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8个多月的艰苦等待,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汕头超声”)终于获得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批准,即将在A股创业板上市。
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其保荐机构为中国银河证券,拟募集资金3.1146亿元。
2022年6月15日,深交所受理了汕头超声的上市申请,并于2023年3月17日通过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
2024年9月29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汕头超声创业板上市申请已经提交注册。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IPO市场表现并不旺盛,因此汕头超声能够成功上市显得较为难得。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资企业全球市场共完成IPO上市150起(A股按网上发行日期,港股及美股市场按首发上市日期,下同),数量较2023年同期减少191起;
大健康行业:A股上市企业4家(同比减少15家),募集资金24.24亿元(同比下降88%);港股上市企业6家(同比减少4家),募集资金20.99亿元(同比下降60%)。
医学超声被誉为医生的第三只眼,其即时性、无创性、无辐射性以及不断增进的精确度,使得它在临床诊断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中国医学超声领域的先驱,汕头超声在新时代的竞争环境中是否能够实现重生,成功上市或许是一个良好的起点。
此外,在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中国,本土企业的高端化与跨国企业的国产化在2024年均迈入了新的阶段,超声领域的龙头之战再次升级。
01
“掉队”的汕头超声能否浴火重生?
1965年,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出中国首台CTS-I型和CTS-3型超声波诊断仪,能诊断颅脑、肝、胆、脾、眼球、妇科等疾病。
1983年,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B型超声诊断仪。
将汕头超声称之为中国医学超声鼻祖并不为过。然而,在商业化的市场竞争中,其始终未能与国际品牌匹敌。
随后,2000年迈瑞医疗正式进军医学超声领域;2002年开立医疗在深圳成立;2017年万东收购了百胜医疗的超声产品线……汕头超声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似乎逐渐减弱。
有趣的是,开立医疗的前身——深圳开立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姚锦钟,也曾是汕头超声仪器所所长。自创立之初,姚锦钟便担任所长直到2002年退休。
彼时2022年,当汕头超声宣布启动IPO在创业板上市时,业界有声音认为“其经营状况显然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借助外部资金。”
据其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汕头超声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0、2021年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27%和11.7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分别为20.41%和4.10%。
而在之前的两轮审核问询以及审核中心的意见落实函中,深圳证券交易所首先对汕头超声提出了质疑,询问其是否具备成长性。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企业若要满足创业板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标准,其营业收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最近一年的营收达到3亿元以上;或者,如果营收未达到3亿元,那么近三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不得低于20%。
截至2023年,汕头超声在2022年和2023年的年营收均超过了3亿元的门槛,分别达到了3.3亿元和3.2亿元。
然而,在2024年上半年,汕头超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相较于2023年同期分别下降了6.63%和13.87%(尽管其主营业务毛利率保持在68.76%,与2023年相比基本持平)。公司指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下半年医疗行业经历整顿和升级,导致国内公立医院的招投标活动短期内显著推迟,进而影响了产品的推广。
尽管如此,基于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手头订单以及市场环境的考量,汕头超声预计2024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将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14%;预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将达到1.27亿元,同比增长9.7%。
此外,在先前的IPO报告期间,汕头超声连续四年实施了大额分红,且分红总和超过了募资总额,这一点在此次IPO过程中遭到了质疑。
因此,在第二轮问询中,深交所要求解释控股股东在收到现金分红后的资金使用情况及具体去向,以及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
然而,汕头超声作为国内超声诊断与检测领域的先驱与开拓者,近年来在产品布局方面确实投入了相当的心力。在过去的三年里,其研发支出的比例保持在13%以上,而在202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更是提升至14%。
2022年,汕头超声在中高端彩超、专科超声(全容积乳腺机)、手术机器人配套超声产品等的销售收入较2021年分别增长约13%、70%和220%。
其募集资金用于医用成像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便携式DR系统研发、产业化及市场建设项目、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此外,本次发行前,汕头市国资委直接持有汕头超声36.63%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
中国医学超声领域的发展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截至2019年,该市场的国产化率尚不足40%。然而到了2024年,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02
中国超声市场龙头之战,升维
作为中国四大影像(CT,MRI,X光机,超声)设备中装备数量最大、检查人数最多、安全系数最高、检查结果最快,以及性价比最优的图像分析诊断工具,医学超声在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尤其快速。
此外,由于超声设备的利润率比较高,在60%左右,超声产线几乎是医疗影像设备厂商人手必备的产线。
利润丰厚,带来激烈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带来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动,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人口基数大、超声需求不断增长的市场。
2024上半年,GE医疗、迈瑞、飞利浦、开立、西门子医疗前五大公司的产品占据中国医学超声市场约81%的份额。
*** 数据来源:比地招标网(仅供参考)
一边,是中国厂商的高端升级。
在以心脏、妇科为代表的高端超声领域,迈瑞、开立是唯二进入这一领域的本土超声企业。
2013年以1.05亿美元价格收购美国超声诊断系统生产企业ZONARE医疗系统(ZONARE Medical Systems) 后,迈瑞医疗逐步推出了高端系列的超声。
2012年,收购美国超声成像技术开发团队Sonowise后,开立医疗于2018年也进入了高端超声市场。
此外,迈瑞也是国内在超声领域率先拥有剪切波弹性成像的本土公司;且具备高密度单晶探头自产能力和二维面阵探头技术。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据迈瑞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其医疗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74亿元,同比增长15.49%。其中超声高端及以上型号增长超过40%。
迈瑞医疗的医学影像产品包括超声诊断系统、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和PACS。其中超声诊断系统产品占到约90%。
而迈瑞医疗也与GE医疗、飞利浦一起,位列中国医学超声市场第一梯队。
另一边,是跨国企业的“全面”国产化。
从“本土化”到“国产化”再到“全面国产化”,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中国的内卷已高度白热化。
2023年,GE医疗宣布包括VividTM极光系列在内的全线心血管超声产品实现了全面国产。
飞利浦也逐步扩大国产化超声产品的组合,实现全线国产化,包括EPIQ超高端超声等产品。2024年推出的先瞳5500与声瞳5300两款高端超声诊断设备已成功通过NMPA认证,是其国产化进程的最新成果。
2023年,西门子医疗宣布实现大型影像诊断设备CT、磁共振、X光机、分子影像、超声、临床介入治疗产品,和核心零部件X射线球管的全产品线国产化。
火热的市场竞争还体现在了架构调整和高管变动上。
近期,飞利浦和GE医疗都官宣了新任相关业务负责人。
2024年9月,飞利浦宣布,Gavin Wang将回归飞利浦,担任大中华区超声事业部负责人,常驻上海,并加入飞利浦大中华区管理团队,直接向飞利浦大中华区总裁刘令汇报。
原负责人蔡为民决定离职并提前退休。
2024年10月,GE医疗宣布了超声及影像引导治疗业务(lGT)的新业务部门名称Advanced Visualization Solutions(AVS),同时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任命陈楚晖(Kevin Chen)为Advanced Visualization Solutions(AVS)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
加入GE医疗前,陈楚晖是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心血管和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对外事务及市场准入负责人。
调整后的相关业务负责人都将向Kevin Chen汇报。
而此前6月,外媒就已报道GE医疗全球欲将图像引导疗法 (IGT) 业务与超声部门合并,成为GE医疗的全新业务板块,预计全球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
与此同时,“外企+国资”的混血基因来势汹汹。
2023年国药影像成立,是首个由中方(国资)控股的医学影像设备合资企业:
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药器械)为控股股东,持股60%;
通用电气医疗(中国)有限公司持股40%。
由(国药器械副总经理、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分会副会长)刘亚芝任董事长;(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任总经理。
2023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国药集团与GE医疗共同设立的展区中,见证了“国药影像SINO IMAGING”品牌的首次发布。
2024年9月, 国药影像的首批产品:台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芦笙系列超声、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锦瑟系列超声在华获批上市,正式进入市场。
以上产品均采用全域智能超声处理平台,拥有完善的智能辅助诊断及质控系统,并具备更全面的高阶临床应用功能,能够满足医疗机构不同场景下的超声影像诊断需求。
其目标是以医疗新基建作为核心发展方向,致力于服务广泛基层市场,同时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发展贡献力量。
你最看好谁?欢迎留言讨论。
(转自:CHC医疗传媒)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