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层面剖析潍坊声学产业崛起之谜:歌尔为何诞生于潍坊?又为何留在潍坊不走?

六个层面剖析潍坊声学产业崛起之谜:歌尔为何诞生于潍坊?又为何留在潍坊不走?
2024年10月14日 14:11 市场资讯

作者:产融观察研究员 大成

如果从电子产业发展历史来看,潍坊是个很神奇的所在。

这个城市的交通港口不如长三角、珠三角城市,通用人才基础、政策扶持也不如,甚至民间经商观念和城市营商环境亦不如。不过就算如此,潍坊的MEMS声学产业在几十年时间竟然做到了中国第一,拥有歌尔这家世界范围内的MEMS声学巨无霸企业。

为何潍坊这个深处山东腹地(内海沿岸)的城市能把电子产业做的这么大?

如果说潍坊早年拥有不少国有无线电企业集群,那么济南、青岛当时无线电产业集群比潍坊要庞大,为何只有潍坊孵化出歌尔这样营收千亿的龙头?

回答上述问题我们要先梳理弄明白两个问题:

1、歌尔为何要在潍坊创业。东莞深圳、苏锡常乃至青岛难道不香吗?歌尔的第一桶金来自哪里、又为何能在潍坊成长壮大?

2、27年前,歌尔创始人姜滨为何会留在潍坊创业而没有孔雀东南飞?谁支持他在潍坊创业?同样的问题也能代表潍坊声学产业另一家本土巨无霸企业共达电声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潍坊声学产业的奥秘,亦是国内众多城市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终极借鉴,一定要知其所以然。

一、技术迭代+国际市场接轨是潍坊打下产业基础的最关键一环。

1986年山东省第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潍坊亚光电子公司(下称亚光)诞生,亚光共有两家股东各占50%股份分别是潍坊无线电八厂和日本AOI电子制造所(株式会社アオイ電機製作所),主要生产驻极体录音机声控件当时主要是话筒,甚至在1987年之时,亚光已经可以自主生产驻极体传声器70%的零部件。

潍坊无线电八厂(也叫磁头厂)是潍坊所有产业升级的核心这个核心指的就是人才基础,歌尔创始人姜滨伉俪在大学毕业之后便进入潍坊无线电八厂工作,姜滨北航毕业后在磁头厂担任技术员,他的夫人胡双美亦是该厂员工。包括另一家共达电声的创始人赵笃仁就是无线电八厂的厂长。

日本AOI电子制造所便是潍坊声学产业技术突然迭代的关键,其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和生产技术水平远超潍坊无线电八厂,合资成立的亚光公司更是成为当时国内驻极体传声器生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写到这,大成插句题外话。现在声学领域应该很少听到日本AOI电子制造所的名字了,大成特意翻了翻这家公司的网站,网站更新的最近一期停留在了2021年,现在这个企业的负责人叫做首藤史子,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来潍坊的首藤靖的亲属。

好,就此八卦打住,我们接着往下说。

令人不解的是,在10年合资期满之后,1996年亚光竟突然解散。不过亚光解散之后,AOI电子制造所并未离开潍坊,还是继续在潍坊成立独资公司继续生产。AOI电子制造所在1998年又成立一家同样生产声学设备的独资公司,甚至中日合资双方的不愉快也不影响其他日企进驻潍坊,比如旭通信株式会社在1995年年底于潍坊成立潍坊野村电子有限公司。

日企的声学技术嫁接在潍坊无线电八厂仅仅十年之后,潍坊声学技术人才基础已然高出珠三角长三角不少。

AOI电子制造所除了给潍坊声学产业带来技术迭代和人才基础之外,还间接带来了资金和市场。其实,外来的任何东西都只能称作“因”,唯有转化吸收才能有“果”。

那么潍坊的声学产业是如何“因果”的呢?

1、港资注入。大成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在2000年前后这个关键的年份都有同一性质的资金注入潍坊,说2000年前后关键是因为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世贸组织,国内企业对外出口的障碍全部扫清。2001年歌尔的前身怡力达电声有限公司(下称怡力达)成立,这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其中最大的股东是香港易路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易路达),持有怡力达67.5%股份,易路达是一家名副其实的香港电子公司,实控人兼大股东叫做袁志杰,上个月刚被华勤技术准备全资收购。换句话说,当时歌尔的前身怡力达只是港资企业的子公司,主要负责生产。

歌尔如此,另一家共达电声亦大同小异。

还是在2001年,共达电声的前身共达有限成立,当时的出资结构中香港企业镇贤实业持股40%。需要注意的是,歌尔、共达当时两个港商老板还有一个身份:都是声学产业从业者。他们不光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关键的产业支持。大成发现,早年无论是怡力达还是共达,都频繁的与两家港商开展关联交易,采购零部件或者向其销售产成品。

由此,除了资金之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出现了:市场。

2、与国际市场接轨。潍坊当年招引模式的大概轮廓应该是这样的:潍坊无线电八厂在与日本AOI合作的十年时间里,不仅得到了技术迭代,很大可能还直接触达到了国际市场和关键的上下游客户。两家港商大概率是姜滨和赵笃仁在亚光10年间接触到的客户(注:赵笃仁应是中方代表,似未在亚光从业)进而为接下来姜、赵在2001年真正创业时的天使轮打下基础。

你看,有时候很神奇,潍坊只用了不到一百万美元的现金凭借十年的努力,便得到了技术和市场两个重要的产业基础,如果再加上高性价比的人力资源(现有技术人才+便宜劳动力)与低廉土地成本,黄金洼地自然就会形成。

大成一直想纠正一个观念,招商引资不是引来一个链主企业就算事毕,也不是把所有产业链都搬来万事大吉。招商引资尤其需要做好投后管理,也就是关注企业的人才流动情况,尤其是企业在地人才的变化。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姜滨在1996年之前就离开潍坊去长三角珠三角能不能做出来一个歌尔?大概率是没问题。

二、为何留在潍坊?

那么当年姜滨为何留在了潍坊?

大成盲猜一下,起码在歌尔做大之前,姜滨肯定没有得到潍坊过多的政策支持。这里有一个例子,比如2004年时,姜滨建立潍坊歌尔(姜滨当时控制的另一公司)时,从银行根本借不到厂房建设的资金,只能从当时的关联企业怡力达处进行周转,大成看了下当时两个关联公司的周转额度也就是几千万元。

大成相信,在姜滨创业的初级阶段肯定动过要去苏州、深圳或东莞的念头,这些地方的日企众多,配套众多,既靠近客户也靠近供应商交通物流成本更低。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1996年亚光解散之后的这批声学人才,并未孔雀东南飞,而是留在了潍坊,在当地地开始做低端产品或者“工贸”不分家。

大成觉得,包括姜滨在内的这批“亚光人才”留在潍坊的原因有三点:

1、在地人才基础尚在。在中日合资的亚光电子解散之后,潍坊电声人才的优势基础尚在。与姜滨正式一起创业的元老中,他的夫人胡双美不但老家在潍坊,她也是姜滨在无线电八厂的同事。再比如与姜滨一起创业的孙伟华2001年加入怡力达,此前他分别在潍坊电子器件厂、潍坊无线电厂以及潍坊华光集团工作,均是潍坊本土电子企业。

还有姚荣国、刘忠远、林峰等人,他们此前就是亚光的助理工程师或是潍坊无线电八厂的工程师。甚至姚荣国、林峰可能还是姜滨在第一阶段创业时期的合作伙伴:也就是姜滨在1997年开办的怡力电子联合创始人。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这些人除了姜滨之外,都是潍坊本地人,带有非常明显的在地人才属性。除了歌尔之外,另一家企业共达电声亦是如此,其创业元老基本都是潍坊无线电八厂出来的中高层人员。

2、资金加持。说一千道一万,没钱不能创业。姜滨在1996年从亚光电子出来之后到2001年成立歌尔的前身怡力达为止,中间有五六年是他的第一轮创业阶段,姜滨第一轮创业成立了一个小工厂叫做怡力电子。1997年姜滨创立怡力电子,主要从事低端驻极体麦克风产品的生产、销售,面向传统电话机的低端驻极体麦克风市场,门槛较低。最早公开的资料显示,怡力电子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常识判断,当时只有31岁的姜滨在国企工作也不到10年,按理说应该攒不下太多钱。他创立第一家公司的美元资金来自哪里呢?

老家在潍、烟、威海的朋友可以回家问问,家里或家附近邻居有没有对岸的亲属?80年代正是海对岸老兵回家探亲的高峰。大成不是当地人也未和歌尔打过交道,不知大成猜的准不准?有知内情的朋友可以私信或加文底微信,也可为中国产业历史留下个小注释。

3、从流才到土才。姜滨正式开始第一次创业的时候31岁,而与他一起创业的前同事最小的也有二十七八岁。另外一家共达电声高层的平均年龄当时更高于歌尔。

这表明了什么?这表明他们多数应该在潍坊落户安家生子。让他们去长三角、珠三角外出打工创业?客观上有不小难度。

所以说,招引来企业之后,地方政府最先干的就是邀请企业中高层人才在此安家,提高人才“走”的成本,降低人才流动性。大成这几个月在与不少地方园区领导沟通时发现,他们其实对园区内的企业中高层都有一些安家方面的照顾。

不过大成觉得园区更应该做好园内企业团队成员的画像分析,谁负责技术?谁真懂或了解技术?谁负责销售和市场?一个企业中有谁具备分出来单独创业的能力?你和这些人交朋友了吗?其实,仔细看潍坊的例子就能明白这个道理:留住人才才是真正招商引资,否则企业一撤,人才东南飞树倒猢狲散。

大成再举个例子可做观察:郑州富士康、烟台富士康如果从大陆撤走,郑州、烟台能留下产业底子吗?是不是要打个问号?

4、城市主官的支持。一个城市的主官不用事事躬亲,但要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敢于拍板。1986年日本AOI电子制造所来潍坊投资,他们肯定是以设备或技术为股本,因为是中外合资企业,所以中方要出美元资金。大成在翻看资料时发现,潍坊这笔美元资金出的挺不容易,因为如果没有真金白银肯定玩不转而在八十年代拿出几十万美元谈何容易,况且当时的潍坊无线电八厂也只是一个集体企业,级别肯定不够。据近年刊出的一篇回忆文章显示,当时潍坊市长邵桂芳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邵市长一封致山东省分行(中国银行)行长的私人信件,一封市政府盖着大印的公函,一公一私两份书信送到了行长手中,这才使贷款的事情特事特办”。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AOI等日资企业带来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经验,仅靠潍坊既有无线电产业不可能孵化出未来的歌尔、共达这类巨头,大成差资料时发现八十年代济南的无线电产业远比潍坊发达,可现早已寂寞无声。

如果开启上帝视角,我们就能发现潍坊当时如果晚一步或者等两年再引入日资,就要“洗洗睡了”,因为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东莞、苏州、深圳、乃至青岛这些地缘、政策优势更明显的城市开始大规模引入日资,比如电声巨头日本星电1988年就将中国大陆第一家工厂放到了东莞,随后在1992年又再落青岛。

所以大成经常说,在培育产业、布局产业这场营造游戏中,城市主官要开启第一视角亲自下场,当然也要准备好三、五年的时间来证明。

大成不是潍坊人,与歌尔等企业并无交往,此文恐挂一漏万,有知内情者可加大成微信联系,让我们一起为这个难得的产业案例做个注脚。

关于山东产业升级的研究案例,也可看大成写的这一篇文章(点此链接)。

(转自:产融观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潍坊市 声学 歌尔 无线电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21.23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