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0月18日电 题:咖啡联手便利店,双方真能各取所需?
作者 朱丹蓬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
当一杯现磨咖啡的价格从30元左右普遍下降至“9.9元”时,咖啡的消费场景被极大拓展。咖啡的购买不再局限于社交属性强的自有品牌门店,而是更多地出现在便利店、网吧、连锁酒店和书店等多元化场所。
近日,NOWWA挪瓦咖啡宣布与见福便利店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就“咖啡+便利店”模式开展门店联营,首批合作的150家联营门店已经落地。“咖啡+便利店”模式能否成功实施?在门店联营模式中,双方能否各取所需?
从NOWWA挪瓦咖啡及其他咖啡品牌过往“店中店”合作来看,咖啡品牌一般都不是头部品牌,而是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但在激烈竞争市场中,并不具备体量和资金绝对优势的品牌。在合作模式上,“店中店”模式主要是咖啡品牌占用便利店的一角,利用自己的供应链、员工和品牌,以更低的成本运营,直接“接收”便利店的客流。这种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盈亏平衡点低等特点。
在这场联手中,流量与品牌“卡位”可能是咖啡品牌最重要的诉求。对于还在承受“价格战”与铺店引流双重压力的中游咖啡品牌而言,与便利店联手“店中店”模式,能够发挥咖啡品牌原料供应链优势,又能降低水电房租等固定成本,提升核心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咖啡品牌“卡位战”中,优质点位资源变得愈发稀缺,特别是对于非头部的咖啡品牌,利用“跟随法”(紧靠其他咖啡品牌门店开店)抢市场的难度越来越高。而位于居民社区、商圈和办公区等人流密集点的便利店,成为消费者“随手购一杯”咖啡的优选场景,咖啡品牌直接利用便利店等抢占市场位置,形成“毛细血管网络”,或许是新的思路。
而对于便利店而言,引入专业咖啡品牌形成“强强联手”,升级品类组合则是合作的重心需求。当前,便利店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日常需要不断优化sku(最小存货单位)吸引并稳定客流。随着咖啡消费的增长和消费者对咖啡品质要求的提升,现磨咖啡势必成为便利店重点维护的品类。而与自营咖啡相比,专业咖啡品牌不会给便利店带来供应链压力,同时自带品牌吸引力,更可能成为便利店竞争中的差异化亮点。同时,专业咖啡品牌的品牌吸引力,也可能吸引附近有咖啡需求的消费者走进便利店。显然,重叠的目标消费人群,将促使便利店与咖啡品牌双方互带流量。
然而,双方真正要实现各取所需,也面临一些难点。对于咖啡品牌而言,“店中店”模式限制了经营面积,备货和操作空间被限制,意味着品类减少,或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的需求。另外,店铺面积受限可能会影响咖啡品牌的形象展示,店面的装修展示等不能与品牌门店相一致,是否会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也有待观察。
其实,“咖啡+”新场景的跨界并不简单。此前咖啡品牌依托加油站的合作就未达预期——曾与中石油合作开设咖啡店的咖啡品牌多百特已从北京北二环中石油加油站撤店,瑞幸也从中石油多家加油站撤店。这些案例提示,两者合作虽然能直接锁定客群、省去选址苦恼、节约开店成本,但能否让双方真正实现销量的提升,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例如,还需考虑如何保障供应链优势发挥、如何不牺牲产品和服务品质、如何保障品类供应、如何做好品牌展示等问题。(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