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从估值百亿跌到1亿无人接盘,斯微生物正式开始走入破产程序。
日前,曾经的mRNA疫苗明星公司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斯微生物”),被裁定进入破产程序。公开文件显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本院据债权人申请于9月20日裁定受理斯微生物破产清算一案,并于2024年9月24日,指定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为斯微生物管理人。
然而,斯微生物创始人以及财务负责人李航文目前人在国外,并且有可能带走了公章。对此,10月12日,斯微生物时任董事长兼CEO沈海法对外界表示,“(破产)管理人进来了,我们目前在积极协助管理人做工作。我一直对拯救斯微有信心,希望公司能重新站起来。”但对于公司公章等情况,其表示不清楚。斯微生物之所以开启破产程序,是因为其暂无财产可供执行此前的判决。
《华夏时报》记者随即拨打斯微生物公司电话求证,截至发稿,始终无人接听。
Biotech创新药医学顾问曹博对本报记者分析称,“斯微生物作为国内较早开展mRNA技术研发的企业,其发展历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mRNA企业的一些共性问题和挑战。而导致斯微生物走入破产程序的,是前雇员提起的劳动仲裁。”
压垮斯微生物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破产清算申请裁定书,斯微生物走上破产清算的道路,主要是因为公司无力偿还前期裁决中的劳动仲裁款项以及其他债务。
2023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决,要求斯微生物支付111名员工的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其中包括袁强、戴张祺两人的工资、年假及调休折薪工资等。2024年4月,债权人袁强和戴张祺因斯微生物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在袁强向法院申请执行期间,浦东法院认为斯微公司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经强制执行程序仍未清偿,认定斯微生物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法院于2024年4月24日做出执行裁定书,裁定终结此次执行程序,并接受了袁强和戴张祺的破产清算申请。
据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告,指定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为斯微生物管理人,要求斯微生物的债权人在2024年12月20日前,向金诚同达申报债权。
据了解,上述仲裁涉及袁强及戴张祺的工资、经济补偿金、年假及调休折薪工资,合计约8.4万元。事实上,对斯微生物而言,累累负债致无力支付补充。天眼查显示,斯微生物涉及47笔债务,总计6382.68万元。其中自然人债权占比26.5%,企业债权占比6.2%,其他类别债权人占比67.3%。
对此,知名刑事辩护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据《破产法》第二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 因此公司破产只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资产不能清偿债务,第二个是公司丧失清偿债务的能力。通常法院受理公司破产申请的,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破产,在破产流程中如果出现了债权人和解或者持股10%以上的股东申请破产重整并成功的,公司都会存续;进入破产流程后,破产管理人将会接管公司事务,清算债权债务,而李航文带走公章可能会给破产管理人带来挑战,但破产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采取其他替代方式来确保公司事务的正常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斯微生物走向破产重组,斯微生物旗下的临床批件、专利和工厂等最终归属权将被关注。公司官网显示,斯微生物拥有LPP的技术优势和专利壁垒,旗下各类型管线曾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工作仍然在开展中。例如2023年3月,由斯微生物自主研发的mRNA肿瘤药物SW0715的新药临床试验(IND)获CDE受理。2023年10月,曾公布狂犬mRNA疫苗的研发进展。今年3月,斯微生物公布关于滞留型mRNA疫苗增强对新冠变异株的免疫应答的最新研究进展。
没落的“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
天眼查显示,斯微生物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首批开展mRNA药物研发和mRNA肿瘤精准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的创新型企业之一。不过直到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暴发,mRNA疫苗才成功破圈进入公众视野,斯微生物也逐渐成为众多明星资本加码的对象。
据悉,斯微生物一共完成了七轮融资,截至2023年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3亿元人民币。公司在上海建立了5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年产能达到4亿剂,覆盖多达20余条产品管线。产品涉及肿瘤疫苗和传染病疫苗等多个领域。
直至2023年7月,斯微生物宣布,因外部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已无新冠疫苗需求,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天慈工厂已暂停试运行,相关人员待岗,只保留少量必要人员维持工厂的基本运营、现场看护等工作。
对此,曹博指出,斯微生物在研发和商业化阶段之前,过度投资于大型工厂建设,这可能加剧了其财务困境,同时公司一直未能实现产品的商业化。而在相似的商业逻辑下,“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几乎同时走向没落。
2020年6月,沃森生物/艾博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成为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第二家即为斯微生物;第三家获批的是艾美疫苗旗下的丽凡达生物,获批时间为2021年3月。在此背景下,业内将首批试水国产mRNA疫苗的企业,即斯微生物、艾博生物、丽凡达生物,并称“国产mRNA疫苗三剑客”。
但遗憾的是,国内首款获批的新冠mRNA疫苗花落石药集团。在2023年3月22日,石药集团宣布新冠mRNA疫苗(SYS6006)在中国获纳入紧急使用。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始终未能获得批文也为三剑客的没落埋下伏笔。
据悉,艾博生物沃艾可欣(ARCoVax)作为首个获批临床的mRNA新冠疫苗最被业内看好,和斯微生物一样,在2020—2021年间,经历了多轮融资,其投后估值达到约190亿元。自2020年9月,沃艾可欣获得印度尼西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紧急使用授权后,艾博生物的合作方沃森生物就再未披露过该疫苗的临床进展。
随着获批进展停滞不前,2024年6月25日晚间,沃森生物宣布终止与艾博生物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和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技术开发合作,并签署《终止协议》。从艾博生物的官网信息显示,其管线中,除了新冠mRNA疫苗进展较快,其它相关管线最快只到I期临床阶段,这意味着即使艾博生物想要掉头转型也颇为乏力。
而“三剑客”中的第三家企业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三个获批临床试验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3月,丽凡达生物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获临床试验。2021年5月底,艾美疫苗完成收购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控股50.1546%,交易总额达到10.43亿元。但在2024年3月,艾美疫苗发布的业绩预告中指出,2023年净亏损可达到18.1亿元至19.9亿元,较2022年2.3亿元净亏损扩大了数倍。
对于亏损的主要原因,艾美疫苗指出,鉴于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重大变化,在2023年度结合产品研发进度、市场环境变化及销售预测等综合因素对收购控股子公司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形成的无形资产及商誉计提减值损失,介乎人民币16.5亿元至18亿元。
对于首批下注mRNA新冠疫苗的资本和企业都并不成功,曹博分析认为,“mRNA疫苗赛道企业的首要价值是产品,而其产品迟迟未能抢占市场先机。此外,mRNA产品的上市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从产品研发到上市需要很长时间,因此资金需求较高,且市场风险较大,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三剑客走向没落。”
见习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大理鹤庆县警方:两男子猥亵5名足浴店女技师,已被行政拘留 收起大理鹤庆县警方:两男子猥亵5名足浴店女技师,已被行政拘留
- 2025年01月25日
- 23:56
- APP专享
- 记经典时刻
- 43,203
泽连斯基为和谈开出条件
- 2025年01月26日
- 05:10
- APP专享
- 记经典时刻
- 4,217
南京南站4天捡到1000个身份证
- 2025年01月25日
- 09:50
- APP专享
- 我是山河君
- 2,827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2:29:35
今天就看看到底散户和游资与机构如何博弈,看看理性的脑袋多,还是三大主线里面到底谁说的算,谁能把控住,短线是否炒软件,你们自己看,短线行情是确定的,短线炒多少不知道,如果开盘情绪一致性太高,那说不准还会意外的杀,因为我判断是自救呢,但不是所有的软件都能救成功啊 ,趁机跑了的,也会有很多的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2:29:22
然后一堆人推出了DS概念股,其中我看了,就是模仿豆包供应链,搞了一个DS供应链,那不还是算力吗,只不过大部分都是近期没涨的算力股,合着就是利空英伟达产业链了,就是铜缆,光模块,CPO,全都要完蛋,然后一堆买了英伟达卡的算力服务都行了,就连DS自己都说我们渴望的事高端算力芯片,前后的逻辑矛盾很多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炒那些涨不起来的AI概念股,么有业绩,没有订单,没有进入大厂供应链,没有办法炒啊,现在有机会了,大家都可以很低成本搞AI 了,就有噱头了,说白了,最能赚钱的AI公司都是不行的,都要完蛋的,三无产品AI公司重大机会来了,这就是周末的这些消息的整体诉求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2:29:10
AI算力,AI端侧芯片,人形机器人(sz300024),三大主线的趋势行情真的很独特,因为大盘不好,就只涨这3个板块,结构性极其严重,关键是延续时间还长,反复轮动补涨,板块内鸡犬升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拉了仇恨的,市场就是这样,出现很多颠覆他们行情的声音借着这次DEEPSEEK和AGENT,来一个情绪上的炒作是大概率的事,而且我认为抓的时机挺好的,刚好周五软件借着智能体反弹,里面扩大DS这个事的影响力和倾向引导,不仅要捧软件,还要踩算力,不然哪有资金去做软件呢,而且只能踩算力,其他两条线,搭不上边,甚至理论上智能体是有利于AI端侧芯片的发展的,如果能踩另外两个板块,那是一定都要踩,可是踩不动。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2:28:56
做软件的资金大部分都是游资,软件股炒了多少年的概念,真没有几个赚钱的,都是扯概念的多,反反复复反而很消耗市场资金,但游资又偏爱软件股。这一波三大主线行情,都是机构主导的趋势行情,游资做不了主,只能跟随,搞了很多次连板高标,也没有把连板复苏起来,这次是瞄准了软件股,就是借用你AI的热点,另外起一个没有机构主导的板块行情,来达到自救或者主导行情的目的。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2:28:45
以上内容不是我写的,我转载过来的,然大家理性理解,其实这个事去年12月份就嚷嚷过,但是没有什么波澜,不了了之,这次突然再次被炒热,肯定是有推手的,且推动的人没有一个是长期跟踪AI研究的,几乎都是营销号,说热点事件的,甚至还有长期做银行股的来踩一脚算力,这部分是眼馋的,还有踏空的,但是我发现,他们都看好软件了,都推荐软件了,认为软件的机会来了,结合上周五就炒了软件方向,AGENT,我猜测,可能是有一批大资金套在了AI软件上面,这次想解套,造一波行情。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之前也认为软件有一波行情,但是突然就是死掉了,是突然死的。后来我定义为是抖音豆包的出现,搞死了这波软件行情,从逻辑上来说,豆包通吃天下,其他小公司根本没机会竞争了,尤其是算力壁垒太高了。那波软件的猝死,一定是埋了很多资金,现在想自救了。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2:28:33
5 智能体agent(这块我以前聊过 个人专属的agent场景 很有可能就是结合眼镜+指环+手表+手机的端侧组合 眼睛的摄像头拍摄图片视屏 记录成为每个人个人的数据 这类的数据消耗算力token都是指数级别的-上面写了眼镜拍的图像是500~1500token 如果是视屏30帧 60帧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token起步 然后如果每分每秒都用于你个人的训练 连续至少21~30天以上 这个成本token是巨大巨大的 最后训练成为自己专一独有的管家和私人助理agent 目前智谱那个是典型的截屏agent 说实话很繁琐 用户会觉得很烦 屏幕一个个转换 agent帮你操作很花时间 而真的以后如果手机有全面app和zj系app的授权 可以做到根本不用打开手机agent独立完成这些功能-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关闭手机屏幕的时间 但是目前也受限于算力的紧缺 如果是免费去搞这些事 根本成本一点没法覆盖-安卓系有个很好的办法 就是分屏做这个项目 但是如果还是很繁琐花时间很长 用户体验还是不会好 我预计 等AI手机真的出现和落地以后 agent才会称为一个真正的0-100大方向 估计是2025年的下半年)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2:28:22
4 数据标注(原本的标注本来是语音转文字 现在语音和多模态大模型出现以后 多模态场景越来越丰富以后 多模态的标注需求会越来越多 尤其是尽可能多的标注 比如场景声音 你跟DB打电话的时候 身边比如吃饭 移动椅子 边上有猫狗叫的声音都会开始进行标注 标注的场景会越来越多随着新技术模型和架构的诞生)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2:28:09
1 算力算力算力!!!(永远的第一性原理)2 租赁算力+AIDC (目前可是有点缺aidc的算力pue指标 春节活动也预备和租赁了不少算力)3 端侧兄弟 (模型做的越来越好 降本越来也快 就是在端侧 更容易花小钱办大事 更好更高效的模型可以在低成本下给更多的用户体验)(还有之后也会跟踪端侧的销售数据 产品阵列 测评具体的产品效果如何 我觉得从投资角度说 最好不要以投资的思维去看ai的端侧产品 尤其是玩具 最好是看小朋友 未成年人 年轻人怎么看待新生的事物 我们自己玩ai大模型app也好 端侧产品也好 由于我们年纪大了 体验认知都上去了 可能会理性觉得东西也就这样 很无聊 几十分钟就玩完了 但是年轻人未成年人往往不是这样体验的 他们可能乐此不疲玩个一整天 甚至病毒式营销给身边的朋友 同学 所以投资最好以观察者的角度去看未成年人 年轻人的想法 他们才是未来消费和ai世代的未来)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2:26:51
而实际应用的出圈还得看toC这一块 所以是更看好ZJ的DB这边就看ZJ能在春节有多火多出圈了目前我看春节DY引流 热搜评论已经过亿了什么时候上线最后的新模型B(这个不是1.5pro 是更高的版本) 大概27~28号区间 根据实时流量上线 由于是多模态 我预计目前要看要看GPU卡数的评估 如果真的爆火 非常有可能被怕 打爆了算力宕机大家可以多关注ZJ系的其他APP 和春节春晚的互动 会有具体的引流方式 我就不多说啥了 大家自行体验吧还是全面看好国产Z链在春节全面爆发 -
东方红陈晨今天 22:26:40
还是聚焦于国产算力和模型 ai端侧的产业趋势DeepSeek有多出圈大家都看到了 但是它开源的前沿科研属性居多 DS目前也不需要搞多模态 用不上指数级别增长的推理算力需求(打个比方来说 现在降本后 基本上文本十几~几十token够了 而用手机或者ai眼镜拍的图像是500~1500token 如果是视屏30帧 60帧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token起步 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今天也不讨论算力这个问题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家独立思考吧讨论了快两年了 现在还是觉得能不需要指数级别的算力增长和ai-infra算力基建的建议也还是别看AI了 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