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策略:公募基建REITs启动 科技回归最强音

粤开策略:公募基建REITs启动 科技回归最强音
2020年05月10日 16:07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基金经理PK:董承非、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等,谁更值得托付?】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值得托付?哪些基金经理值得你托付?怎么才能选到好的基金经理呢?2020金麒麟最佳基金经理评选,快给你心仪的基金经理投票吧!【投票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粤开崇利论市

  核心观点

  海外边际改善,4月非农失业率创新低不改纳指强势,特殊时期中美商谈牵头人通话释放偏正面信号。5月欧美复工复产提速,全球经济有望逐渐重启。

  国内方面,一季度的盈利深坑有望逐渐恢复,二季度业绩存在边际改善预期。目前股债性价比居于64%高分位数,国内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在全球逆周期政策加码以及两会周期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之下,大盘仍具备向上拓展的空间,红五月将延续演绎。

  摘要

  海外边际改善,纳指收复今年失地

  4月非农失业率创新低不改纳指强势。其中,休闲和酒店、批发零售等拉高全美总体失业率,多受临时性停工影响,一旦复工就业市场修复速度较快。而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连续5周回落,事件性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在迅速爆发后趋于缓和。失业率的新低并未阻碍美股反弹的延续,纳指年线顽强翻红,在美联储多重调控工具加码之下,纳指已修复今年以来的失地。5月美国复工进程是否顺利将是支撑二、三季度经济修复预期的重要因素。此外,特殊时期中美商谈牵头人通话释放偏正面信号,市场整体获得消息面较大提振:1)当日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达48.65亿元;2)外盘迎来反弹,欧美主要市场指数日内涨幅均在1%以上。

  国内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

  创业板负面清单定向征求意见,支持“三创四新”企业,明确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板块定位,注册制改革继续推进。

  QFII限额确认开放,资本市场继续对外开放,更多活水有望入市。外资对A股的总持仓市值大约为1.6万亿元。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大背景下,A股较高的成长性与估值性价比有望进一步各类长期资金流入A股,资本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结构有望得到双重优化,并形成正向的循环反馈。

  后续可关注:5月12日MSCI半年度指数审议结果,以及富时罗素6月半年度指数评估与扩容A股最后一步的第二阶段。

  大势研判:“两会”行情支撑红五月延续

  海外边际改善,4月非农失业率创新低不改纳指强势,特殊时期中美商谈牵头人通话释放偏正面信号。5月欧美复工复产提速,全球经济有望逐渐重启。

  国内方面,一季度的盈利深坑有望逐渐恢复,二季度业绩存在边际改善预期。目前股债性价比居于64%高分位数,国内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在全球逆周期政策加码以及两会周期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之下,大盘仍具备向上拓展的空间,红五月将延续演绎。

  5月下旬即将迎来两会行情,回溯近十年数据,两会前后1月,沪指都有不表现。2010-2019年两会前后上证指数呈现普遍上涨态势,特别是两会前1个月、后1周、2周、1月内上涨概率分别为80%、60%、70%、70%,涨幅达到1.31%、1.08%、4.10%。今年作为相对特殊的年份,两会延迟至五月召开。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市场对两会定调有较大期待。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大基调之下,政策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将提振市场信心。

  配置方向:大消费与基建、科技成长、大金融

  往后看,随着宏观对冲政策的加码,以及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拐点的临近,可以从三方面来布局:

  1、“扩内需”领域的大消费与基建。

  大消费方面可重点关注资金从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的扩散效应,如家电、汽车、地产竣工链的消费建材等;2020年4月,北上资金大规模回流A股超532亿元,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电、汽车等大消费行业获得了外资的优先增持。

  传统基建仍将担任稳增长重任,日前,预算司表示近期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力争在5月底完成下发。基建作为专项债主要投资领域将充分受益。此外,4月30日,证监会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意味着我国REITs基金市场启动,也体现了政策加码基建的信号。REITs有望成为基建项目资金来源,同时也有助于龙头建筑盘活存量资产以及地方政府去杠杆。

  2、科技成长回归演绎最强音

  本周以5G、半导体、芯片、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的科技股强化回归,符合我们上周大势研判的预判。受益于外需和全球产业链修复的预期,科技成长股有望继续表现出高弹性;从业绩情况来看,2019年年报体现出科技股发展势头较,TMT领域的电子、计算机、传媒净利润增速均较2018年改善。公共卫生事件虽在2020Q1对多数行业形成较大冲击,而科创板的净利润增速则实现逆势正增长。

  对于科技成长股而言,当前依旧正处于上行周期。事件性加速催化以及5G产业周期带来的技术变革,将带动新消费、新技术的融合崛起。政策红利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倾斜不断亦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中美角力之下,我国国产化替代进程也有望加速。前期回调较多之后,科技股与消费、金融等板块的估值已有一定程度的收敛,性价比有所提升。中概股以及红筹股的回归还将继续催化市场情绪,相关板块的估值或将进一步提升。

  3、改革利好券商,银行一季报业绩超预期

  我们一直提示的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的券商股在上周市场已有所验证,在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市场流动性将继续维持宽松,后续A股的赚钱效应提升之后,券商股的β属性还将进一步爆发。

  银行股防御价值高,资金充足,经营稳定,受直接影响较小,逆周期政策的持续加码使得其一季报业绩超预期。

  正文

  一、海外边际改善,国内改革推进

  本周(05.06-05.08)三大指数和其他重要指数均有上涨,创业板指和深证成指领涨,涨幅分别为2.70%、2.61%,深证成指触及11000点。本周申万一级行业大部分上涨,食品饮料、通信、计算机行业领涨,交通运输、银行、房地产、休闲服务下跌。

  (一)海外出现边际改善,纳指收复今年失地

  1、4月非农失业率创新低不改纳指强势,经济将随复工修复

  非农失业率创新高,但部分细分指标亮眼。尽管4月非农失业率创下低纪录,季调后高达14.7%,但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连续5周回落,事件性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在迅速爆发后趋于缓和。此外,4月整体薪资增长,反映出就业市场结构的分化的加剧。休闲和酒店、批发零售等拉高全美总体失业率,多受临时性停工影响,一旦复工就业市场修复速度较快。

  失业率的新低并未阻碍美股反弹的延续,纳指年线顽强翻红,在美联储多重调控工具加码之下,纳指已修复今年以来的失地。

  5月复工加速,复工进程是否顺利是支撑二、三季度经济修复预期的重要因素。特朗普政府一直将5月1日定为分阶段重新开放的节点,五月以来有三分之一的州放宽限制。截至5月8日,美国25个州取消了大部分封锁限制措施,目前仅6个州采取全面封锁态势。考虑到服务业在美国经济比重中占比更大,逐步复工将对美国经济有较大支持作用。

  2、特殊时期中美商谈牵头人通话释放偏正面信号

  中美商谈牵头人通话,市场给予正向反馈。5月8日上午,中美双方领导人通话,表示应加强宏观经济和公共卫生合作,努力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推动取得积极成效。受此提振,5月8日即本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整体获得消息面较大提振:1)当日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达48.65亿元;2)外盘迎来反弹,欧美主要市场指数日内涨幅均在1%以上。

  (二)国内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

  1、创业板负面清单定向征求意见,注册制改革继续推进

  支持传统行业融合“四新”融合的企业上市,明确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板块定位。5月8日,深交所就“负面清单”(即哪类企业不能到创业板上市)向保荐机构征求意见。对于新老划段实施后的传统行业,如农林牧渔、采矿、金融、房地产、仓储邮政业原则上不支持上市,但如果传统行业中有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的,仍可到创业板上市。目前创业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过七成,该举措明确了创业板板块特色,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公司。

  在“负面清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扶持“三创四新”企业,需要加强企业信息披露,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与推进注册制改革相辅相成。应杜绝传统企业蹭上“三创四新”上市创业板,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将对此类申报企业的业务模式、核心技术、研发优势等情况予以重点关注,根据需要向行业咨询专家进行咨询,对企业资料更深层次的挖掘,有利于践行信息披露透明化。

  2、QFII限额确认开放,开渠引得活水来

  去年年初QFII额度放开提上日程,至此QFII限额确认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金融市场。5月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从六个方面明确并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要求,包括落实取消QFII/RQFII额度限制、本外币一体化管理、简化QFII/RQFII投资汇出机制等规定。

  资本市场继续对外开放,更多活水有望入市。截至2020Q1,QFII持仓总市值达1546亿元,5月7日收盘数据显示陆股通持仓总市值达14761亿元,外资对A股的总持仓市值大约为1.6万亿元。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大背景下,A股较高的成长性与估值性价比有望进一步各类长期资金流入A股,资本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结构有望得到双重优化,并形成正向的循环反馈。

  后续可关注:5月12日MSCI半年度指数审议结果,以及富时罗素6月半年度指数评估与扩容A股最后一步的第二阶段。

  二、大势研判:“两会”行情支撑红五月延续

  海外边际改善,4月非农失业率创新低不改纳指强势,特殊时期中美商谈牵头人通话释放偏正面信号。5月欧美复工复产提速,全球经济有望逐渐重启。

  国内方面,一季度的盈利深坑有望逐渐恢复,二季度业绩存在边际改善预期。目前股债性价比居于64%高分位数,国内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在全球逆周期政策加码以及两会周期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之下,大盘仍具备向上拓展的空间,红五月将延续演绎。

  (一)近十年两会前后市场胜率六至七成

  5月下旬即将迎来两会行情,回溯近十年数据,两会前后1月,沪指都有不表现。2010-2019年两会前后上证指数呈现普遍上涨态势,特别是两会前1个月、后1周、2周、1月内上涨概率分别为80%、60%、70%、70%,涨幅达到1.31%、1.08%、4.10%。尤其是2019年,两会围绕逆周期调控、科技创新等主题,为会后的1个月带来了6.62%的涨幅。但两会会议期间上证走势平稳,赚钱效应不明显。

  今年作为相对特殊的年份,两会延迟至五月召开。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市场对两会定调有较大期待。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大基调之下,政策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也将提振市场信心。

  (二)股债性价比居于64%高分位数,复苏预期有所反馈

  股债性价比居于64%高分位数,当前股票性价比较高。2020年5月以来,股债性价比平均值为5.58%,位于10年来64%历史高分位数,股票性价比较高。

  对比历史数据,四月份经济已有复苏迹象。对比2008年、2012年两次冲击,前期股债性价比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拐点来临后则迅速回落。2008年6月至10月增长5.24pct,2011年8月-12月增长2.67pct。2008年11月货币政策实行叠加经济复苏计划发力,市场迎来拐点,股债性价比在11月迅速下落,结合历史特点,4月以来估值性价比回落,说明经济复苏预期在数据上已所反馈。

  三、配置方向:大消费与基建、科技成长、大金融

  往后看,随着宏观对冲政策的加码,以及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拐点的临近,可以从三方面来布局:

  1、“扩内需”领域的大消费与基建,其中可重点关注资金从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的扩散效应,如地产竣工链的消费建材和厨电、汽车等;

  2、受益于外需和全球产业链修复的预期,科技成长股有望继续表现出高弹性;

  3、改革持续深化利好券商,逆周期政策持续加码令银行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增长。

  (一)“扩内需”领域的大消费与基建

  1、消费回补与刺激政策共振

  关注资金从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的扩散效应。以农林牧渔、食品饮料以及医药为代表的的必需消费显现强防御属性,从3月社零数据和一季报中呈现出快速修复以及刚性的特征。可选消费冲击较大,短期受防控需求或难快速恢复,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服务业受到冲击。汽车、家电由于需求受影响较大业绩下滑较严重,但随着政策刺激力度的加大,国内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得也较好,线下消费场景有所回归,滞后需求也有望进一步回补。低估值耐用品在政策刺激下销量弹性较大,是促消费、稳增长的重点。

  回顾历史,刺激政策出台有利于提振产业信心,相关板块亦明显跑赢市场。如2009年和2015年均实施了汽车刺激政策,如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带来了行业增长快速回升,汽车板块明显跑赢大盘。此外,家电在2008-2012年的消费刺激政策下,也带来了国内家电保有量的快速提升。短期,考虑到中国是世界家电工厂,出厂产品中出口比例接近50%,海外销量或受影响,但白电龙头护城河较深,叠加海外拐点到来之后也将面临较大需求弹性。

  外资依旧最为青睐消费龙头,目前外资持股市值前十的股票中有6只消费类个股,持股比例前十的个股中有4只消费类个股,4月份以来持股比例变动前十的个股中有4只属于消费股。2020年4月,北上资金大规模回流A股超532亿元,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电、汽车等大消费行业获得了外资的优先增持。

  2、传统基建担任稳增长重任

  从扩内需受益的角度出发,建议关注传统基建领域的中字头基建央企,市政环卫、工程机械以及地产竣工链等。今年投资的增长是稳经济的主要抓手,确定性较强。2020年来多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强调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另外提出扩大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等举措。日前,预算司表示近期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力争在5月底完成下发。基建作为专项债主要投资领域将充分受益。此外,4月30日,证监会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意味着我国REITs基金市场启动,也体现了政策加码基建的信号。REITs有望成为基建项目资金来源,同时也有助于龙头建筑盘活存量资产以及地方政府去杠杆。

  中观层面的数据亦有交叉印证,当前复工复产加快,随着我国各地基建项目陆续开工以及下游的逐渐复苏,钢材库存继续回落,水泥出货明显提速、部分地区有所提价,3月挖掘机和叉车产销也有所回升。

  (二)科技成长有望强势回归

  从业绩情况来看,2019年年报体现出科技股发展势头较,TMT领域的电子、计算机、传媒净利润增速均较2018年改善。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2020Q1大多数行业盈利增速均出现大幅下滑,而科创板的净利润增速则实现逆势正增长。

  对于科技成长股而言,当前依旧正处于上行周期。事件性催化加速新消费、新技术的崛起。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信息技术结合,5G产业周期带来的技术变革将进一步带动下游垂直行业融合应用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等领域有望保持高景气。

  政策红利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倾斜不断亦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中美角力之下,我国国产化替代进程也有望加速。4月20日,官方首次明确新基建内涵;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要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4月27日,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改革启动,4月30日,证监会下调红筹企业回归A股门槛,A股市场越来越开放,尤其对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IPO制度路径。

  前期回调较多之后,科技股与消费、金融等板块的估值已有一定程度的收敛,性价比有所提升。中概股以及红筹股回归有望催化市场情绪,相关板块的估值或将提升,注册制改革则将继续优化市场生态,吸引各类长期资金入市。随着5月欧美复工复产提速,全球经济有望重启,外需和全球产业链修复的预期,前期对电子等外需依存度高的行业的悲观情绪也有望逐渐修复。

  (三)改革利好券商,银行业绩超预期

  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利好券商板块,尤其是龙头股。2019年推出科创板之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提速:打造航母级券商预期较强,基金投顾试点加速财富管理转型,券商并表监管试点启动支持大券商杠杆率的提升空间,创业板注册制试点下IPO融资公司数量有望增加,发行效率提高直接利好券商投行业务。资本市场改革提速是券商板块的短期看点,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流动性将继续维持宽松,在后续A股的赚钱效应提升之后,券商股的β属性还将进一步爆发。

  银行股防御价值高,资金充足,经营稳定,受直接影响较小,而逆周期政策持续加码使得其一季报业绩超预期。2020Q1营收增速中位数达11.05%,规模净利润增速中位数达9.73%,尽管相比2019年增速放缓,但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且36家银行企业中,35家净利润增速为正。

  2006-2020Q1,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为负值的占比普遍较低。即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2012年经济增速放缓的年份中,银行业的业绩变动也不大,具有较强的防御价值。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王帅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18 三人行 605168 60.62
  • 05-14 长源东谷 603950 15.81
  • 05-14 盛视科技 002990 --
  • 05-12 奥特维 688516 --
  • 05-11 威奥股份 605001 16.1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