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每经记者 李娜 每经编辑 肖芮冬
当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和投资在2022年已形成高基数,稳增长的主题之下,内需自然升级为重要抓手。
此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信心、预期的重要性,发展是第一要务,更加注重扩内需。
全球经济增长回落之下,2023年的A股投资有哪些可以值得把握?又有哪些要避让的“坑”?
近日,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扩大内需是中长期战略
2022年12月14日,《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印发;12月15日,《“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发布。
刘晨明向记者表示:“扩大内需、双循环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20年,当时正值疫情重创、全球供应链失序等多重压力;党的二十大开始把‘扩大内需’置于供给侧之前,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延续了这一说法——可以看到扩内需是一个中长期的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刘晨明认为,短期来看,由于内生周期所处的位置,想要立竿见影、赋能短期稳增长并不容易。内需=消费+有效投资+产业链升级(高质量供给),其中消费和有效投资中的一部分,短期可能比较难上量,因为消费是复苏滞后项,地产基建投资本轮内生弹性比较小。所以可能要等到内生周期见底(地产企稳、库存周期消化),到时候相关板块的机会更好。在这之前,扩内需中的产业链升级(高质量)对应的方向更为确定。
消费可能小碎步向上
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沉寂多时的大消费板块,会王者归来吗?与之相伴的是,市场不乏2023年大消费将迎戴维斯双击,并取代新能源重回热门赛道之声。
对此,刘晨明介绍:“我们对消费的判断跟大盘的节奏基本一致,而大盘的走势又直接取决于总量经济的复苏情况。”
在他看来,消费板块是典型的顺周期,并且从历次稳增长过程来看,往往是基建地产先发力,实体部门生产复苏,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或者至少是预期提高,才会看到消费数据的明显改善。换言之,消费板块的景气是以经济短周期见底为前提的。从目前国内库存、地产周期、海外需求周期来看,见底时间可能在明年中。因此,从现在到明年中,消费大概率是伴随弱复苏预期小碎步向上,等到中美经济共振向上趋势形成前后,有望看到大级别机会。
另外,刘晨明认为,主题赛道明年也并不是没有机会,一些景气度确定性相对比较高、并且前期交易拥挤度消化比较充分的赛道依然有机会,比如新能源里的海风等。
医药布局两大方向
四季度末,坐冷板凳多时的医药股,终于恢复了昔日的火热,先后演绎了政策的过分悲观预期修复;疫情防控演绎下的抗疫线拉动。新冠概念类、中药类等医药股成为市场上最耀眼的明星。
伴随防疫政策不断优化,2023年,医药有哪些投资主线可以挖掘?
刘晨明认为,股债收益差历史序列来看,医药板块在今年年中一度触及了-2X标准差的极端位置,目前回到-1X~-2X标准差之间,仍然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另外,历史数据回溯来看,医药板块属于公募基金定价权相对较强的行业之一,即公募基金一旦加仓医药,就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超额收益。当前公募医药超配比例处在过去十年最低水平,三季度医药商业、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估值分别处在2009年以来32.5%、29.2%、10.9%、4.2%、1.2%、0.2%分位。
因此整体来看,医药板块已经在底部区域。细分方向上,明年可以围绕两点布局,一是疫情修复角度,寻找需求端有一定刚性、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方向;二是基于应对长期人口老龄化趋势,近期政策及高层会议提到的(但可能还未被市场充分认知)养老产业。具体可以关注医疗器械耗材、医疗IT、医疗基建、医疗服务等。
布局独立景气方向
谈起2023年的投资布局,刘晨明先剖析了潜在的风险。
刘晨明指出,现在主要的风险点和市场的分歧还是来自于宏观环境。国内方面,地产刺激了一整年但仍然没有走出寻底的阶段,疫情的阵痛有多长目前还是未知数;海外通胀等压力交替,对于出口端和资金面都会带来影响。
具体的A股布局,刘晨明建议,在这种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下,明年相对还是更看好独立景气、跟总量经济关系不大的方向。指数层面看好科创50年度级别机会,行业和赛道看好四个方向:一、大安全(信创、半导体、军工、医疗器械、机床设备、稀土);二、需求端比较确定的海风、国内电站大储;三、政策和产业端都有催化的5G工业互联网;四、一些困境反转的方向,比如养老产业、港股出行业、火电、动保等。
责任编辑:何松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