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师生给轮椅装“眼睛”,助力多重障碍人群自主出行|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

北大师生给轮椅装“眼睛”,助力多重障碍人群自主出行|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
2024年10月15日 21:35 华夏时报

司济玮穿行图书馆视频截图司济玮穿行图书馆视频截图

编者按:由中国残联指导,华夏时报社、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优秀案例征集已于5月6日正式拉开帷幕。为全面挖掘近年来为无障碍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典范,鼓励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助力无障碍发展的生力军,提升社会公众对无障碍事业的理解和认知,《华夏时报》特别策划“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专题,本报记者将对一系列优秀案例(含人物、机构、企业等)进行深度采访和报道,以飨读者。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文君 北京报道

司济玮是盲校的一名学生,他属于双重障碍人群,兼具视障和肢体残障。当司济玮要移动到另一个空间时,需要先划动手里的盲杖,检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判断好方向后,再放下盲杖,双手推着轮椅前进。

在盲校里穿行图书馆可能只需要30秒的时间,司济玮往往会花费5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由于不能在短时间内判断出正确的方向,且不停地在操作盲杖和推行轮椅之间来回切换,司济玮在穿行图书馆时甚至会出现“鬼打墙”的情况,即在同一个位置不停绕圈,无法移动到正确的方向。

像司济玮这样具有双重障碍甚至多重障碍的残障人士并不是个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随着病程加深逐渐致盲致残,视障人士照顾婴幼儿等场景,都面临着多重障碍的情况。为帮助兼具多重障碍的残障人士自主行动,近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迪华带领北京大学学生莫狄、王驰原、崔子楠、汪嘉倩共同研发设计了智能轮椅外挂装置“智行未来”。该装置可以帮助视力障碍兼具肢体残障人士,在室内熟悉的环境下自主移动。

“残障人士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特别是独自在熟悉的场景下移动,对他们的内心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希望跟司济玮一样的残障人士,能够通过‘智行未来’摆脱盲杖,在熟悉的环境下走得更加顺利。”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2022级研究生莫狄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让轮椅拥有720度的“眼睛”

“左前,右前……”司济玮正根据“智行未来”在轮椅右侧发出的提醒,变换着轮椅方向,调整前进位置。莫狄告诉记者,相比第一次测试,这次测试在雷达和软件自主运行方面做了改进。

司济玮正在测试“智行未来”装置司济玮正在测试“智行未来”装置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安装“智行未来”如同给轮椅装上了720度的“眼睛”,该装置主要安装在轮椅两侧和座位下方,轮椅前方90厘米和左右30厘米的障碍物都可以被检测到,并及时发出提醒。

在“智行未来”的辅助下,司济玮对测试环境越来越熟悉,平均每轮测试时间都保持在两分三十秒,司济玮的母亲用手机记录下了儿子每一次的测试过程,在其中几次测试过程中,激动得差点落泪。

“他可以在学校自由移动了,我的时间也更自由一些了。”司济玮的母亲感慨道。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以往司济玮上课时,如果需要移动到另一个教室,自己就需要马上放下手中的事情,将司济玮推行至目标教室。

“一换地儿就不行了,吃饭,生活方面都离不开人。”司济玮的母亲对记者说道。即便不更换教室,司济玮的母亲也需要将上课用到的所有东西都放在课桌上,妥当安排好所有事情,才能离开教室做自己的事情。

能否在轮椅上安装类似眼睛一样的装置,提升移动效率,司济玮早已想象过。“我一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一直没人做,也没想到真的有人做出成品了。”司济玮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智行未来”体验感很好,只需要跟着提示音走即可,拿盲杖的手“解放”了。

据了解,经过不断改进,“智行未来”目前灵敏度更高了,并扩展到了低空低速的避障装置,未来将扩展应用于城市无障碍设计中的勘测、设计及审核辅助环节,从帮助残障人士无障碍出行到助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研发团队缘起:无障碍环境研究课程

莫狄表示,研究生有一门课程叫做无障碍环境研究,自己是该课程的课代表,在课上,老师会让每个学生体验坐轮椅出行,检测建筑设施是否真正做到了“无障碍”。“以残障人士的视角来体验建筑设施,就能够感受到很多设施在无障碍细节上做得并不好,看上去很便利,但实际使用上并不便利,残障人士的出行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这些细节都会推动设计师去改变。”莫狄说道。

无障碍环境研究课还会带领学生参观盲校等,近距离接触残障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

“我们参观盲校时,发现了司济玮兼具视力障碍和肢体障碍,日常出行很不方便,当前很多辅具都只能解决单一的障碍,具有双重障碍甚至多重障碍的残障人士,很难找寻到适配的辅具,我们想做点什么,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于是就开始做这个项目。”莫狄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智行未来”从构思到落地成为产品,莫狄、王驰原、崔子楠、汪嘉倩四名同学仅用半年时间就将其实现了。

“前期很难,我们围绕司济玮的需求,做了定制化的产品,但是却很难再找到其他类似的用户了,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在‘找人’。”莫狄告诉记者,双重障碍甚至多重障碍的用户群体难以精准找到,截至目前,第二名测试用户尚未找到。

此外,在产品研发前的调研访谈过程中,“智行未来”设计团队逐渐意识到,“独立”“自主”对残障群体很重要,因此,“智行未来”的研发并没有配备导航系统,在熟悉的场景下,会将更多选择的权利归还给使用者。

“很多残障人士不希望被过多关注和帮助,如果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自己下楼,独自在小区里逛一圈,他们就会感到开心,从心理角度来说,独立自主完成一些事情对他们很重要。”莫狄对记者说道。

自主生活是人的基本尊严

“智行未来”设计团队(左起:莫狄,李迪华,崔子楠)“智行未来”设计团队(左起:莫狄,李迪华,崔子楠)

“每一个人都能够自主生活,这是作为人最基本的尊严。”李迪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他强调,过去经常会认为被照顾,或者是照顾他人是一种美德,但这样的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如今人们所追求的平等理念,即人可以自主地生活,而无障碍环境建设,就是为所有人能够自主生活创造机会和条件。

李迪华表示,“智行未来”装置的研发,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照护者的压力,也给了一定的喘息空间,让使用者更加有尊严。

李迪华告诉记者,与“智行未来”功能类似的辅具并不少,但价格较为昂贵,“国外类似的产品定价在8万到14万不等,并且每年还需要缴纳一定的网络流量费用,因为产品依赖互联网运行,因此,我们想研发更加实用的产品,让绝大多数的人都能消费得起。”

莫狄告诉记者,相比具有避障功能的较为昂贵的智能轮椅,“智行未来”的装置显得更加灵活,不仅可以安装在轮椅上,婴儿车或者其他载具都可以安装,使用场景更多,通用性也更高,更具性价比。

对于无障碍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智行未来”设计团队和李迪华均认为这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并呼吁更多设计师加入其中,共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目前,“智行未来”装置已免费跟随司济玮进入大学校园,他将在更多的场景体验该装置带来的实用性,并提供宝贵的优化建议。为鼓励更多人士关注和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华夏时报社,为莫狄、王驰原、崔子楠、汪嘉倩四名同学颁发了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及壹万元奖金。“智行未来”设计团队将在未来逐步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到更多使用场景中。

据记者了解,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全国近400家主流媒体共同打造的知名公益平台,以“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为宗旨,通过奖励小而美的凡人善举,唤醒人心,激励善行,推动社会向善向暖。自2013年至今,天天正能量已累计投入上亿元公益金,12894位各行业人士获奖。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北京大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27.7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21.23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