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张忆东最新发声:港股已在底部区域,此轮科技驱动的制造业朱格拉周期下的科创长牛,A股是主战场,但港股不会缺席
来源:聪明投资者
“对于港股现阶段的判断,它是不是底,我们的答案——是,已经在底部区域。
港股它还值不值得投?我们的答案是,它会继续成为中国权益资产投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它的战略地位没有受到损害。
现阶段我们的投资策略。怎么来投港股市场?我们的看法就是以长打短,拥抱未来、拥抱新经济,拥抱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新方向。”
“8月23号、24号的大反弹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反映了情绪极度悲观的阶段已经告一段落。”
“总量平淡,但是结构精彩,受益于政策鼓励方向的企业业绩很好。
微观层面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我们投资要趋利避害,要在总量平淡中寻找结构性的精彩,在平淡中寻找新奇,要顺找政策鼓励的方向找机会。”
“以前周期股就是周期波动,就是库存周期的波动。一旦PB估值高了那就要撤,或者说,一旦PPI高了,一旦通胀的压力大了,大家就要小心了。但是,今年不太一样,今年的新趋势有可能会延续未来数年,新趋势的大逻辑就是“双碳”大时代,再叠加了疫情时代。”
“在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对于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国家它们疫苗不行,医学科技不行,它们的产能利用率对全球供应链是拖后腿。我们中国成功防控疫情,有内需支撑,有全备的产业链,所以,我们有机会、有能力向海外传递通胀,对内加速产业升级。”
“虽然港股短期可能在底部区域持续磨底,短期不会V型发展。但是,港股市场长期而言在大国博弈时代已具有特殊的价值。它这个战略机遇是在于中国的新经济,在于科创。”
“随着今年12月立法会选举,以及明年二十大以后,对香港的红包可能越来越大。围绕着2019年以来的长达8~10年的科技驱动的制造业朱格拉周期,港股不会缺席的。”
“科创行情,如果A股有标的公司,要优先搞A股。因为科创长牛的主战场是在A股,港股现在科技和制造业的公司不全,或者,港股科创行情更多只是A股行情的一种延伸。”
“科创或者说制造业的朱格拉周期向港股蔓延是个大趋势,蔓延的时候,港股的周期股转型、制造业升级的也是有大机会的。
另外,这一轮科创里面,基本面最好的、排名可以是第一的就是新能源、新能源车产业,因为中国在全球都有极大的优势。”
以上,是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9月9日在兴业证券主办的线上路演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观点。
近几个月的港股市场,受到政策等影响不断下跌,在张忆东看来,港股目前已经是一个三重底——市场底、政策底,以及基本面的底。
他从几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港股为什么正处于底部区域,对于后续市场上可能存在哪些投资机会,他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张忆东演讲全文,经忆东总确认,分享给大家。
大家好,很高兴在清晨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近期港股市场的看法,也分享一下我们对下阶段的投资思路。
我讲三点:
第一方面,我们对于港股现阶段的判断,它是不是底,我们的答案——是!已在底部区域。
第二个层面,我们来做个展望,港股它还值不值得投?港股在全球配置中的作用、在中国资产的地位究竟是不是被不断的边缘化?
我们的答案是,它会继续成为中国权益资产投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它的战略地位没有受到损害。顺应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港股市场会擦亮东方明珠的光芒。
第三个方面,现阶段我们的投资策略。怎么来投港股市场?我们的看法就是以长打短,拥抱未来、拥抱新经济,拥抱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新方向。
这是三个主要结论,我来一一做一些阐述。
港股底部区域的特征已经凸显
市场底、政策底,以及基本面的底
首先,为什么我们觉得现在已经到了底部区域?我们在八月二十几号,已经写报告,标题《港股进入底部区域,逆境孕育机遇》,明确提出港股是一个三重底。
这三重底不是技术形态说的三重底,如果技术形态恒指24500点附近是双重底。
我们讲的三重底是指的市场底、政策底,以及基本面的底。
首先,我们来看市场底。
港股底部区域的市场特征在8月底已经凸显了,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看估值,七月二十几号教育的双减政策出来以后,港股恐慌情绪在蔓延。经历了一波杀估值来释放风险,其实是系统性风险的释放,泥沙俱下、全盘杀跌。
截止到8月26号,恒生指数的PE降至10倍,处于2014年来的底部,但同时恒生指数2021年EPS增速还是在30%。
8月20号,恒指二次探24500,恒指当时破净了,PB是小于1倍.
我们再看港股核心行业。
在8月底看恒生资讯科技TTM市盈率31倍,在过去5年的底部。
必选消费品,它的TTM市盈率也都降到20来倍,在近几年的低位水平。
看估值,市场特征是在底部区域。
情绪极度悲观的阶段已经告一段落
另外一方面,看情绪。从7月20号到8月20号,情绪是极度悲观。
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虽然,现在港股依然处于惊弓之鸟的心态,心态不稳也是底部区域的特征,但是,从8月23号以后,无论是内资的情绪还是外资的情绪,的确有所改善。
内资的情绪,我们看一些口号的变化,很有意思。
在2月初的时候,内资的一些卖方包括一些买方,高喊所谓的“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雄赳赳气昂昂”,情绪很亢奋。
而当时我作为同时看A股和港股20多年的老同志,就感觉不妙,提醒行情要震荡了。从情绪的角度来说,2月初肯定是高点,之后提醒有港股有震荡风险,只能看看结构行情。
当然,我当时也没有预料到有教育双减政策导致的系统性风险,这是超预期的。
相反,到了8月下旬,一些内资的机构投资者开始调侃另外一种说法,把港股叫做“三奸市场”,“汉奸、太监、内奸”,这反映了极度悲观,极度绝望,极度受伤的情绪,恨不得对港股市场要踩上1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再也不玩了。这也是一种极端情绪的表现。
从外资的角度来说,从7月20号以后,外资情绪是一种惊弓之鸟,对政策非常担忧,不明白,不明觉厉,搞不清楚相关产业的政策,原来的投资方法、套路一下子崩塌了。
很有意思的是,从7月28号开始到8月中下旬,有些外资并没有撤,还是在中国资产的里边兜兜转转,但是它加大了对于A股的配置。
这些外资觉得,港股互联网、教育甚至于消费,政策不明觉厉,搞不清楚,特别是不知道这种监管究竟要到哪一步,另外他们也不能理解共同富裕的政策,所以,他们说,得,我们还不如搞A股里边政策友好型的产业。
所以从7月底到8月下旬,无论是新能源、新能源车,还是说化工(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扩散)、科创设备等等A股这些领域,北上资金反而加大了配置力度,相当于一个搬家,从港股政策不友好行业向A股政策友好型的行业做了加大配置。
这些行为反映了,7、8月外资对于港股是异常悲观。而异常悲观到了8月20号否极泰来,中国证监会给大家派来定心丸。空头太拥挤了,政策稍有改善,就出现了所谓的轧空。
8月23号24号的大反弹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反映了情绪极度悲观的阶段已经告一段落。
政策底也已经出来了
第二个底是政策底。
7月20号以后,为什么港股出现了一波系统性的风险?
可以说,前段时间无论是有长期明确业绩预期的消费纺织服装医药,还是说受政策调控直接冲击的教育、互联网、地产,还有金融、周期,不论估值高低,是一个通杀。
系统性风险的背后,乃是投资者对于政策的担忧。
解铃还系系铃人,近期高层陆陆续续释放正确的信号、积极的信号、改善的信号。
特别是8月20号,证监会强调加强与市场沟通,稳定政策预期,推动资本市场坚定不移地开放;强调了要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坚定支持香港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这些对于中概股也好,对于香港股市也好,无疑都是吃了“定心丸”,缓解了大家对于所谓“反资本”的担忧,增强了境内、境外的,特别是境外的投资者对于香港市场的信心,对中国权益资产的信心。
8月26号中财办副主任也是围绕着所谓的贫富差距或者共同富裕的相关问题,正面引导和解读共同富裕政策,明确表态强调“整治规范互联网平台的政策是一视同仁的,不是针对民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针对的只是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
我们在跟外资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从8月底以来,外资对于互联网,对于中国的这些产业政策,对于共同富裕的预期,跟8月中旬或8月中旬之前完全不一样。
再看看9月初以来,9月4号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进一步强调说,要进一步地发挥香港在资本市场中的开放作用,而且要坚决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和内地开展全方位的务实合作,还有丰富沪深港通的标的,强调稳妥做好在香港推出A股指数期货的各项工作,支持境内外企业赴香港上市。
而进一步的9月6号,证监会易会满主席也基本上是这样的调子,维护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要积极拓展沪深港通的标的范围等等。
政策上的表态让我们觉得,笼罩在香港市场上面的政策阴霾正被吹走,乌云正在散去。所以,政策底也已经出来了。
宏观经济下阶段趋弱但没有系统性风险
总量平淡,但是结构精彩
受益于政策鼓励方向的企业业绩很好
第三个底是所谓的基本面的底部区域,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宏观经济层面,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大家有点担忧下半年,就是四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会趋弱。
毫无疑问,肯定趋弱。趋弱没有系统性风险。
趋弱的背后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我们是主动的行为,今年我们对于GDP的目标就是不低于6%,就算是四季度GDP在5%左右,全年的 GDP增速还是在8%以上。
今年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政府去刺激的意愿不强,托而不举即可,转型的意愿更强。
第二点,中国经济今年的任务还是要做存量风险的化解,为经济转型夯实基础。
今年中国是打麻药动手术,宽货币的背景下化解存量风险,能够规避系统性风险。
存量风险的化解主要体现在,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及相关地方债务风险、调控房地产及相关的债务风险、金融反腐等。随着“15号文”的完善,以及像华融、某大的风险正在被妥善的处理,后面存量风险的化解将是有惊无险,更多只是扰动。
第三个角度来说是,总量平淡,但是结构精彩,受益于政策鼓励方向的企业业绩很好。
宏观数据方面来说,我们并不是要特别去刺激,因为在全球都不好的情况下,中国没有必要去刺激,刺激反而引火上身,导致人家祸水东引。大家理解就行了,我就不用点破了。
在这种情况下,微观层面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我们投资要趋利避害,要在总量平淡中寻找结构性的精彩,在平淡中寻找新奇,要顺找政策鼓励的方向找机会。
不要对中国经济悲观
科创方向特别是先进制造业
以及拥抱新方向的传统行业
景气度非常好
新奇在哪儿?我们来看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方面,今年科创方向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包括新能源、新能源车、半导体、军工等等,景气度都非常好。
以及愿意去拥抱这些新方向的传统行业,无论是化工、有色、钢铁、机械设备,拥抱低碳时代,拥抱新的应用,拥抱新的科技和商业模式,它们的景气度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这方面就是一半火焰。
而另外一半海水的地方,主要是受政策监管调控冲击的行业,躺赢型商业模式加速被调整,行业重新洗牌,顺应时代趋势能活下来的相关行业龙头,基本面的底部在不断夯实,毕竟中国14亿人,人均GDP 1万美金的庞大内需市场作为支撑的。
共同富裕是中国发展现阶段的必由之路,是大趋势,大家不要污名化共同富裕,关键是要理解,是高质量和科技驱动、经济还在发展的逻辑下的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穷。
这种共同富裕就是,内需是支撑。在一个逆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大国博弈、外国环境复杂多变的时代里,中国内循环为主体能够转起来,国内国际双循环才能够更良性地循环。
总而言之,大家不要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太悲观,下阶段总量增速趋弱是必然的,当做常态就行了。投资时的关注点在于结构,结构结构还是结构。
这是从宏观层面分析基本面。
今年周期行业的新趋势可能延续未来数年
新趋势的大逻辑就是“双碳”大时代
再叠加了疫情时代
第二,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基本面的底部区域。
产业的角度来说,分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周期,周期方面有了重大的变化。
以前周期股就是周期波动,就是库存周期的波动。
一旦PB估值高了那就要撤,或者一旦PPI高了,一旦通胀的压力大了,大家就要小心了。
但是,今年不太一样,今年的新趋势有可能会延续未来数年,新趋势的大逻辑就是“双碳”大时代,再叠加了疫情时代。
欧美打了疫苗,它的需求还行,当然最近也受到影响了,最近美国死亡人数也在上升。
但总体来说,打了疫苗、有科技能力的,它的需求在大放水这个时代问题还不算大。
在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对于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国家它们疫苗不行,医学科技不行,它们的产能利用率对全球供应链是拖后腿。
我们中国成功防控疫情,有内需支撑,有全备的产业链,所以,我们有机会、有能力向海外传递通胀,对内加速产业升级。
现在的背景,欧美是在大放水,特别是美国,过去两年疯狂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它利用票子来换我们的资产、换我们的一些产品。
但是,现在中国用这种输出传导通胀,来去对抗收铸币税的行为。
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一轮上游的变化可能持续性更强一些,特别是中上游一些有技术含量的会更好。
当然像煤炭或者水泥,行业竞争格局已经比较优化,而行业的技术含量又不是那么强,机会还是偏贝塔,后面只要经济不失速,它们的价格还是会维持强势,围绕需求变化波动。
但是钢铁、有色、化工等制造业里边,就会慢慢从贝塔的逻辑、从库存周期驱动逻辑,转向内生增长阿尔法的逻辑,谁有技术进步,谁有了科技赋能,谁能够率先做好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技术改造。
这就是一个二次的供给侧改革,周期行业里面会分化,下一个阶段,它的供给端没有大的问题,行情弹性更多考虑阿尔法,寻找科技赋能、能够在国内、全球分到更大份额的公司。
金融地产相当于一种信用债
第二个层面就是偏金融地产。
金融地产以前是躺赢的,现在整个政策,无论是反垄断,还是希望共同富裕,要为实体经济让利,都使得这类东西就是一种债,相当于一种信用债。
把它当做信用债来考量,反正底部区域,特别是有些觉得明确死不了的公司,但是收益率又比较高,适合长线的投资者。特别是银行、保险、地产,可以当做信用债来配置。
但是,如果想要短线做交易,港股散户少,意思不大,如果做,还不如在A股做一做。
金融地产,港股比较有意思的可能还是港交所,以及财富管理投行以及机构业务比较强的券商,主要是内地券商。
互联网、消费医药最难受的阶段过去了
但互联网在政策上还没有尘埃落定
第三类产业,政策相对不友好的,互联网、消费、医药,可能最难受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但是,互联网监管风险还没有尘埃落定,还没有彻底消除,市场对此还是惊弓之鸟。近期的政策降低了极端悲观预期的可能性。
近期比如说个人信息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劳动者保障这些领域的一些政策,陆陆续续地出台,包括在网络游戏这个层面的管理已经出台了。下个阶段,市场还要等等几个方面可能出台相关政策:数据安全,某滴的事情怎么处置,现在还没尘埃落定,这里面涉及到怎么看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金融要不要切割掉,怎么切割?。
这些可能还没有最终尘埃落定,所以快则10月,慢则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对于互联网的规范治理有更加清晰的、至少结论性的言语,最好是中央层面的,就更好了。
港股底部区域磨底
短期不会V型反转
港股市场长期而言
在大国博弈时代已具有特殊的价值
讲完了三重底,我们来讲第二部分,港股还值不值得投?
虽然到底了,如果它真的是一个边缘化的市场,不值得投,干嘛辛辛苦苦地跑去玩价值陷阱,如果底部是价值陷阱,没有意义。
我们认为不是,虽然港股短期可能在底部区域持续磨底,短期不会V型发展。
但是,港股市场长期而言在大国博弈时代已具有特殊的价值。
它这个战略机遇是在于中国的新经济,在于科创,在于为中国经济转型服务。
首先,以前我一直讲,港股市场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以后是四大交易所之一。上交所是主板、科创板,深圳特色是创业板;北交所是新三板精选层升级。
而对于港股市场,它的特殊意义是一个离岸金融中心,双循环驱动,同时能够用好境内境外两种资源,是A股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方便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是进行财富全球化配置的一个重要桥头堡。
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它拥有其他金融中心——北京、上海、深圳所不具备的一国两制,贯通中西(的优势)。
甚至像新加坡、伦敦或者东京都不具备这个优势,所以善加利用,只要国家愿意用,它的精彩还会继续,国家肯定会愿意用的,因为国安法之后,香港是我们的香港,香港资本市场的作用只会进一步突出。
下一个阶段围绕着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推广,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香港是个桥头堡的作用,
其次,香港市场的基本面是有亮点的。
下个阶段港股市场会受益于中概股回归,受益于新经济企业的IPO,特别是一些民营新经济公司的IPO。新经济可能不像前段时间,主要是互联网,未来会百花齐放,更加科创。
新经济到香港IPO
未来港股新经济的机会来自三个方面
下个阶段,新经济到香港的IPO来自于几个方面:
第一围绕着人工智能、智能驾驶、软件公司,各种云、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具有科技含量的领域。最近我们听说的商汤这些科技公司也都是在积极地到香港IPO。
第二个层面就是制造业升级,先进制造可能比较突出的还是会体现在TMT、新能源车、新能源这一块的一些新公司上市,这是一个机会。
第三个机会是新消费。这里面像,体育鞋服、休闲、旅游、医疗设备、生物医药,这些可能是一个大的方向。
这是未来的大机会。
港股的传统制造业正迎来机会
政策对香港的红包可能越来越大
现有上市公司的机会挖潜,港股情绪最差的阶段可能也就慢慢过去了,下阶段,港股情绪改善比较容易的方向,最明显的是跟着A股投资。
港股也有些跟A股相似的内地制造业,以前不受待见,但下个阶段会被内地的投资风格、投资趋势、投资理念所带动。
最典型的就是某芯国际,你看以前它的估值一直是0.5倍到1倍PB的徘徊,后来到了科创板,再也下不去1倍PB。
后面一些制造业无论是涉足到IGBT、IoT、新能源、新能源车,还有更加传统的像钢铁、有色、机械、化工等,行情也在跟随A股,向A股趋同。
而且投资结构上来说,好消息是港股传统制造业长期不受待见,外资在这些港股里面很少,甚至可能反弹时做空是有一点的。
但是,下个阶段,以前的屌丝型的周期行业,在现在这个朱格拉周期里面,特别是一些科技赋能,制造业升级的领域,港股的传统制造业正在迎来盈利和估值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第三,港股还是中国境内的投资者以及海外投资者进行财富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二老驱动,老百姓和老外一起来增持中国优势资产。
第四,政策红利。下个阶段,10月18号,首支 A股期货产品,就是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是个新的号角。
它反映了什么?
过去几年互联互通没有新的进展,这里边我们就不方便细说了,其实是2019年以来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以前不断有政策大红包,2019年以后红包就很少。
现在是一个政策红包,随着今年12月立法会选举,以及明年二十大以后,对香港的红包可能越来越大。
最终,对于祖国的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制造业升级,特别是围绕着2019年以来的长达8~10年的科技驱动的制造业朱格拉周期,港股不会缺席的,会是一个积极推动的角色,而它也会迎来更多的优质资产。
科创在A股有的还是要搞A股
最后,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的角度来说,以长打短,还是要立足于科创这个大方向,积极布局港股的优质资产。
从几个方向来说。
科创行情,如果A股有标的公司,要优先搞A股。因为科创长牛的主战场是在A股,港股现在科技和制造业的公司不全,或者,港股科创行情更多只是A股行情的一种延伸。
最近A股的这些科创主赛道太热,新能源、新能源车、半导体、军工的确特别热。虽然热的有点拥挤,但是,我还是战略性看多,而且认为这些领域的热会扩散。
我们最近一直在提,A股百花齐放,百花齐放之后,才能够百花开到港股,目前连A股沾点边的化工等边缘题材都很热,甚至连建筑建材都开始讲自己也有参股了科创什么的。
更不用说像港股还是有些新能源产业链的,整车比A股新能源车还要便宜,零部件、包括一些上游的原材料。我们认为,新能源产业链为代表的科创行情还是能扩散到港股来的。
制造业的朱格拉周期向港股蔓延是个大趋势
还有制造业升级。
港股的钢铁、化工、机械虽然也涨了,但是依然便宜得要死,包括电解铝,依然便宜的要死,跟A股市场没得比。
所以下个阶段,科创或者说制造业的朱格拉周期向港股蔓延是个大趋势,蔓延的时候,港股的周期股转型、制造业升级的也是有大机会的。
另外,这一轮科创里面,基本面最好的、排名可以是第一的就是新能源、新能源车产业,因为中国在全球都有极大的优势。
所以港股的一些新能源产业链,包括电力运营商(有机会),因为很多电力运营商都已经从公共事业开始转成新兴成长的行业逻辑,它开始更多进入到光伏、风能、新能源这些。
消费看好生物医药、体育鞋服、出口海外的家电、乳业
第二个层面就是消费。
在前段时间大家对共同富裕错误理解的背景下,有些消费跌得很惨,这里边物管、商管是几个方面,我就不展开了。
还有生物医药,生物医药比A股性价比高的多,A股出清慢。生物医药因为没有盈利没有收入,所以在七月二十几号到八月底跌得非常干脆利落,因为显示极度恐慌,很多都已经到了发行价了。
这个时候我们要风物长宜放眼量了,因为它最悲观的时候过去了以后,后面就要看预期的改变,看长期基本面的角度,来去看它们的持续盈利。
第三个就是体育鞋服。体育鞋服长期没问题的,战略性看多的。
另外一个就是海外,出口海外的这种家电,聚焦于欧美市场的家电绩优股,这个也不错的。
当然,下个阶段,消费的第五个可能就是食品饮料,比如乳业受到的担忧是担心集采。
单品的价格或者毛利率相对可控的这种乳业,以及像啤酒这些受益于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食品饮料的这些也是可以的,也是能够找找机会的。
新基建的大机遇受益于共同富裕
第三个方面,新基建的大机遇,这个也是受益于共同富裕。
真的不要把共同富裕污名化。共同富裕是解决欧美这种差距拉大的K型病的钥匙,而共同富裕会推动着大都市圈的发展,带来新能源车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充电桩、高压电网这些,包括适应双碳的一些细分领域。
还有5G应用的建设,因为现在很多人在说为什么5G不行,为什么不招标?
5G自己跟4G不一样,4G是to C的,5G是to B的,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岁末年初可能会有些变化,这也是不错的。
还有像轨道交通也是新基建。安居房的建设,以及什么地下管网、海绵城市,这些都是新基建。
只是干中字头的,搞以前铁公鸡这种建筑没戏。要搞基建就是受益于新基建的东西才有戏。
新金融受益于中国财富管理大时代
第4个层面,就是新兴金融,港交所还有一些新金融,也是可以的,受益于中国财富管理的大时代。
第五,互联网中长期会分化。但是,互联网行情短期仍处于“磨底”阶段,短期快速反弹修复估值之后,在监管政策彻底明朗化之前,互联网的趋势性行情尚需等待,建议可以适当地做逆向思维的交易,也就是反弹要止盈,跌多了立足价值配点。
第六也是最后,像低估值的传统领域,煤炭、钢铁、有色、水泥、金融、地产、银行、保险,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当做类债券,但是是两种不同的债券。
一种,钢铁、有色也好,或者偏制造一些的,有那种科技赋能的,你可以把它当做可转债,它有弹性的。
另一种,要小心,可能是一个评级会明显调整的信用债。要小心企业增长的动能,不能只是看它的债比、股息率,还要进一步看它的分红持续性,如果持续性OK,这些还是不错的。
所以6条主线来去布局核心资产。
责任编辑:彭佳兵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