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投掌门人这样点评青海省投破产

四川省投掌门人这样点评青海省投破产
2020年07月09日 21:33 弗雷记

原标题:四川省投掌门人这样点评青海省投破产 来源:弗雷记

  6月22日,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青海省投)发布公告,称集团及旗下16家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阶段。这也意味着,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青海省明星国企,成为了全国第一家宣告破产的省级融资平台。更有人唏嘘,“国企信仰破灭了”。

  省属重点国企最终走向破产重整,留下了怎样的教训和启示?四川国企对比又有何思考?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属重点国企川投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体斌。

  记者:同为省属重点国企,青海省投的“倒下”对川投是否有触动?

  刘体斌:不只是触动,而是触及灵魂。

  我在端午节期间看到这则新闻,虽已入伏,但心底却涌上阵阵寒意。一方面为青海省投扼腕叹息,另一方面忍不住推己及人,居安思危。

  青投与川投作为行业兄弟企业,同处西部省份,同属省属重点国企,出身相同,体量相仿,有太多的同类项。正因如此,这则新闻,外行可能是看热闹,但对于川投却无疑是触及灵魂。

  体量巨大的青海省投总资产达750亿元,背靠青海省国资委,是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之一,高挂着“省属重点国企”的金字招牌。如今,随着它的倒下,“大而不倒”这个从经济学概念里生长出来的神话再次破灭,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记者:为何会倒下,您怎么看?

  刘体斌:成功的企业千姿百态,失败的企业一个模样。企业口袋里没现钱了,资金链断了。

  2019年,青海省另一个大型国企盐湖股份就因439万元欠款,被债权人告上法庭,不得不申请破产重整。而此次青海省投倒下的背景,正是近年来激进举债,有息债务规模较大,流动性危机导致债务危机爆发。后又因违约发生的诉讼较多,子公司股权基本被司法冻结,无奈之下只能走上破产重整的道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认为,倒下有内因,也有外因,发人深省。

  从内因看,我认为有三点。一是,混改失误、得不偿失。青海省投在2013年之后开始混改,引入西部矿业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而西部矿业参与混改时多用股权、资产、债权,鲜有现金注资,远未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混改初衷。

  二是,主业脆弱、利润微薄。青海省投的主业为电解铝与铝材业务, 2019上半年毛利率仅为0.85%,主业造血功能薄弱,新产业“开源”能力不足,加上“节流”措施有限,导致了一直无法产生良好的经营效益。

  三是,投资激进、负债高企。近年来,青海省投陆续投资了许多资金量大、周期长的项目。但资金大部分靠融资、贷款,存在着严重的“短债长投”行为,债务偿付压力不断加剧,流动性风险凸显。从青投2019年半年报数据来看,资产负债率高达82.6%。其中流动性负债占据了绝大部分。而青投总资产中非流动性资产占比80%以上,不足以对企业流动性形成支撑。高企的融资成本迅速侵蚀掉有限的利润,并严重影响了企业现金流状况,破产的风险早已潜伏。

  当然也不排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本身承接省内亏损较为严重及盈利能力较差企业等包袱较多,区域支撑较为薄弱等外部因素。

  而其倒下,对员工、股东和投资者乃至国企形象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国内信贷市场有一条坚信不疑的“国企信仰”,“国企有政府背书,地方有中央背书”。如今,这套隐喻着“零风险”的“体制内投资背书理论”也瞬间破产了。

  记者:这件事,对川投又有何重要启示呢?

  刘体斌:我觉得首先要学会回归常识、回归本质。

  研究失败比学习成功更重要,因为我们从失败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从成功经验中学到的更多。研究失败,首先不能忽略常识。这次青海省投破产重整,人们在震惊之余,突然醒悟过来,原来忽略了一个常识:国企的“金字招牌”不等于市场上永不破产的“免死金牌”。借钱到期是要还的,企业老不赚钱是要倒的。

  近几年,我在川投内部大会小会上多次强调树立危机意识。“狼来了”的故事讲多了,可能有些人已经听麻木了。作为性质相似、体量相仿的兄弟企业,如今青海省投倒下了,“狼”真的来了。相信很多川投人这次有了唇亡齿寒的震动:“川投是政府投融资平台,但归根到底首先是一家企业。企业的本质就是要求效益,效益不好就只有破产关门!”――这个回归常识、回归本质、重新定位的过程,可能对有些川投人来讲非常痛苦。但一个人、一个企业要不断成长,注定要经历痛苦的磨砺。那些不能承受成长磨砺、不能与川投同步成长、不能为川投创造价值的企业人,将不得不退出川投的事业平台。

  相比青海省投,川投的幸运在于传统主业水电能源盈利能力改不错。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能源一家独大,其他产业是大树底下不长草,目前已经形成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还比较薄弱。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要素保障压力大、成本费用上涨、资金链紧张、项目投资受限、运营效率偏低等问题。

  尤其值得警醒的是:川投因为不断“自我造血”式发展,负债率持续攀升,融资难度持续加大。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川投集团累计带息负债同比增长45.8%,带息负债比73.6%。集团本部更是长期因净资产小于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出现了新增融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正常经营和业务拓展。尤其是近几年,新设公司、新投项目尚处于建设期、孵化器或培育期,投资资金大部分来自融资,且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检验我们的“造血机能”,新产业的利润贡献仍然薄弱。即使川投近年来花大力气在集聚人才,积累资本、技术等方面做了一些扎实的工作,但新业务新增的正向现金流还远没有达到充裕地步。新兴产业是否可以持续跟上行业发展的脉络、是否能较快形成强大的赢利能力,现在都还不容乐观。

  此外,川投也存在部分投资“大手大脚”,有些钱并没有用到刀刃上等现象。各项成本“跑冒滴漏”,投资输“营养”,结果却“吸收不良”。具有造血干细胞的“肌肉”转化率不高,没有形成太多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些投资并购的项目净资产收益率较低,反而成为了拖累集团公司发展的“包袱”。

  这样症状,都是风险点。且四川与青海同属西部内陆省份,区域支撑能力目前还无法与沿海经济强省相比。在外部宏观环境方面,川投同样面临着后疫情时代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头顶着同一片“天”,脚踏着不同的“地”。选择决定命运,格局决定结局。站在后天看今天、看明天,倒下的国有省级融资平台,它是第一个,但可能并不是最后一个。新时期的中国企业淘汰赛已经加速,那些低效率、不创造财富的国企平台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下一个倒下的,一定是盲目乐观、不正视问题者;一定是改革停滞、创新乏力者;一定是习惯安逸,浑浑噩噩者。

  我想,对于青海省投,川投如果“哀之而不鉴之”,亦将使后人复哀川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青海省 刘体斌 四川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3 大地熊 688077 --
  • 07-13 德林海 688069 --
  • 07-13 三生国健 688336 --
  • 07-13 申昊科技 300853 --
  • 07-13 芯朋微 688508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