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士说 星投顾】国外CPU网络安全风险频发,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渤士说 星投顾】国外CPU网络安全风险频发,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2024年10月18日 09:40 市场资讯

全文3006字  预计阅读需18分钟

一、新闻背景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指出,英特尔产品漏洞频发、故障率高,建议系统排查英特尔产品网络安全风险。

2023年8月,英特尔CPU被曝存在Downfall漏洞,该漏洞是一种CPU瞬态执行侧信道漏洞,可利用AVX2或者AVX-512指令集中的Gather指令,获取特定矢量寄存器缓冲区之前存储的密钥、用户信息、关键参数等敏感数据。该漏洞影响英特尔第6代至第11代酷睿、赛扬、奔腾系列CPU,以及第1代至第4代至强处理器。实际上,早在2022年,就有研究者向英特尔报告过该漏洞,但英特尔在明知漏洞存在的情况下,既不予承认,也未采取有效行动,还持续销售有漏洞的产品,直至漏洞被公开报道,英特尔才被迫采取漏洞修复措施。已有五位受害者以自身及“全美CPU消费者”代表的名义,于2023年11月在美国北加州联邦地方法院圣何塞分院,针对上述情况向英特尔发起集体诉讼。

2023年11月,谷歌研究人员披露英特尔CPU存在高危漏洞Reptar。利用该漏洞,攻击者不仅可以在多租户虚拟化环境中获取系统中的个人账户、卡号和密码等敏感数据,还可以引发物理系统挂起或崩溃,导致其承载的其他系统和租户出现拒绝服务现象。

2024年以来,英特尔CPU又先后曝出GhostRace、NativeBHI、Indirector等漏洞。

从2023年底开始,大量用户反映,使用英特尔第13代、14代酷睿i9系列CPU玩特定游戏时,会出现崩溃问题。游戏厂商甚至在游戏中添加了弹窗处理,警告使用这些CPU的用户。视觉特效工作室ModelFarm的虚幻引擎主管和视觉特效负责人Dylan Browne发帖说,其所在公司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电脑故障率高达50%。在用户反映集中、无法遮掩的情况下,英特尔公司最终不得不承认产品存在稳定性问题,给出所谓初步调查报告,将问题归咎于主板厂商设置了过高的电压。但随即遭到主板厂商的驳斥,表示其生产的主板是按照英特尔提供的数据进行BIOS程序开发,崩溃原因不在主板厂商。2024年7月,英特尔才发布声明,对于CPU频繁崩溃事件给出了解释,承认由于错误的微代码算法向处理器发出过高的电压请求,导致了部分第13代、14代处理器出现不稳定现象。

英特尔联合惠普等厂商,共同设计了IPMI(智能平台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声称是为了监控服务器的物理健康特征,技术上通过BMC(基板管理控制器)模块对服务器进行管理和控制。BMC模块允许用户远程管理设备,可实现启动计算机、重装操作系统和挂载ISO镜像等功能。该模块也曾被曝存在高危漏洞,导致全球大量服务器面临被攻击控制的极大安全风险。

英特尔还在产品中集成存在严重漏洞的第三方开源组件。以英特尔M10JNPSB服务器主板为例,该产品支持IPMI管理,目前停止售后,2022年12月13日发布了最后一次固件更新包,分析可知其web服务器为lighttpd,版本号为1.4.35,为2014年3月12日的版本,而当时lighttpd的最新版本已升级至1.4.66,两者相差9年之久。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将广大服务器用户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英特尔公司开发的自主运行子系统ME(管理引擎),自2008年起被嵌入几乎所有的英特尔CPU中,是其大力推广的AMT(主动管理技术)的一部分,允许系统管理员远程执行任务。只要该功能被激活,无论是否安装了操作系统,都可以远程访问计算机,基于光驱、软驱、USB等外设重定向技术,能够实现物理级接触用户计算机的效果。硬件安全专家Damien Zammit指出,ME是一个后门,可以在操作系统用户无感的情况下,完全访问存储器,绕过操作系统防火墙,发送和接收网络数据包,并且用户无法禁用ME。基于ME技术实现的英特尔AMT(主动管理技术),曾在2017年被曝存在高危漏洞(CVE-2017-5689),攻击者可通过设置登录参数中响应字段为空,实现绕过认证机制,直接登录系统,获得最高权限。2017年8月,俄罗斯安全专家Mark Ermolov和Maxim Goryachy通过逆向技术找到了疑似NSA(美国国家安全局)设置的隐藏开关,该开关位于PCHSTERP0字段中的HAP位,但此次标志位并没有在官方文档中记录。HAP全称为High Assurance Platform(高保障平台),属于NSA发起的构建下一代安全防御体系项目。如果NSA通过开启HAP位隐藏开关直接关闭ME系统,与此同时全球其他英特尔CPU都默认运行ME系统,这就相当于NSA可以构建一个只有其自己有防护,其他所有人都在“裸奔”的理想监控环境。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来说,都构成极大的安全威胁。

二、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在上述背景下,国产芯片厂商需要快速进步和提升,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国产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国际环境压力

自新冠疫情以来,世界各国政府试图将半导体供应链转移到自己国内,或建立以政治为基础的半导体供应链联盟国家。2023年毕马威全球半导体行业展望调查结果显示,受到供应链、人才招聘和政府补贴的影响,半导体业内人士将半导体技术国有化看作最重要的地缘政治问题。各国走向“技术主权”是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技术主权政治趋势已在半导体领域蔓延,全球主要大国颁布立法将芯片制造带回国内,逐渐摆脱对外国供应链的依赖。美国的芯片法案、欧洲芯片法案、中国制造2025倡议等具有广泛的影响。

2

国内市场需求

央企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超过3万亿元用于设备更新和国产芯片的使用。自中国的芯片产业逐渐崛起并发力后,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年均增长30%左右。在2023年,中国的芯片市场规模已经接近13000亿元,并且这个数还在不断增长,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2400亿美元。到2030年,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达到突破16000亿元。

3

国产芯片进步

本轮半导体反攻重点方向在于自主可控、周期反转、科技创新。

4

国际竞争态势

美国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已经导致其同时遭受巨额的库存和零件滞销等困境。例如,美光公司在2023年将面临低于预期的销售额,并且面对巨额的库存积压。与此同时,中国的芯片生产设备订单正在迅速增加,中国的半导体设备需求的上升更是将中国推向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中心。

三、投资机会分析

在A股市场中,芯片国产替代的机会分析主要基于当前的市场环境、技术发展趋势、政策导向以及国产替代的必要性等多个维度。

1、关注细分领域:在芯片国产替代的过程中,应关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细分领域和龙头企业。例如,在GPU、FPGA、AI芯片等高端芯片领域,国产厂商正在加速追赶,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2、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除了关注芯片设计企业外,还应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如晶圆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等。这些企业在国产替代过程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3、长期投资视角:芯片国产替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信心。投资者应以长期投资视角看待国产替代带来的投资机会,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综上所述,英特尔CPU网络安全风险的频发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得芯片国产化成为大势所趋。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双重驱动下,国产芯片厂商将不断取得进步和提升。

编发| 邢艳

审核| 李皓

(转自:渤海证券财富管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5 健尔康 603205 --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17.58
  • 10-18 科力股份 920088 7.32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27.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