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协商还款类、催收类以及征信异议类。

  相比之下,2020年度,杭银消费金融公司共收到客户投诉57起。即2021年全年,杭银消费金融的消费投诉【进入黑猫投诉】量是2020年的8.8倍。

你的专属投资礼包!更有百元京东卡、188元现金红包等你拿,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杭州银行 净利润 破局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28 江苏华辰 603097 --
  • 04-26 铭科精技 001319 --
  • 04-25 科创新材 833580 4.6
  • 04-20 德龙激光 688170 30.18
  • 04-20 嘉环科技 603206 14.5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