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产业资本
“双十”老将也有失手的时候。
7月3日,摩根新兴动力混合A(377240)(下称,新兴动力)单位净值下跌0.51%,报收于4.4946元。近两年下跌36.67%,同类排名2277位。
公开资料显示,新兴动力成立于2011年7月13日,是一只混合型偏股基金,风险等级为中高级。
基金经理由摩根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杜猛担任,他属于公募市场为数不多的“双十”老将——收益率超过10%,从业年限超过十年。
新兴动力亦属于杜猛的成名定制之作,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由他担任基金经理,截至2024年7月3日任职回报349.46%,在425只同类基金中回报排名第六位。
目前,新兴动力是摩根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一只混合型基金产品,资产规模约45亿元,较成立时的4.59亿元,规模扩张近10倍。
但相较于2021年末高峰时82.2亿元的资产规模,新兴动力目前的资产规模则接近“腰斩”。
《产业资本》复盘“腰斩”原因发现,杜总追涨杀跌了包括石头科技、联创股份和纳思达在内的一系列历史新高个股,这一散户特征的操盘风格,也颇受这位“双十”老将的喜爱。
据年报数据,2022年至2023年新兴动力分别亏损27.71亿元和7.77亿元,合计亏损35.48亿元;同期,管理人报酬分别收取了1.12亿元和0.78亿元,合计1.9亿元。
这意味着,在“双十”老将杜猛的追涨杀跌下,在管基金血亏的同时,摩根基金仍然挣了个盆满钵满。
-
“双十”老将的追涨
据了解,摩根基金是首批外资独资的公募基金,前身为上投摩根基金,成立于2004年5月。2023年经证监会批准摩根资产管理完成了对上投摩根的全资控股。
目前,摩根基金旗下基金经理33名,管理203只基金产品,管理规模约1382亿元,在交易策略上擅长右侧风格。
头顶国际投行摩根大通“光环”的摩根基金,在人才培养上有着独具一格的风格,注重内部新人的培养。
“双十”老将杜猛则是摩根基金内部选拔培养的典型——从行业专家起步,历经十余载,成功晋级核心高管层。
杜猛出生于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2002年进入证券行业,曾任中银国际证券、国信证券研究员,中原证券研究所行业部经理,从事电力与电力设备行业研究。
2007年10月起加入上投摩根基金,历任行业专家、基金经理助理、总经理助理,2011年7月起任基金经理。2016年起担任上投摩根投资总监,管理权益投资团队,并在2016年9月起兼任公司副总经理。
不同于大多数基金经理的职业路径,上投摩根这位伯乐对于杜猛十分重视,连最初的练手都是直接“上新”——为杜猛专门发行了一只新基金,也就是如今的新兴动力。
这在基金行业并不多见,通常是新人接老人卸任的基金开始管理。背后也折射出了上投摩根对杜猛这位新人的器重。
好在,杜猛也没有辜负公司的信任。他在开始管理公募基金的第二年就已经声名鹊起,新兴动力在2012年以27.73%的回报位居同类第四。
尤其是在新兴动力成立后的十年中,创下了三个年度收益率超六成的表现,分别是2015年的65.39%,2019年的70.27%和2020年的78.24%。
复盘杜总的管理思路,2021年是一个槛,既是新兴动力资产规模的分水岭,也是他高位追涨杀跌的开始……
杜猛一改其稳健风格,充分利用了在管基金的便利,追涨了一系列高位个股。
例如,在石头科技、纳思达和联创股份等个股的操作上,杜总一举反常的在上述个股高位附近,大手笔的追涨建仓。随之而来的股价转“熊”大跌,杜猛则是手起刀落割肉清仓。
事实上,在杜猛这一追涨杀跌的操作下,直接导致过去两年新兴动力的亏损增大。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新兴动力分别亏损27.71亿元和7.77亿元,合计亏损高达35.48亿元。
同期,杜总在管的8只基金产品全线“飘绿”亏损,截至7月3日,这8只基金近两年的亏损幅度均超过33%,其中,新兴动力混合A/C/H拔得头筹,亏损幅度均超过36%。
令人担忧的是,追涨给在管基金产品带来亏损严重的杜猛,并没有及时的反思纠正,反而是继续的追涨到底。
今年一季报显示,新兴动力持仓市值排名前十三名的重仓股中,三只新建仓个股的股价均处于高位区间,分别是传音控股、华统股份和润建股份。
目前来看,追涨建仓的代价依旧是大幅亏损。刚刚过去的二季度,传音控股、华统股份和润建股份三只个股分别跌幅高达35%、21.71%和28.23%。
从这个角度看,杜猛这位“双十”老将是时候改改追涨的习惯了。
-
两年血亏35亿
事实上,杜总追涨的习惯,对新兴动力的“伤害”依旧无法消除。
数据显示,过去的两年(2022年、2023年)新兴动力分别亏损27.71亿元和7.77亿元,合计亏损35.48亿元,约占目前该基金资产规模的八成。
复盘新兴动力的亏损,离不开杜总追涨杀跌的“功劳”——追涨建仓了一系列高位个股,亏损后又割肉清仓。
以5倍次新牛股石头科技为例,股价从2020年3月上市低点的315元开始,一路上涨,到2021年6月创下了1495元的历史新高。
“5倍左右涨幅的次新股,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随时会出现抛压导致趋势反转,稍有谨慎的投资者都是不敢重仓追涨的。”北京某私募人士介绍说,“次新股本身就是波动较大,因为流通盘较少,重仓后容易被抛压砸盘。”
经历了2020年的近3倍涨幅,石头科技的股价成功站上了1000元大关。管理上百亿基金规模的杜猛,在石头科技上似乎要检验一下自己追涨千元高价股的“钞能力”。
进入2021年一季度,石头科技股价继续延续了上一年的上涨趋势,当季上涨12.64%,股价报收于1167元。
期间,新兴动力建仓买入29.31万股的石头科技,市值3.42亿元,位列该基金第五大重仓股。
接下来的二季度,石头科技震荡上涨创下了1495元的历史新高后,股价开始转入下跌趋势,最终只保住了8%的涨幅,报收于1261元。
同期,杜猛并没有见好就收,继续加仓2.43万股,持股达到31.74万股,市值4亿元。
交易明细显示,2021年上半年,杜猛不顾高位追涨的风险,砸下3.17亿元买入建仓31.74万股的石头科技,买入成本约999元。对应二季度末4亿元的持仓市值,新兴动力盈利8300万元。
此时,杜总若能体恤投资者的血汗钱,及时止盈石头科技,接下来的亏损就完全可以避免。
到了三季度,下跌趋势中的石头科技暴跌了44%,股价报收于707元。
期间,被突如其来的大跌整蒙了的杜总,不仅没有减持规避风险,反而是用了一已之力加仓23.77万股的石头科技,持股增至55.51万股,市值却跌到了3.92亿元。
四季度,石头科技股价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下跌到681元后再反弹至1030元止步,最终以15%的涨幅报收于813元。期间,杜猛又加仓1.15万股,持股达到56.66万股,市值4.61亿元。
交易明细显示,2021年全年砸下5.48亿元买入56.66万股的石头科技,成本约967元。对应4.61亿元的持仓市值,这意味着新兴动力建仓石头科技从上半年盈利8300万,到年底反而是倒亏了8700万元。
接下来的2022年一季度,石头科技股价大跌32%,股价报收554元;同期,杜猛管理新兴动力仍是加仓应对大跌,再加仓3.08万股,持股增至59.74万股,市值则暴跌到了3.31亿元。
进入二季度,石头科技的反弹约11%,报收于617元。此时的杜总没有选择再死扛到底了,开始减仓14.88万股,持股降至44.86万股,市值2.77亿元。
交易明细显示,2022年上半年,减仓14.88万股,卖出金额9696万元,均价约652元。对应967元的成本,每股亏损约315元。
三季度,石头科技十转增四股,也未止住股价的大跌,以41%的跌幅报收于368元。直到此时,杜总才清仓割肉44.86万股的石头科技。
交易数据显示,2022年杜猛清仓卖出石头科技3.24亿元,对应2021年买入的5.48亿元,杜猛在石头科技历史新高区间建仓,在持股7个季度中亏损约2.24亿元,约占2022年新兴动力27.71亿元总亏损额的8.1%。
同样的追涨杀跌,除了石头科技还有2021年追涨建仓的纳思达。
2021年四季度,纳思达的股价在前三季度大涨四成的基础上,继续大涨28%,股价则由34元低点一路上涨到47.76元报收。
同期,杜猛管理的新兴动力,加入追高建仓的行列中,买入769万股的纳思达,市值3.61亿元。
交易明细显示,买入金额2.75亿元,成本约35.76元。这意味着当季追涨就盈利8600万元。
进入2022年,纳思达的股价维持在34元至59元的区间震荡,全年最终上涨约9%,报收于52元。
期间,杜猛管理的新兴动力不仅没有止盈,反而是加仓55万股,持股增至824万股,市值4.27亿元。
《产业资本》估算,截至2022年底,杜猛追高建仓纳思达5个季度,持股盈利约1亿元。
但遗憾的是,杜猛并没有好好珍惜止盈的机会——在2022年纳思达全年股价维持在高位震荡区间获利了结。
进入2023年,纳思达的股价转入到单边暴跌趋势中,全年下跌56%,报收22.63元。
期间,杜猛由之前的追涨切换到了杀跌的模式中,在管新兴动力在暴跌中全部清仓800多万股纳思达。交易明细显示,新兴动力清仓纳思达的总金额为1.62亿元。
《产业资本》估算,即使不算2022年加仓55万股的成本,对应2021年2.75亿元的建仓成本,新兴动力持股纳思达两年多亏损至少1.13亿元。约占2023年新兴动力7.77亿元总亏损额的15%。
显然,又一次诠释了“双十”老将杜猛,拒绝止盈坐等大跌割肉的操作!擅长右侧交易风格的摩根基金,又将如何看待自家投资总监追涨杀跌的习惯?
(本文基于公开数据与资料分析,尚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江钰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