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贷软暴力催收不断,应规范流程对逾期贷款进行批量诉讼

微粒贷软暴力催收不断,应规范流程对逾期贷款进行批量诉讼
2024年06月26日 09:53 市场资讯

  来源:财熵

  本文作者:樊博

  5月29日,微众银行对外发布了招聘广告,拟招聘业务运营支持岗(委外运营),该工作的职责是负责委外催收作业、品质合规性、催收强度的检查监测,确保委外催收机构不良资产清收资源投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促进委外催收机构效率提升。

  6月11日,微众银行再次对外发布招聘广告,拟招聘业务运营支持岗(法诉),该工作的责包括推进法诉类供应商上线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后续合作方案、负责法律诉讼业务全流程工作支持(如推案、材料整理等),搭建法诉业务管理体系,并不断优化流程,提升交付质量和回款效率、对负责的法诉渠道的年度业务指标和交付规模负责,为渠道方制定业务经营规模和高效解决方案、研究法诉措施+电催相结合的新催收模式,探索多元化的法催体系、负责管辖渠道法诉业务的运营管理、业绩管理及合作方维护。

  两则招聘广告都显示了微众银行对于催收工作的看重,但两者的催收工作方向却大相径庭,前者是外包催收,即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债务人进行告知式催收,后者则将催收的方向调整为法律途径,通过诉讼解决不良贷款。

  微众银行对于催收工作的看重,与5月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不无关系,该指引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委外催收工作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微众银行旗下的微粒贷,属于无抵押消费贷平台,适用于该指引。两则迥然不同的招聘广告,表明了两种对待催收的方式,也代表着微粒贷的两种选择。

  微粒贷不断下沉

  根据微众银行财报,截至 2023 年末,“微粒贷”和“微账户”的县域地区客户占比超 42%,这一比例在2022年末为40%。

  此外,一些用户数据的变化也表明微粒贷正不断下沉。2019年微粒贷授信客户约77%从事非白领服务业,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81%。2019年微粒贷用户约80%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提高到85%。2019年,微粒贷笔均贷款约为8000元,到了2023年,微粒贷笔均贷款下降到了7400元。

  微粒贷的不断下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借贷需求,微众银行财报显示,约 17% 的微粒贷客户为此前无人行信贷征信记录的“首贷户”。

  资产质量下降,微粒贷软暴力催收投诉不断

  随着微粒贷的下沉,微众银行资产质量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020年与2021年,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2%,到了2022年,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到1.47%,2023年,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为1.46%。

  虽然1.46%的不良贷款率符合监管“不良资产率低于4%”的要求,但相较其他零售为主的银行仍然偏高,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没有超过1%。

  且微众银行能维持不良贷款率的水平,与其在2023年进行大量贷款核销有关。2022年,微众银行贷款核销及转出90.79亿元,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增加至149.21亿元。如按照2022年的核销水平,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率将大幅攀升。

  此外,不良贷款共三类,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微众银行类和损失类贷款从2022年的26.68亿大幅提高到了2023年的60.23亿,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比例从2022年的0.79%提高到了1.45%。这意味着尽管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变化不大,但其不良贷款的质量正在恶化。

  微粒贷下沉的另一结果,是投诉量的增加。2022年,微众银行全渠道平均每百万个人客户投诉量为 71.0 件,到了2023年,增加到了88.73件。这些投诉大多来自“微粒贷”。

  这些投诉中,很大比例是对微粒贷催收的投诉。互联网投诉平台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黑猫投诉显示,以“微粒贷”为关键词,可搜索到33478条结果,以“微粒贷催收”为关键词,可搜索到12912条结果。

  以“微粒贷 暴力催收”为关键词,可搜索到8357条结果。这些关于催收的投诉,包括“泄露个人隐私”、“骚扰家人”、“爆通讯录”等行为。

  微粒贷应对逾期贷款进行批量诉讼

  微粒贷属于消费贷,无需抵押物就可向贷款人发放贷款。

  消费贷自诞生开始,就始终伴随着软暴力催收的争议。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刘晓春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软暴力催收频发的原因之一,是过去贷款平台发放了许多不应该贷出去的贷款,以及过度营销让许多人过度贷款。这些贷款逾期后,由于数量庞大,贷款机构自身并没有能力去进行规范的催收,因此只能对催收进行外包。当催收变成了一门生意后,软暴力催收就会出现。

  软暴力催收不仅有损微粒贷的品牌形象,同样也涉嫌违反法律。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薛宪明律师表示,暴力催收在行政法律方面,可能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一是 “扰乱公共秩序”中第26条“寻衅滋事”,二是“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中第40条“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第42条“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第43条的“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第49条“抢夺、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等。

  此外,5月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下称“《指引》”),对催收流程提出了一些规范性要求,如与单一债务人主动有效通话每日不应超过3次、双方未约定催收时间的,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催收。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曾评价,《指引》旨在保护债务人的隐私和休息权,这些规定将促使催收行业更加规范化和人性化。

  刘晓春认为,该《指引》考虑比较周到。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监管部门以及社会都应该正确地认识金融消费行为的特点,从而界定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边界。不能照搬一般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消费者权益来看待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在金融消费中,有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借款方往往需要给借贷人一定的压力,才能促使借贷人还款,给借贷人施加压力往往又容易演变成软暴力催收,因此需要对软暴力做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

  刘晓春曾撰文表示,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金融等高利贷的过度营销、疫情及经济下行导致个人收入下降等,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个人信贷不良资产。他认为,为了确保个人信贷业务的正常发展,促进需求增长,帮助欠款人走出困境,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将不良个人信贷纠纷纳入法律的轨道。

  但金额小、笔数多是消费贷的特点,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梅继鹏律师认为,这就造成无论是催收还是法律诉讼,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都是十分巨大的。以律师为例,每个项目需要准备的材料几乎是一样的,个人或者小的团队,投入产出极不相称,无法承接这样规模的案件。

  因此,刘晓春建议,应该通过新技术,对逾期贷款进行批量诉讼,不仅批量制作法律卷宗,律所和法院还可以批量受理案件,可以批量送达法院通知,借贷双方还可以自动进行诉前调解,以及使法院获得智能审判功能。

  刘晓春认为,将催收工作通过新技术纳入法律轨道,不仅能提高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和效益,还能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更能杜绝暴力催收和反催收之类的不良现象,同时也为个人不良资产转让业务提供良好的环境。

  2023年微粒年内日均发放贷款超 95 万笔。按照微众银行1.46%的不良率预估,2023年微粒贷的逾期贷款笔数超过500万笔。面对这一数量庞大的逾期贷款,微粒贷或许并无能力进行高效且规范的催收。

  因此,作为全国头部网贷平台,微粒贷应该率先尝试新技术,通过批量诉讼这一司法途径,处置旗下的零售不良资产。在这个充满了软暴力催收与反催收的行业,这对微粒贷与逾期借款人都是一个好选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尉旖涵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