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潮来了:富达、小摩等“联手”卖出生物科技股 板块要变天?

减持潮来了:富达、小摩等“联手”卖出生物科技股 板块要变天?
2020年07月02日 21:44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减持潮来了!富达、小摩等“联手”卖出生物科技股,连实控人也“跟着”套现,板块真要变天了?

  来源:资事堂

  市场“变脸”来的让人猝不及防!

  迈进7月,股市风格突然发生了明显变化——上半年持续走强的医药医疗股连续回调,此前无人问津的地产、银行、煤炭等蓝筹股开始领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风格切换之前,富达、小摩等国际大行已“不约而同”对港股生物科技公司进行减持,就连已摘掉“B”尾(归母净利润为负,研发投入高)的公司也不放过!

  与此同时,部分公司的实控人也在高位“跟着”套现。这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01

  富达减持信达生物

  港交所最新权益资料显示,6月22日,FIL Limited在场内以51.6119港元/股的均价减持信达生物97.4万股,涉资约5027万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FIL Limited在2个月内第二次减持该公司。早在4月27日,FIL Limited就以36.8港元/股的均价大幅减持信达生物1041.6万股,涉资3.83亿港元。

  通过上述减持,FIL Limited对信达生物的持股比例从4月21日的8.67%降至最新的6.99%。

  这里提到的FIL Limited,全称是Fidelity International Ltd,即富达国际。

  提到富达,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富达基金(Fidelity Investments)。作为全球十大知名基金公司之一,富达基金的富达麦哲伦基金最为大家熟知——在彼得林奇掌管的13年里,其年均收益率达29%,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平均涨幅只有14%。此外,在贝莱德完成收购之前,富达基金还曾是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

  但这里提到的富达国际,是富达基金在波士顿的国际投资子公司,最初成立于1969年,主要面向私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包括共同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

  富达国际于1980年以独立企业的形式分拆,从那时起,它就一直作为员工拥有的私人公司经营。

  目前富达国际的客户规模超过557万,截至2017年3月31日,富达国际管理的客户总资产逾2940亿美元,总管理资产逾3830亿美元,旗下拥有700多只股票、固定收益、地产和资产配置基金,研究覆盖了95%以上的全球较大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减持信达生物的除了富达国际,还有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布朗兄弟哈里曼,简称BBH),它在6月25日减持信达生物15.1万股,该机构于1818年在费城成立,是一家具有200多年投资历史的国际大行。

  ▼附图:布朗兄弟哈里曼官网

  由于拥有较为完善的投研体系,因此国际大行的一举一动通常都极具信号意义;眼下富达国际、BBH“联手”减持当下最热门生物科技公司的举动,必然也不能忽视。

  02

  生物科技公司已现“减持潮”

  事实上,信达生物被富达国际等减持并非个例。作为上半年最热门的板块之一,近期不少港股生物科技公司都遭到了国际大行的减持,甚至部分公司实控人也在“跟着”套现。

  比如,港交所权益披露显示, 6月23日,摩根大通以98.659港元/股的均价减持药明康德139万股,套现1.37亿港元,持股比例从6.52%降至5.76%。

  无独有偶,在摩根大通减持的前一天,花旗银行也减持药明康德114.87万股。

  再如,药明生物的实际控制人李革,仅在今年6月就进行了4次减持,减持均价在130港元/股附近。

  根据媒体统计,2019年12月至今,7个月的时间里,李革家族在药明生物上多次减持套现,合计套现金额约达200亿港元。

  又如,作为国内第一家同时在美股及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百济神州6月份也遭到欧雷强、王晓东等股东不同程度的减持。

  此外,5月21日,摩根大通减持康希诺生物488.58万股,减持均价为235.319港元/股,总套现金额约11.5亿港元;减持后最新持股约450.86万股,最新持股比例为3.39%。

  截至7月2日,康希诺生物已回落至217港元/股附近,这意味着摩根大通此前的减持躲开了后面的回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其“嗅觉”的灵敏。

  03

  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诚然,机构增减持是十分常见的动作,但在“吃药”行情贯穿了大半年的行情下,知名机构与大股东“联手”密集减持的动作,实在不容忽视。

  这究竟是纯粹的高位套现,还是知名机构对市场风格切换预判的体现?究其减持原因,或有以下几个:

  首先,港股生物科技板块今年来表现可观,机构获利了结是正常举动。

  自2018年港交所宣布上市制度改革生效后,一大批未盈利的生物医药类企业相继赴港上市。而为了向投资者提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上市公司风险,港交所的股份简称命名规则里,要求上市公司在其股票简称后添加特别的标记“B”。

  Choice数据显示,带“B”尾的港股生物科技公司今年来(截至7月2日)的平均涨幅为55.49%。其中,康希诺生物、君实生物分别涨逾268%、117%,亚盛医药、康方生物、诺诚健华、华领医药也涨超40%。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营收、净利润激增,信达生物成为港股首个告别“B”尾的医药公司。6月22日,信达生物发布公告,由于相关规则不适用,公司的股份名称将不再添加标记“B”。

  以信达生物为例,暂且不谈其上市以来的累计涨幅,其今年来累计涨幅就已高达116.57%(截至7月2日),而今年来医药生物炒作热潮更是加速了股票价格的上涨。富达国际选择在这个时点获利了结,也不难理解。

  其次,生物科技领域很大,不同的公司有着本质的区别,机构减持的原因或与公司本身的发展方向、研发能力、产品管线是否丰富等有关。

  还以信达生物为例。

  比如,我国单抗Biotech(即biotechnology,生物科技)方面――壁垒深厚的全人源转基因小鼠平台是当前单抗开发最主流也是最好的技术平台,中国仅有包括和铂医药在内的少数企业拥有这种研发资源,目前在二级市场股价狂飙的信达、君实、复宏汉霖则均没有该技术平台,使用的技术和业界主流技术相比存在代差。

  信达生物的特点是,其比较注重从外部引入管线授权或技术授权。一方面让自己已有的成果再进一步发挥,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加速在研管线产业化,但这也会让公司在全面经历抗体研发的核心环节方面有所欠缺。

  综上,单从几家公司被减持的情况,或还不能代表机构对整个生物科技的态度。

  奶酪基金的基金经理庄宏东表示,“很多生物医药公司科技属性较强,虽然暂时没有业绩支撑,但由于想象空间较大,依然备受资金的追捧。港股相对比较成熟,机构投资者居多。在前期积累了较大涨幅之后,市场认为医药板块需要时间来消化估值,或者资金风险偏好发生变化,短期出现回调是比较正常的。至于市场风格是否切换无法判断,建议投资者以长周期的思维去考虑投资。”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志杰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6 孚能科技 688567 --
  • 07-03 恒誉环保 688309 24.79
  • 07-03 埃夫特 688165 6.35
  • 07-02 新强联 300850 19.66
  • 07-02 君实生物 688180 55.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