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金融界
近日,中国经济网报道称,2024年5月国内共发布11起乘用车召回公告,涉及245860辆乘用车,其中长安汽车一家就召回了超过20万辆第二代CS55PLUS智能汽车。虽然本月召回数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79.20%,但与上月相比仍增长13.48%,这引发了业界对智能汽车安全问题的关注。
关键在于软件升级
据了解,此次长安共计203414辆第二代CS55PLUS汽车进行召回,原因在于车载信息娱乐控制单元软件存在偏差,可能导致360°环视摄像头的图像显示异常。这一问题将影响驾驶员倒车时的视野,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此,长安汽车表示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用户无需到店即可完成升级。
事实上,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已经成为决定汽车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日益复杂,软件代码量急剧增加,这对软件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智能汽车搭载了诸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先进功能,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与软件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汽车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软件开发流程和质量管理,坚持开发、测试并举,真正将软件质量视为智能汽车安全的生命线。
品牌竞争须防范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的乘用车召回榜单中,自主品牌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数据显示,除长安外,江淮汽车也召回了1266辆纯电动iEVA50车型,原因同样指向电池管理系统软件策略问题。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如福特、林肯的召回规模均未超过2万辆,而保时捷、宝马等豪华品牌的召回量更是不足1000辆。
这一方面说明自主品牌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新车型推出节奏加快,但同时也反映出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领域尚存短板,大规模量产阶段的产品成熟度有待提高。未来,自主品牌智能汽车要在与合资、豪华品牌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既要保持技术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也要全面强化质量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在快速迭代中不断优化产品,以高质量的智能汽车赢得消费者信赖。
召回只是开始,智能汽车安全离不开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等多方合力。对汽车企业而言,在享受智能汽车带来的发展机遇时,更应主动承担起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将安全问题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唯有如此,智能汽车产业才能行稳致远,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