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来源:中国经营报
近日来,牛肉价格持续下跌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不少消费者欣喜地发现,曾经的“奢侈”肉类如今变得亲民起来。
连续18周下跌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6月2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平均价格为60.91元/公斤,比1月份均价80.41元/公斤下跌了24.25%。截至6月份第2周,全国牛肉周均价已经跌至69.96元/公斤,同比下跌16.4%,已经连续18周下跌,降至2019年水平。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记者走访北京市场发现,不少地方的牛肉价格已经逼近猪肉价格了。
在北京海淀区一家永辉超市里,鲜牛肉的价格是29元/斤,而在不远处的猪肉档口,精品鲜切五花肉则要24元/斤。
而在批发市场,牛肉的价格还能更低,基本上都是“2字头”。北京新发地市场一商户表示,现在牛肉价格每斤24元,比年初下降了六七元。
消费者高兴了,养殖户亏惨了
不过消费者实现“牛肉自由”的同时,养牛人却亏惨了。
据中国肉类协会测算,目前有大约70%养殖中低端肉牛的场户已经陷入亏损的境地。在采访中,有肉牛养殖户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养一头牛亏五千,还不如去城里打工送外卖赚得多”。
据大河财立方报道,牛肉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是供过于求。一方面,国内牛肉产量快速增长,2023年全国牛肉产量753万吨,超出规划目标73万吨;另一方面,进口牛肉数量激增,2023年进口牛肉274万吨,同比增长1.8%,而2024年一季度进口量更是同比增长22%。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导致牛肉价格一路下滑,甚至低于成本线。
国产牛肉供应增加,部分来源于加速淘汰的奶牛。在全球范围内,将不再产奶的奶牛转为肉牛是普遍做法。自去年起,乳制品市场复苏缓慢,原奶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奶牛养殖业普遍亏损,许多养殖户选择退出,进而加速了奶牛的淘汰。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的监测数据,截至2023年年末,与生鲜乳收购站合作的养殖场数量同比锐减了24.2%。据业内人士测算,奶牛淘汰速度的加快直接影响了肉牛市场的供需平衡。去年有高达100万头奶牛被宰杀,预计今年还将有30万头面临同样命运。
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肉牛市场的供应量急剧上升,市场供大于求,从而引发价格持续下降。
但问题的根源远不止于此。
养殖成本高企,尤其是育肥牛成本和草料及饲料成本占据总成本的91%,加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使得规模化养牛难以实现。我国肉牛养殖行业分散,前15名参与者仅占0.6%的市场份额,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牧场模式相比,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
更令人担忧的是,持续亏损可能导致养殖规模的缩减,影响未来牛肉产量的稳定。
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春表示,当前肉牛养殖亏损明显,部分养殖户还款压力激增,资金周转困难,开始被动减产或退出养殖,甚至一些优质的基础母牛被提前屠宰,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牛产业发展。从深层次来讲,本轮牛肉价格下跌也反映出我国肉牛产业抗风险能力偏弱和竞争力有待提升。对于后市,从短期来看,牛肉价格会随着秋冬两季到来,天气转冷,居民消费意愿增加而出现周期性、季节性回暖,但价格将依然处于低位。从长期来看,当前正处于养殖亏损加大的情况下,生产端的逐步调整,后期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产能的下降,考虑到肉牛养殖周期长,生产调整节奏较慢,牛肉价格明显恢复需要两年左右或者更长的时间。建议养殖户结合自身资金、产能等情况,及时做出调整,降低市场风险,努力探索最优养殖规模结构及生产管理模式。
责任编辑:韦子蓉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