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光明科学城领航合成生物制造创新潮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光明科学城领航合成生物制造创新潮
2024年07月15日 05:58 深圳商报
国创中心实验楼效果图。 国创中心实验楼效果图。

国创中心实验室“多联生物反应器”概念图。

7月14日,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正式落地深圳,为光明科学城乃至全国的合成生物、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去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组建国创中心。这一由国立科研机构联袂央企、国企及行业龙头共同铸就的创新中心,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支撑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作为全国第10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同时也是生物制造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平台,将引领合成生物技术的创新突破,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国创中心赋能

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坐落于光明科学城、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内的国创中心,将对原有建筑进行升级改造,购置关键核心设备,极大地提升分析设计、构建组装、验证测试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作为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国创中心汇聚了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新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单位,共同构建了一个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圈。

“国创中心聚焦生物制造‘1-10’小试中试放大阶段,探索将原有从实验室到企业的线性转化模式,转变为非线性互动式模式,架起原始创新与产业应用之间的桥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创中心主任刘陈立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据了解,国创中心自筹备建设以来,便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甄选优秀项目,为优秀单位搭建定制化的平台。据国创中心总经理罗巍介绍,“企业独立建设中试平台,不仅耗时耗资,而且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一般而言,由企业单独建立中试平台,大概需要2-3年时间,以及3000万元-5000万元的资金。但在国创中心,入驻企业能够共享先进的设备和资源,依托六大技术平台——自动化生物制造平台、跨尺度生物多模态验证平台、生产工艺高通量开发平台、中试放大及GMP平台、大规模载体制备与质控平台、生物信息计算支撑平台,加速突破产业前沿技术瓶颈,推动绿色低碳、生物农业、医疗健康等领域的示范性成果转化。

以自动化生物制造平台为例,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理念,基于信息化架构、机器人平台以及高通量设备,实现底盘细胞智能化设计、规模化构建、高通量表型筛选、高通量生物样品制备、靶点筛选、标准化测试的能力。

国创中心的建立,将极大提升深圳、广东乃至全国生物制造产业的源头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合成生物、生物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链条完善

创新成果绽放光彩

合成生物是生物技术创新、生物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在食品、农业、医药、医美、化工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也是国内外竞相培育发展的未来产业。

纵观国内合成生物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版图,主要集中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中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布局卓有成效,已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领头羊。

光明区作为全市合成生物产业核心承载和重点发展区域,落地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首个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最大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院、全国首个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全国最大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政策,这一系列“全国首个”和“全国最大”的标签,勾勒出光明区在合成生物产业创新生态链上的独特地位。

区内企业覆盖从上游工具层到下游应用层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上游工具层企业专注DNA合成、基因编辑等关键技术,中游平台层企业致力于AI辅助设计与高通量制造,而下游应用层企业则将目光投向了新型疫苗、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

近年来,深圳提出面向未来提前发展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等8大未来产业,出台“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战新产业布局。最近3年,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约有40%落户深圳,光明区集聚了其中的近80%。它们乘着东风跑出合成生物企业的“光明速度”。

如赛陆医疗与百葵锐生物,分别在基因测序产业链与生物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更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赛桥生物专注于细胞与基因治疗上游关键制造技术及成套核心工艺装备的源头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工作,成为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上游核心装备头部企业……

依托科学城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的优势,光明合成生物发展走在了前列。截至今年6月底,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产业孵化集聚企业达116家,合成生物产业集群估值近320亿元。

高端人才汇聚

生物产业集聚成势

近日,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杨贞标教授荣膺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成为13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杨贞标任教的深圳理工大学坐落光明科学城,自5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以来,便以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身份,聚焦“新工科”与“新医科”,致力于构建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等专业学院。梳理发现,这些学科布局,精准对接合成生物、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脉络,为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光明科学城,不仅是高等学府的摇篮,更是科研人才与创新资源的汇聚地。深圳理工大学周边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以及类脑智能产业园、合成生物产业园等,构成了一个集“基础研发—技术攻关—产业反哺—基础研发”于一体的人才培养闭环生态体系。

国创中心建成后,将与这些科教产教平台联动,加速形成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独特的地缘与资源优势,使得光明科学城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

2023年11月21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式宣告成立。第二天,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曾是清华大学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22年11月,她宣布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开始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她组建的科研团队深入开展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光明科学城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生力军。

如今,光明区已汇聚合成生物领域的专业人才超过2000人。其中,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引进以青年“海归”为主的前沿多学科交叉研究课题组50个,团队规模超1200人,青年海归领军人才聚集度全国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区承担国家科技部与基金委合成生物领域项目全国第一。为了进一步促进合成生物产业的蓬勃发展,光明区已出台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政策,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5亿元全力支持产业创新,同时落地组建规模达15亿元的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推动当地合成生物产业从无到有、集聚成势,加速迈向国际合成生物战略高地。(刘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深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