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钢plus”的出炉,对马钢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神钢plus”的出炉,对马钢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9年06月04日 15:22 挖贝网

  

  

  

  “不做马钢人,也要做马钢夫人。”说这句话的人都已经老了,马钢的新面貌如今也换了几轮。

  6月2日,一则消息再次轰动钢铁行业:

  马钢股份发布公告称,中国宝武计划对马钢集团实施重组,安徽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马钢集团51%的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宝武。通过本次收购,中国宝武将通过马钢集团间接控制马钢股份45.54%的股份,并成为马钢股份的间接控股股东,马钢股份的实控人也将由安徽省国资委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简言之,马钢的国资地位将由省属升格为央企。

  传闻,终于变成了现实。

  一个是中国最赚钱钢企,一个是中国钢企第一股,这场重组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根据2018年的业绩数据,中国宝武和马钢集团粗钢产量分别为6742.94万吨和1964.19万吨,合计达到8707.13万吨。而世界上目前最大的钢铁集团安赛乐米塔尔2018年年报显示,当年粗钢产量为9250万吨。

  也就是说,如果重组成功,重组后的中国宝武与世界第一大钢企的产量差距将缩小至百万级别,意义重大。

  也因为这是一场重量级的重组,被猜测、被辟谣、被传言、被否认…折腾了3年之久,如今才算是真正“官宣”。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这场重组对于宝钢、马钢,对于钢铁行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公开的秘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13年7月,时年50岁的马国强由宝钢股份总经理一职调任至武钢集团出任总经理后,坊间开始猜测,宝钢有意和武钢合并。

  2015年6月,马国强升任武钢集团董事长,虽然两家公司都不承认,但外界却更加坚信宝钢武钢将合并。

  一年后,就在马国强说出:“针对同行间的并购重组,武钢股份没有太多机会”这句话后不久,武钢、宝钢就双双停牌,开启重组。

  2016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国务院国资委通过了宝钢和武钢重组方案,最终打造出中国宝武这个国内最大,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

  “速打脸”的戏码,这几年又上演了一次。

  钢企一定要合并,这是共识,原因嘛,一是市场结果使然;二是,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前十大企业产能集中度将达60%-70%,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三至四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六至八家,以及部分专业化的钢铁集团。

  所以“宝武”出现后不久,坊间就开始不断猜测,下一个合并对象会是谁。

  2018年前后,答案逐渐清晰。2018年9月13日下午,由宝武集团、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鞍钢集团和马钢集团旗下马钢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华宝冶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华宝资管四家股东共出资20亿元,宝武集团持股37.5%,东方资管和鞍钢集团各持股25%,马钢投资持股12.5%。

  这个举动被很多人认为是宝武、马钢重组的序章。

  同年9月15日前后,有传言称,宝武钢铁集团已经在马钢集团设立办事处,2019年将挂牌“中国华东钢铁集团”。但是宝武和马钢都说,自己没有接到任何关于收购的通知。

  自那之后,“宝马”要合作的消息,就一直处于,坊间确信不疑,官方一直沉默的状态。

  然后…然后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结果。

  意义大于实质

  根据6月2日马钢股份的公告,本次股份划转前后,马钢股份的股权架构及控制关系变化如下图所示:

  

  转图失败-->

  

  两家的合体,可以说是强强联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中国宝武目前使国内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如前所述,是16年由原来的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合并而成。

  据宝钢股份2018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7.79亿元,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215.65亿元,同比增长12.5%。这个净利润排在全国钢企首位,且远远超过第二名。宝钢的销售毛利率为15%,同比增长0.9%。虽不能说宝钢正值壮年,但业绩和发展都比较稳健。

  据马钢股份2018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9.52亿元,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59.43亿元,同比增长43.9%。营业收入水平和净利润水平,都排在全国钢企TOP 5。

  

  转图失败-->

  

  

  转图失败-->

  

  再从两家公司的产能上来看,2018年的业绩数据,中国宝武和马钢集团粗钢产量分别为6742.94万吨和1964.19万吨,合计达到8707.13万吨。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得出两家巨头合并后至少是这个格局:

  1、宝武集团合并马钢集团后,将形成中国神钢plus,向全球TOP 1的地位发起冲击。

  2、根据专家测算的CR10数据,如果宝武、马钢成功合并,钢铁行业集中度将从35.26%提升至36.87%。虽然这个数据相较于之前国务院《指导意见》规划的60%-70%还差一大截,但起码体现了高层对钢铁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决心。

  对于马钢来说意味着什么?

  宝武钢铁和马钢两大钢铁集团的合并,也是今年我国钢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推力。对于宝武来说,瞄着亿吨产能的目标去打,合并马钢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对于马钢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这桩重组案,投资者争议最多的点在于,本次合并的主体是马钢集团,而非上市公司马钢股份。也就是说,该项资本运作仅体现在上市公司股东层面,与上市公司自身无关。如果收购不了了之,马钢将遭受冲击。

  但是,昨天“宝马”双钢拜把的消息出来后,摩根士丹利却发布了对港股马钢股份的报告,认为现时马钢估值吸引,而整合后的优势尚未反映在股价上,预计其港股股份有80%的机会在未来60天内上升,并给予“增持”评级。

  大摩为什么认为马钢会在合并后尝到利好,分析马钢的业务结构和合并优势或许可以窥见一二。

  平安证券分析师观点认为:第一,马钢是我国高铁车轮轮毂等高铁产品的主要供应商,而宝武集团在这方面则是空白;其次,马钢的冷热轧薄板、彩涂板、镀锌板等板材产品能够与宝武集团主打的高端板材形成完善的板材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板材产品竞争力;再次,华东区域是我国建材消费最为集中的区域,宝武集团在本区域布局的建材产品几乎空白,而马钢的高速线材、高速棒材等建材产品刚好填补了这一块。

  事实上,板材,特别是汽车用板材是宝武的优势品种,2018年宝钢股份板材产量合计3872万吨,而马钢的板材产量为940.3万吨。2018年,马钢汽车板新开发了上汽大众、东风商用车、广汽新能源等6家主机厂,其马钢CR340LA汽车板获得通用汽车全球一级工程认证,提高了镀锌合金高强度系列在中高端汽车板市场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也就是说,兼并重组后,马钢借助宝武的优势,以及自身的发力点,其汽车用钢市占率将有可能得到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但是,这个加强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笔者认为,这两个巨头如果成功合并,确实长期利好钢铁整体行业和市场的,但合并后的协同效应却很难说会立竿见影。

  这几年,钢材市场的需求的减弱、毛利率的下降,对于马钢来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压力。虽然2019年地产新开工数量短期内增加,基建逐渐回暖,但汽车行业仍然不乐观,钢材需求的回暖还是受到限制。

  好在,其核心产品火车轴轮,一直以来都保持高毛利,反哺利润。目前,我国动车组列车的数量仍然有大量增加需求,轴轮作为消耗品,仍能为马钢股份带来红利。

  综合来看,“宝马”这次拜把子对于行业来说,战略层面的意义远大于实质,算是我国钢铁行业行至今日的必然选择。毕竟,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但是,对于两家钢企巨头来说,想要让协同效用发挥滚雪球的效应,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马钢股份 马钢 钢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5 西麦食品 002956 36.66
  • 06-04 卓胜微 300782 35.29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10.3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