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
2024年06月27日 17: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6月27日,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全球绿色转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机遇圆桌对话会”在京举行。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致辞环节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前期发行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降准降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系列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中国经济内生动能不断增强,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前5个月数据来看,生产稳中有升,需求持续恢复,发展质量不断改善,表现为向新而行、向绿转型、向高迈进三个鲜明特点。

黄汉权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中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诸多困难挑战。过去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增长模式,只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黄汉权表示,中国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好的保障。

第二,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2023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超过3.3万亿人民币,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超过OECD平均水平),在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载体。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体系完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供了良好支撑配套,也为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以及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四,海量数据资源的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要素支撑。中国有14亿人口,14亿人的生产生活活动,以及大量社交媒体、在线活动等都能产生大量数据。中国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我国的机器存量规模很大,工业机器人占世界三分之一,机器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要素资源。

第五,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了需求空间。我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1.8亿户经营主体,这么庞大的消费人群和经营主体,中国的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2023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品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中国巨量的市场需求成为吸引全球新产品、新技术、吸引外资的巨大引力场。

第六,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人力支撑。2023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居全球首位,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眼光和创新思维的企业家人才队伍。

“随着相关重大政策深入推进,我们有信心,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就可突破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的限制,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续写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新篇章”,黄汉权表示。

黄汉权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各方关注。近期,有些国家炒作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欧盟开展了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当然,当前中国和欧盟在进行这方面的磋商。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是毫无依据的,这些罔顾事实的做法,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最终也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黄汉权表示,市场经济中供求变化是动态的,产能利用率是不断变化的,甚至在多种情况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技术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待产能过剩问题应该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形成各自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并通过“买全球”“卖全球”共享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收益。这不仅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也增进了各国人民福祉,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

第一,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绿色发展大势。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开放竞争的结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目前,中国光伏风电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各国提供了高质量的绿色产品。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可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亿吨,合计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28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二氧化碳减排量的41%。可以说,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第二,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主要得益于中国持续多年、比较早地进行科技研发投入,得益于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有丰富的人才人力资源,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中国产业的发展,既不是“保”出来的,也不是“补”出来的,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比较优势的体现。

第三,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不存在所谓的“倾销”。“倾销”是指产品以低于成本价向国外出口的做法,但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出口不存在低价倾销。从价格来看,中国新能源产品的性价比高、比较优势明显,出口的新能源产品在当地市场有价格优势,但是高于中国国内的销售价格。从比重来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产量的比重是12.5%,出口在全球比重并不高,低于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第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汉权表示,将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与“产能过剩”划等号,不符合经济规律、比较优势原则。所谓“产能过剩”的论调,或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烟雾弹,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更不可取,这样只会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增加世界经济运行成本,其自身发展转型也会受到影响。

黄汉权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大家要尊重产业国际分工的客观规律和实际,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扩大全球有效需求。各国应该共同合作,把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再去合理地分蛋糕。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够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分工格局,才能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黄汉权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当前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不仅能够发展自身,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的动力,新的市场需求、新的投资机会、新的合作项目将大量涌现,将给国内外的投资者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合作空间和广阔发展前景。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