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声音:“新能源产品还有大量的缺口”

达沃斯声音:“新能源产品还有大量的缺口”
2024年06月26日 16:20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6月26日电 (薛宇飞)正在辽宁大连举办的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处处体现“绿色”。在论坛举办地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大厅,一件名为“电子垃圾铺就新赛道”的展品引起参会嘉宾们的拍照留念,这是一辆由电子垃圾制作而成的纯电动方程式赛车。

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展品。中新经纬 薛宇飞 摄
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展品。中新经纬 薛宇飞 摄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枢刚在论坛上说:“华能集团为中国提供了15%的‘绿电’,这次达沃斯论坛100%的‘绿电’都由华能提供。”另外,空调系统通过海水制冷换热、80%服务保障车辆为新能源车,让这里“绿意盎然”。

  能源转型也是与会嘉宾讨论的重头戏之一,“不忘能源转型的‘初心’”“没有中小企业参与就没有‘净零’”“能源需求管理的新机遇”等分论坛吸引了较多关注。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崛起,正在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动力。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新三样”(注: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大关。

  但是,“新三样”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之时,所谓“中国冲击论”的论调悄然出现。本次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多位与会人士尤其是国际嘉宾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对减碳方面的贡献予以肯定,并批驳了产能过剩的观点。

全球减碳下的中国贡献

  2016年11月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旨在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以内,同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以内的措施。作为《巴黎协定》的缔约国,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新闻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近350吉瓦,超过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一半;近10年内,中国有望实现1200吉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能力的目标。公报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其他国家需要将年增长率提高36%,才能实现全球预期目标。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从市场需求看,无论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新能源行业的“产能过剩”都是一个伪命题,当前产能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增加产能来满足中国以及全世界能源转型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需求。

  远景科技集团是一家涉足智能风电、储能系统等产业的企业。远景科技集团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张雷也在论坛上对中新经纬表示,没有中国大量地制造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全世界不可能实现碳中和。他说:“(新能源产品)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为目前我们要实现两摄氏度以内的温室气体的控制,新能源产品还有大量的缺口。”

  晶科能源全球副总裁钱晶说:“在可再生能源对全球能源转型的贡献上,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同时,中国的光伏企业使得光伏发电的成本大幅下降,让它成为真正的公平能源。”

  就光伏产业而言,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测算,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需超过5400吉瓦,是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的近4倍、中国累计装机量的约9倍。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中国产量的近5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吉瓦时,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中国产量的5倍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称,所谓的“产能过剩”不过是个别国家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借口。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较强,个别国家不想看到中国企业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过去5年,美国、欧盟光伏和风电的年发电量增速大概在10%—12%,远低于中国增速,如果它们愿意购买中国产品,增速就能上来,中国的产能就可以消耗掉。他说:“美国不购买中国的产品,美国人也只能使用更贵的风、光发电。”

  中金公司在近日的一份研报中称,“新三样”作为绿色转型的代表并未出现低效产能过剩的典型特征。降价倾销的重要特征是企业出口产品的利润率更低,但在现实情况中,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售价明显高于中国国内,并且在海外所获得的利润率更高;中国光伏产业历史上市场化竞争程度高,发展壮大并非大量依赖政府补贴和低价倾销,主要是技术创新推动;在龙头公司的规模经济优势叠加技术创新的推动下,锂电池的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同样说明中国电池行业份额提升并非依赖低价倾销,而是规模经济优势下更低的成本。

能源转型需共同合作

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展厅。中新经纬 薛宇飞 摄 

  在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肯定了中国能源转型的成果及技术进步。

  世界经济论坛能源转型洞察和区域加速发展总负责人伊斯潘恩·麦伦姆(Espen Mehlum)对中新经纬称,中国能源转型方面取得的进步首先得益于良好的规划,中国政府一直支持太阳能、风能、电池存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发展,这在很多方面使中国受益。

  他说:“观察中国能源产业下一阶段的创新与投资非常重要,因为这对中国和世界都至关重要。很多能源技术创新都来自中国,由于其经济实力和能源需求,它还将塑造全球能源市场。中国发生的事情也会真正影响世界。”

  奥雅纳工程咨询公司董事费格尔·怀特表示,近年来,得益于光伏、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逐渐引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欧洲、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地区与中国的技术互动都会更加紧密。

  就在全球共享中国新能源产品之际,个别国家或地区却举起贸易保护的大棒,通过提高关税等手段限制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出口。钱晶说:“提高关税不会影响到中国绿色转型的趋势,只会提高这些国家绿色转型的成本。”

  林伯强称,保护地球是全人类的责任,一些国家不顾全球绿色低碳的发展需要限制中国产品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相关国家愿意购买中国产品,“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他说:“新能源贸易应该建立一条‘绿色通道’,各个国家都不要去限制这类产品的进出口,同时,加强技术合作,促进技术融合。”

  美国金瑞基金CEO Jonathan Krane表示,世界有竞争的一面,但也必须有合作,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已经引发了许多创新和新技术,这些技术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这一点非常重要。Jonathan Krane说:“这将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合作。”

  刘振民认为,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创新和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相关部署,支持和鼓励企业提升产能,增进风能、太阳能等产品的制造能力,降低产品价格,并与更多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罗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达沃斯 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