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为何在中国拥有独特优势

人工智能应用为何在中国拥有独特优势
2024年06月27日 20:42 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 薛蕾

  最近,机器人在笔者的生活中“出镜率”颇高。原因是准备开 一个新的有关机器人的专栏,去讲述国产机器人背后的企业故事。因为还在刚开始的筹备环节,所以笔者处在疯狂的吸收“营养”时期——去实地走访调研企业、去参加机器人产业发展会议,跟行业资深人士展开交流,于是有了一些感触。

  熟悉笔者的圈内朋友都知道,之前笔者主要深耕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还有一个《发展新质生产力·寻找成都大模型》的专栏,目前还在不断更新中。突然从软件转向硬件,有人说,你这转型速度真够快的。虽然有点措手不及,但对于笔者而言,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事情的转机是在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筹备的一场机器人产业沙龙上。当天来了很多成都市的机器人企业代表,纷纷讲述他们的产品实际应用和操作系统。相关的技术分享非常硬核,笔者本来是有点摸不着头脑的,但当讲到场景化运用能力的时候,我被一张照片触动了。

  图片场景是某医院的康复中心,有一位下肢截瘫患者正在穿戴一款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旁边有医生进行指导,图片里还能看到其他患者的身影。

  一直致力于走在科技前沿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概念和产品或许都太轻飘了。普通消费者很难接触到生成式AI,可能还没听说过ChatGPT和OpenAI。但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具象化表现,或许才是第一个能让广大消费者直接深切感受到的智能科技。

  笔者想知道人工智能这个飘在天上的东西,是怎么在中国实实在在落地的。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美国硅谷,人工智能技术的C端应用也存在诸多困难,空有点子但难以找到场景化应用。但在中国,机器人产品却已经可以实打实地发挥价值,让最普通的消费者也能直观感受到科技浪潮带来的成果,这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其背后的产业逻辑又是怎样的?

  目前,笔者仍在寻找答案的路上。通过前期的调研,关于这一答案笔者有了第一个发现,就是中国企业在场景化应用上的独特能力。

  与硅谷的企业家们擅长从0到1的创新不同,中国人更擅长从1到100的扩展。他们能够找到多种路径,将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这是否是人工智能在中国落地的关键?笔者希望能够从国内已经实现场景化的机器人企业中找到一些结论,揭示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上的独特优势。

  笔者正在寻找这个答案的路上,应该在不久的将来会找到答案,提前祝愿我的“机器人之旅”一帆风顺吧。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工智能 机器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