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科技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天科技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1年03月30日 21:24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原标题:新天科技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新天科技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一度给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公司管理层紧密围绕战略目标与年度经营计划,适时调整策略,以创新求发展,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的不良影响中寻求突围。在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时,科学组织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公司经营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尤其是一季度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公司的生产、市场等活动未能按期开展,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逐步按经营规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新基建”成为国家振兴经济的强心剂!2020年是新基建时代的开启之年,以5G、

大数据

中心、

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

等领域为主题的新型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实施建设,新一代

物联网

通信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水务、燃气等行业迎来了数字化变革的新蓝海。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攻坚克难,寻找业绩突破,积极把握国家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红利,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度,公司经营业绩实现稳步增长。另外,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品牌、管理及技术优势,公司的竞争优势和领先的市场地位不仅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而且公司整体经营效率和决策水平再次实现了提升,使得公司业绩基础更加稳固,发展后劲更加充沛,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业务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450.3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实现营业利润45,253.2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23.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3,138.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2%。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回顾如下:

  1、聚焦战略,推动业务创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逐步加大,物联网应用进入爆发期,加速推动了城市供水管网及其信息化的建设,公用事业单位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专注主业,加码拓宽公司盈利增长点,为把握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新蓝海,公司开拓了智能计量仪表“产品+服务+数据”的新商业模式,扩大基于智能计量仪表的创新应用生态,打造了从硬件+业务应用软件+云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生态。报告期内,公司“新水云”SaaS云平台服务正式上线,为客户提供了更为完整的物联网技术改造升级方案,用科技为行业客户赋能,让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的管理更加智慧化、科学化、云端化。未来,公司云服务将会引领公司新的成长,助力公司加速驰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深耕

智慧能源

产业,扩大内销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国内“新基建”带来的发展契机,持续深耕“新基建”业务领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产品应用场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新技术的应用,公司产品已在新型

智慧城市

建设、

地下管网

监测、智慧

水利

智慧农业

、智慧水务等领域大规模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智能民用水表及系统实现营业收入52,437.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5%,公司智能燃气表及系统实现营业收入19,397.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9%。公司智慧水务新签订单约6,000万元,智慧水务业务市场拓展取得较大突破,为公司在更广阔的智慧水务领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公司更为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筑高了公司的行业壁垒。

  3、加强拓展海外业务,向“世界智慧能源领导者”加速奔跑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海外营销投入,积极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MID、ATEX、IP防水防尘标准、RED无线通信频段等认证。公司产品已出口印度、尼日利亚、阿联酋、土耳其、肯尼亚、蒙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加纳、厄瓜多尔等国家,已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未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形势下,海外业务的市场成长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经营业绩。

  4、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研发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公司多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科技创新、强化研发投入,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和产品不断升级,强化项目储备及新产品研发,拓宽公司技术护城河。同时,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研发团队的合作,充分利用各团队的技术专长,完善研发管理机制,为公司后续发展储备内生增长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8,468.48万元,占报告期营业收入的7.09%,较上年同期增长8.8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技术人员624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39.34%。公司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才队伍为公司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保障。报告期内,公司凭借科技创新实力和超前的行业运作模式,公司“智能计量仪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项目成功入围国家工信部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公司《NB-IoT智能表解决方案》荣获“2020中国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另外,公司取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证,为公司实施国

际化

提升战略再添强劲引擎。

  5、加强化企业文化打造,提高企业内生动力

  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公司坚持走“科技+文化”之路引领创新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公司企业文化3.0版正式发布并持

  续加快落地实施。公司构建了系统的、独特的、有竞争

  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使得员工凝聚力不断得到提升,员

  工归属感不断得到增强。通过企业文化的升级打造,使

  员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导向,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战

  略目标提供动力和保障。

 6、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促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选人、用人、育

人和

留人的人才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严招聘,精挑选,重培养,打造了一支与公司规模相匹配的、稳定的、有战斗力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软实力,有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快速发展。

  7、深化智能制造,打造5G数字工厂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5G智慧工厂建设,通过5G技术的应用深化数字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打通物联网虚拟连接技术在供应链、生产、销售、安装和售后的各个落地环节,实现对公司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可追溯,进一步提高公司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管网监测以及云平台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

综合

解决方案提供商,已在研发创新、营销网络、品牌建设、服务体系、人才梯队建设、质量管控、智能制造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拥有国内同行业规模最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创新实力,公司的软件技术开发能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CMMI体系的最高等级CMMI5级评估认证。公司是“中国物联网100强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标杆企业”、工信部“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全国质量兴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全国质量和服务诚信优秀企业”、“信息化十大领军企业”等。公司参与起草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如:《住宅远传抄表系统》、《NB-IoT水表自动抄表系统现场安装、验收与使用技术规范》、《阶梯水价水表》、《无线远传膜式燃气表》、《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的民用智能燃气远传抄表系统》等。

  公司采用了IPD产品研发体系,利用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进行管控,技术研发实力在行业内领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创

新力

度,技术研发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专利79项,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5项。

  (1)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专利

  (2)公司及子公司新增软件著作权

  (二)行业先发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公用事业领域智慧化、信息化管理的高科技企业之一,早于2001年就研制出非接触IC卡智能表管理系统、于2007年研制出低功耗无线自动路由物联网智能表系统,于2016年率先研制出目前技术最先进的NB-IoT物联网智能表系统。公司深耕智慧能源管理二十余年,为众多水务公司、燃气公司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三)综合解决方案优势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智慧能源物联网产业生态,可为水务公司提供从数据采集终端、计量抄表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管网巡检系统、DMA分区管理系统、水质管控分析系统、二次供水在线管控系统以及云平台服务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水务公司从水源、水厂、管网、大用户、居民用户等各个环节的水务管理实现智慧化,打通水务公司的信息孤岛,提升水务公司的运营效率。

  (四)营销服务网络优势

  公司经过20余年的市场营销布局,已在全国每一个省市建立了完善的营销服务机构,具备了全国性的营销服务能力,可为客户提供从售前咨询、售中安装与调试及售后培训与服务的一站式本地化营销服务,做到了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五)市场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智能计量表及能源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之一,经过20年的经营和积累,凭借公司自主的研发实力、优质的产品品质以及完善的服务网络,公司与国内众多大型的水务集团、燃气集团、热力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在水务、燃气、热力等领域具有大量成熟运行的项目,产品得到了一大批客户的信赖和认可,公司品牌知名度较高。在中国著名品牌产品评选中,公司物联网水表、物联网燃气表等系列产品入选为《中国著名品牌产品》。凭借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品牌知名度,公司产品已覆盖国内600多个区域,并出口国外

  (六)人才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专业人才的管理机制。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创造力,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内部薪酬激励制度和考评体系以及引入股权激励,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体系,并配套完善的培训机制,促进和推动员工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而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公司推行产学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公司和高校间的技术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人才培养,汇集了一批集互联网、物联网、电子信息自动化领域的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为公司持续健康的经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质量优势

  公司以“看似偶然的小问题,不解决一定是大灾难”作为质量管控的指导思想,对质量问题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质量把控,引入了精细化生产信息管理系统(MES),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使得公司产品从设计、原材料、生产到交付整个过程都处于严格的管控状态,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可追溯性。公司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公司荣获“质量标杆企业”、“质量兴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全国质量和服务诚信优秀企业”、“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等称号,被全国品牌质量认证监督中心、中国企业信用管理中心授予“质量信用等级AAA级信用企业”,质量信用获得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

  (八)

工业4.0

智慧化工厂优势

  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目前国内智慧能源领域规模最大的智慧化工厂,投入使用了智能贴装系统、智能检测系统、智能包装系统、

智能物流

周转系统、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IPD产品研发管理系统、BPM业务过程管理系统等,引入柔性制造,实现以机器换人,通过数字化工厂与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满足了公司大规模发展的产能需求,而且通过机联网系统可有效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万物互联、智能化趋势

浪潮

的发展,办公、家居、娱乐、汽车、工业等行业及领域,机械化转化成电子化的趋势明显,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并渗透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消费电子

产品已经步入智能化,联网化的新时代。

  另外,2020年以来,各类中央重要会议开始密集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

数据中心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由“基建补短板”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决策层的转向将为新基建持续开拓成长空间。

  在国家发展“新基建”的战略背景下,全社会数字化、智慧化的浪潮扑面而来。“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充分发挥

海量数据

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

新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

智能交通

、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随着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大力开展、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物联网市场的需求不断被激发,物联网产业呈现出蓬勃生机,物联网发展已进入爆发阶段。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中国建设的需要,水务、燃气等能源的数据化、信息化管理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1)产业政策为智能能源管理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几年,国

  务院和相关部门又陆续发布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关于印发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对物联网发展做出详细安排。

  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十三五”规划》,明确了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发展目标: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完善标准体系,推动物联网规模应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

  2017年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要求到2017年末实现NB-IoT网络对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主要城市的覆盖,基站规模达到40万个。到2020年,NB-IoT网络实现全国普遍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通知还要求,推广NB-IoT在细分领域的应用,逐步形成规模应用体系,2017年实现基于NB-IoT的连接超过2000万,2020年总连接数超过6亿。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9年要发挥投资关键,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2019年4月,工信部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IPv6网络就绪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出IPv6在网络各环节的部署和应用,为物联网等业务预留位址空间,提升数据容纳量。

  2019年4月,工信部、国资委发布《关于开展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升级NB-IoT网络能力,持续完善NB-IoT网络覆盖,建立移动物联网发展监测体系,促进各地NB-IoT应用和产业发展。

  2019年6月,工信部发布《

电信

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网络数据保护,要求对全部基础电信业务、重点互联网企业以及主流App数据进行安全检查,并制定行业网络数据安全标准规范。

  2020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通知要求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三大方向推动移动物联

  网创新发展。产业数字化方面,深化移动物联网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应用,推动设备联网数据采集,提升生产效率。治理智能化方面,以能源表计、消防烟感、公共设施管理、环保监测等领域为切入点,助力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增强城市韧性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围绕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推进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和县城智慧化改造。

  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有序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夯实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推进县城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改造。加快交通、水电气热等市政领域数字终端、系统改造建设。

  上述重要战略文件及重要会议精神为智慧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5G、NB-IoT新技术的应用驱动行业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萌发,以

云计算

、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及全面应用,创新能源计量产品日趋智能化。5G时代,低时延的网络传输特性,将极大推动远程控制类应用的兴起,从而极大提升人机交互体验,如

无人驾驶

、智能制造、远程医疗、VR/AR等应用,势必在5G时代得到大规模推广。远程控制是实现物联网闭环的关键,未来会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类联网设备中,从而实现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数据应用的完整链条,让物联网技术真正实现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降本增收的功能。5G网络的加持,让物联网产业得到全面升级。5G网络将催生更为生动、更为智能、更为海量、更为完整的物联网应用,极大地提高物联网产业的附加值,推动产业进一步高速发展。

  (3)智慧城市建设将持续提速,加速物联网发展进程

  智慧城市建设是推进物联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我国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先决条件。《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加快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

电力

、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和饮用水安全电子监控系统等,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体系。

  日前,德勤发布《超级智慧城市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有1000多个,中国在建500个,远超排名第二的欧洲(90个)。从在建智慧城市的分布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

大智慧

城市群。在四大智慧城市群形成的过程中,包括芯片制造、传感器设备、系统集成在内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也依托上述核心城市逐渐发展壮大。

  未来,随着5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网络设施加速部署,我国物联网建设和发展将进入高速发展期,作为推进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持续提速。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以及各项政策的出台,使我国物联网产业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空间

  物联网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可实现远程抄录、监测居民、工商业用户的水、电、气、热数据,改变了传统的水、电、气、热人工抄表方式,而且还可实现预收费,阶梯计价,无费自动停止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不但能解决欠费问题,还可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漏抄、误抄、少抄、人情抄、抄表扰民等弊端。同时可有效保护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符合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于管理部门,因无需上门抄表,可减少大量的抄表人员,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收益率,并可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此产品是构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阶梯水价、阶梯气价、物联网应用的推行,物联网智能计量表替代传统的计量表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新建住宅安装智能化计量仪表的需求,另一方面逐步进行传统计量仪表向智能化计量仪表的改造,促进需求增长,为智能表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传统的计量表多采用机械式,需要人工上门抄表,抄表效率低,人力成本高,错抄、漏抄、抄表扰民现象严重,已满足不了水务公司、燃气公司等管理部门现代化的管理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城镇化推行持续加速,智慧城市理念和实践不断发展。为鼓励和支持智慧能源信息化领域发展,国家出

台一

系列产业政策进行大力扶持,这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如《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等等,均对能源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进行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根据建设部提出的

小康

型住宅小区规划要求,今后要对新建和改建的住宅统一规划,逐步实行水、电、气三表出户统一管理,实现计算机自动监测、计量、收费。自动抄收系统把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纳入到供水、供气、供电企业的营业收费管理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大营业收费的力度,是能源管理体制现代化的体现。2019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民用“三表”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对在用的民用“三表”的产品信息、安装和使用时间、是否超期使用、轮换情况等方面进行登记造册,要及时做好计量失准的计量器具的更换工作。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民用“三表”监管长效机制,落实好监管责任,供电、供水、供气服务企业对人民群众举报的失准民用“三表”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更换。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民用计量表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

  (1)智能水表行业发展空间

  水表作为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的日常计量用具,在生活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自19世纪英

国发

明第一台水表至今,水表产业已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由于传统的机械式水表存在着数据抄收、人工成本、数据准确性、入户难等问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阶梯水价的实行,智能水表已经成为水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世界水表需求量持续增长,大量发展中国家的水表需求量明显增加,如南美部分国家、南非、亚洲部分国家、俄罗斯及其邻国。随着全球缺水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人工成本,智能水表正在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主要国家对智能水表产品的大力推广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水表产品更新升级及新增需求成为推动全球智能水表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统计全球智能水表年需求量从2010年的2267万台增长至2018年的5189万台。我国智能水表需求量已从2010年的625万台增长至2018年的2660万台,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16.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7.1亿元。

  国内水表行业增速稳定,智能水表渗透率提升潜力明显。

  国内水表市场的增长来自于两大因素:一是增量空间,主要来自于房地产新建投资。二是存量空间,根据国家法定小口径水表强制更换周期为6年,每年水表行业存在较大的存量替换需求。在国家政策和技术的促进下,及依托智能水表在智慧水务发展背景下的独特的优势,我国智能水表的渗透率和产量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水表产量为6,431万只,智能水表产量仅为870万只,智能水表的渗透率仅为13.53%,不足15%。2018年我国水表产量为9,477万只,智能水表产量2,660万只,智能水表的渗透率28.07%。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发展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水表行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城镇化建设的国策将给水表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另外,随着国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及国家节水行动政策的出台,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节水型城市的建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等政策的推行,供排水企业及工农业、企事业单位用水与节水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工作进程的加快,居民与农业用水阶梯水价政策的实施,直饮水供水系统的建设,均为水表的智能化发展和更新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机遇。受益于此,水表智能化率逐渐迈入提速阶段,

新农

村建设、“三供一业”改造等利好政策也意味着水表更换将加快速度执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19年末总人口为140,005万人,其

中城

镇人口为84,843万人,乡村人口为55,162万人。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我国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02人,其中城镇家庭户平均规模为2.84人,农村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14人,由此推算,我国城镇家庭约为2.9亿户,农村家庭约为1.7亿户。

  依据城镇“一户一表”工程的要求,我国城镇共需约2.9亿台水表。我国目前农村自来水公司普及率约83%,则农村共需约1.4亿台水表,由此得出我国共需4.3亿台水表。根据我国《冷水水表检定规程》的要求,标准口径25mm及以下的水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6年,按照每6年更新周期估算,每年需要更新约7,100万台水表。增量需求部分是指由新竣工房屋带来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为91,218万平方米,按照每户平均面积90平方米估算,年需求约1,000万台水表。由此估算得出我国水表的存量更新需求和增量需求年总计约8,100万台。

  随着我国“一户一表”、“阶梯水价”、“强制检定”和“智慧城市”等的推动,我国智能水表的渗透率将大幅提高。目前,我国智能水表渗透率仍然偏低,处于20%到30%之间,但智能电表的渗透率在80%以上,智能燃气表渗透率在50%以上。

  未来随着整体社会智能化率的提升,预计电表、燃气表、水表等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渗透率将趋于一致,如水表智能化渗透率达到50%,则智能水表年需求量将超过4,000万台,如果渗透率达到80%,则智能水表年需求量将超过6,400万台。根据相关数据2014年国内家庭机械水表保有量约3.16亿只,若全部替换成智能水表,替换空间近800亿元。因此,智能水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智能燃气表行业发展空间

  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十八大以来我

国能

源发展状况》,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2015年煤炭消费占比64%,石油消费占比18.1%,天然气消费占比5.9%。“重煤轻气”的能源结构导致了雾霾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对于中国经济的

长远

发展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大力推广天然气,对于达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根据计划,中国将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按照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的供气格局,要加快天然气管道及储气设施建设,到2020年,天然气主干管道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年产常规天然气达到1850亿

立方

米,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城镇居民将基本用上天然气。

  2017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以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到2020年,使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到10%左右,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到15%,逐步把天然气培育成主体能源之一。

  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力争2020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0%。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实现“增气减煤”。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实施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积极稳妥推进散煤替代。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探索建设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区。

  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

联合

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19年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散煤替代524万户。其中,天津市36.3万户、河北省203.2万户、山西省39.7万户、山东省114.3万户、河南省130.7万户。

  200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能源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0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增量居全球第二。截至2019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仅为8.1%,我国天燃气消费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根据《

中国天然气

发展报告(2018)》,预计到2020年、2030年、205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将分别提升到10%、14%和15%左右,未来,天然气产业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天然气的进一步普及、煤改气工程的政策催化,带动了燃气表的需求增长。阶梯计价、智慧城市、NB-IoT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燃气运营商对天然气智慧化管理需求的提升为智能燃气表行业带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燃气表作为天然气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增量需求,主要受益于天然气消费量增长带来的城镇燃气市场扩容。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创历史新高,天然气配套设施建设亦得到提速,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2017年7月联合发布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管道里程达10.4万公里,对应2016-2020年均增速为10.20%,城镇天然气用气人口从2015年2.9亿人提高至2025年的5.5亿人。在天然气行业整体复苏的背景下,城镇燃气市场有望实现扩张,从而带动燃气表需求提升。

  二是存量需求:①更新需求。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燃气表强制替换周期为10年,因此每年存在约10%保有量的存在更新需求;②迭代需求。当前我国燃气表行业正处于传统膜式燃气表向智能燃气表的转换阶段,智能燃气表行业处于IC卡智能燃气表向远传燃气表、物联网燃气表升级阶段,随着新技术应用带来的产品渗透,燃气表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根据中国计量协会燃气委员会及

华泰证券

研究所发布数据,从燃气表需求的结构

中来

看,智能燃气表从2012年的933万台增长到了2018年的3,302万台,2018年智能燃气表市场占比达到了71.57%,较2017年的61.97%提升9.6个百分点,表计智能化驱动需求提升明显。

  随着中国“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基于用户和市场需求,智慧燃气将是燃气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燃气企业提高综合运营水平、扩展经营范围、强化企业运营安全、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将为城市能源系统带来深刻变革。未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和生活品质,燃气信息化管理将会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3)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空间

  目前,水务公司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整体规划不到位、信息孤岛、业务孤岛成为包袱、业务间相互隔离沟通存在障碍。自来水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目前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上普遍较为陈旧,生产、运营和管理都过于粗犷化、经验化,缺乏基本的科学依据和详实的数据支撑,这导致了盲目的管网改扩建、不合理的生产调度、过高的能量和资源消耗、不经济的供水成本,同时也给自来水的安全生产和配给埋下了隐患,造成了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和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水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手段落后、水表的智能化率低(智能化率约30%)、抄表效率低下、人力成本过高、供水管网漏损严重(城市管网平均漏损率达15%以上,部分城市超过25%)。管网漏损不仅浪费水资源、增加供水企业成本,而且影响供水水质,给饮水安全带来隐患。漏损控制和水务管理的智慧化建设引起了政府和水务公司的高度关注,《全民节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改造,开展分区计量、漏损节水改造,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随着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加快,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水务漏损控制的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智慧水务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说建立更好的付费方式、更高效的客户服务、更好的资产管理、更全面的质量控制以及水资源管理。可为水务管理部门规范化管理、节能降耗、减员增效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水务公司的经济效益。智慧水务云服务解决了国内水务公司管理普遍存在整体规划不到位、信息孤岛、业务孤岛、产销差居高、经营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为全面提升水务管理水平,保证供水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基础。

  目前,我国共有660多个城市,2,500多个县城和30,000多个行政建制镇,每个城镇基本上都拥有给水排水系统,但大部分水务公司没有使用智慧水务管理系统,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新兴技术和智能工业的不断融合,水务管理想要获得长足提升和发展,确保居民用水安全,解决城市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问题的诉求和矛盾,全面应用新科技和互联网思维是当前能源管理部门促进和带动能源管理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智能水务和智能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监控智能化。

  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2016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城镇节水。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全面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加快换装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引导居民淘汰现有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全覆盖。推进服务业节水改造,对非人体接触用水强制实行循环利用。深入开展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活动,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宾馆、家庭等节水。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为了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国务院制定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要求:提高用水效率、抓好工业节水、加强城镇节水,提出制定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同时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

  2017年5月,由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市政设施智慧建设工程”列为“十二项重点工程”,并提出:“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对水源污染、设施老化落后等导致的供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水厂、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的更新改造”、“发展智慧水务,构建覆盖供排水全过程,涵盖水量、水质、水压、水设施的信息采集、处理与控制体系;发展智慧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

  目前,我国智慧水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将智慧水务划分为信息化、智慧化两个阶段,那么大多数水务企业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内部网络等基础平台信息化建设上。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水务管理想要获得长足提升和发展,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解决城市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问题的诉求和矛盾,发展智慧水务是必然选择。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为58.62亿元,同比增长16.47%;2017年,实现智慧水务市场规模约为68.59亿元,同比增长17%。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新兴技术和智能工业的不断融合,智慧水务产业发展空间空阔。

  “十二五”期间水务行业的投资力度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长。2016年,

中国水务

行业的年度投资额达到4963.52亿元。2017年水务行业投资额为5276.78亿元。预计,到2023年,我国水务行业的年度投资额将突破8600亿元。随着水务投资规模的增加,智慧水务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预计到2023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规模将达到251亿元左右。

  (4)智慧农业节水的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虽然水资源的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是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120多位,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用水中仍以农业用水为主,约占总用水量的70%,而农业用水的90%是灌溉用水。但由于灌溉效率低,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产率1.0公斤左右;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约为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

  我

国农

业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质污染等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干旱地区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防范水资源风险、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加强水生态保护、系统整治江河流域、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等任务要求,为“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广阔,全社会对水利高度关注,各地持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公众节水洁水意识不断增强,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2012年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农业节水体系。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其

中新

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要健全农业节水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农业用水量,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加强水费计收与使用管理。完善农业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行农业节水信息化,有条件的灌区要实行灌溉用水自动化、数字化管理。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1)控制用水总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2)提高用水效率。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

  2016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国年供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8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到70%以上。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水,加大农业节水力度。继续把农业节水作为主攻方向,调整农业生产和用水结构,加强灌区骨干渠系节水改造、田间工程配套、低洼易涝区治理和农业用水管理,实现输水、用水全过程节水,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逐步降低农业用水比重,优化用水结构。积极推广使用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技术,推进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积极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套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加强灌区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精准灌溉水平。

  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分级制定农业水价,探索实行分类水价,逐步推行分档水价,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

  2017年1月26日,为支持国家“十三五”计划,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其中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015万亩,喷灌面积2074万亩,微灌面积4015万亩。到2020年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6亿亩左右,占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32%以上。

  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印发,农业、农村将成为国家战略重点方向,本届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力度将持续加大,其中提到至2022年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5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亿亩。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若按照农业农村部在《关于做好当前农田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亩均财政资金投入不少于1500元测算,仅年内需新增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即可拉动投资不少于300亿元。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发布《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国家计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农田1亿亩,较“十二五”翻一倍。“2020年前,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2000万亩。到2022年,创建150个节水型灌区和100个节水农业示范区。同时,要建立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严重缺水地区要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农业节水市场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20年3月,水利部发布《关于开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到2021年底,按照《智慧水利总体方案》确定的总体架构以及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挖掘、智能应用和泛在服务等方面要求,充分结合智慧水利优秀应用案例和典型解决方案,依托在建、拟建水利工程和网信项目,在不同流域和区域、不同业务和技术领域开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加强物联网、视频、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在促

进业

务协同、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探索智慧水利发展成功路径,完成先行先试任务,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应用的成果,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全国智慧水利快速健康发展。

  2020年10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北京市将加强节水型村庄(社区)和节水型单位创建,加快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结合农村“厕所革命”和老旧小区改造,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推动用水计量收费。根据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市新水用量控制在31亿立方米以内,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均降低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到2022年,北京市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0%和2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保持在0.75以上。到2035年,北京市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

建成

,构建完善的水价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良性自我运行的节水内生动力机制,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市新水用量控制在40亿立方米以内,主要节水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相适应的现代化新格局。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为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2021年,全国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亿亩,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产

  能。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较往年增加25%,与此同时,还将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00万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升,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正在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进行重构和升级,互联网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设施,农业也正在焕发出崭新的力量。目前,全球都在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根据国际研究预测,全球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90.2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近700亿美元的规模。我国智慧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2004年以来,连续十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把节水灌溉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为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发展机遇

  1、市场竞争格局

  物联网智能表因集成了大量的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与传统的机械表相比技术壁垒高,对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和售后服务保障要求较高,水务公司、天然气公司、热力公司等公用事业单位较倾向于具备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明显的大企业集中采购,造成

中小企业

很难生存。且行业内大多企业产品较为单一化,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很少,竞争优势不够突出。

新天科技

在智慧能源信息化领域已深耕二十年,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凭借较为完整的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智慧水务、智慧节水、云平台服务等综合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实力,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较高的品牌和知名度。目前,无论是从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品质和生产规模,还是从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公司在国内同行业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2、发展机遇

  物联网智能表是构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城镇化推行持续加速,智慧城市理念和实践不断发展。为鼓励和支持智慧能源信息化领域发展,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进行大力扶持,这为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另外,随着5G网络、NB-IoT网络、工业互联网等网络设施加速部署,我国物联网建设和发展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阶梯水价、阶梯气价、物联网应用的推行,物联网智能计量表替代传统的计量表是必然趋势。随着中国“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基于用户和市场需求,将为城市能源系统带来深刻变革,未来,水务信息化、燃气信息化管理将会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成为世界智能表和智慧能源行业的领导者”为愿景,以“实现能源节约,创造智慧生活”为使命,以“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作为公司的竞争理念,持续专注于智慧水务、智慧农业节水、智慧燃气、智慧热力领域。围绕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NB-IoT物联网智能表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并积极为供水行业打造基于SaaS云平台体系的云服务,挖掘数据价值。同时,加强海外市场拓展,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份额,向“世界智能表和智慧能源行业的领导者”加速奔跑。

  (四)2021年度经营计划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年,更是新天科技成立的第二十一个年头,也是新天实现“二次创业、再次腾飞”目标的关键年。对于新天来说是一个历史的跨越,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展望2021年,新天科技将积极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产业机遇,聚焦主业,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加快国际化布局的进程,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2021年度,公司将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研发创新,引领未来

  在新基建、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战略背景下,2021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紧跟用户需求,聚焦重大科研项目,持续加强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现有技术、业务的融合,丰富公司物联网平台,巩固公司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并持续跟进前瞻技术,抢占市场先机。

  2、提升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

  水务、燃气、热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基建的投资力度加大,市场发展空间迎来了一片蓝海。尤其在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新基建显得尤为迫切,既是民之所需,亦是社会发展必经之路。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和NB-IoT网络的深度覆盖,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农业市场发展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2021年度,公司将紧抓新基建及数字经济建设带来的大好机遇,立足本土,走向世界,在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占有份额的同时,加大力度推进产品的国际化,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码进行市场开拓,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加速向世界智慧能源行业领者奔跑。

  3、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2021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销售铁军团队,深入挖掘客户资源,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在人才储备方面,充分把握应届生资源,建立

雏鹰

团队。同时,加强引进研发、销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吸引行业领军人才加盟,建立管理者内部竞争机制,提升整体人力效能,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凝聚力,打造一支有使命、有愿景、有奉献、敢担当的卓越团队,为实现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4、提质降本增效,构建高效生产运营模式

  优化生产流程,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和生产自动化创新,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对生产人员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及人力资源使用率。

  (五)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1、募投项目不能实现预计收益的风险

  2016年9月,公司完成了非公开发行股票,本次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公司进行了慎重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但不排除由于受到国家行业发展政策,以及项目组织实施、成本管理、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项目的开始盈利时间及盈利水平与分析论证的结果出现差异,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低于预期、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及时掌握国家相关行业发展政策,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完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公司也将通过整合业内优质资源,加强与上下游客户的战略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巩固公司整体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2、收购整合风险

  公司在产业整合过程中,审慎选择具有产业协同效应的标的企业进行合作,并且对交易标的未来发展、盈利预测进行了合理预计,但因标的公司受行业发展、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后期若收购标的不达预期,公司将会产生商誉减值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紧密关注标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加强业务协同、财务管控力度,降低并购整合风险。

  3、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由于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和新技术的应用,智能表市场需求强劲增长,智能表产品不仅价格比较高,毛利率也远远高于普通机械表,智能表产品的高毛利率水平未来也会吸引更多的厂家进入该行业,未来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尽管公司在技术、品牌、质量、营销、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如果后期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公司产品的议价能力,会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有可能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要不断持续提升产品研发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公司研发性价比更高的新产品来完善公司产品链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公司产品的品牌建设,增强公司的营销能力,提升公司产品的议价能力,同时加强公司产品的成本控制,降低公司产品的单位成本,提高公司产品的毛利率。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集成电路及电子器件、金属表壳等,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发生大幅上涨,或者产品的技术革新导致新型原材料价格较现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公司未能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公司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而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密切关注主要原材料价格走势,及时调整原材料采购计划,拓宽采购渠道,增强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5、技术开发及产品研发风险

  智慧能源信息化领域具有整体高速发展、技术快速迭新等特点,产品需综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自动控制等技术,同时满足客户不断增加的差异化需求,这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开发要求。若公司不能准确判断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或未能有效投入足够的科研开发力度,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导致新技术的开发、新产品的研发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优化研发流程,进一步完善研发组织及研发团队建设,积极引进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持续优化研发与市场信息反馈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6、管理风险

  近年来,公司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人员也在持续扩充,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日益复杂,这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驾驭经营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能及时提高,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及时调整、完善,各类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并胜任工作,存在因公司快速成长而产生的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培训、学习、提高的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并进一步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优化业务流程,促进公司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天科技 疫情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31 诺禾致源 688315 12.76
  • 03-31 晓鸣股份 300967 4.54
  • 03-30 杭州柯林 688611 33.44
  • 03-30 莱尔科技 688683 9.51
  • 03-30 野马电池 605378 17.6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