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系列之七〡上海养老金融产品服务全面发展,养老产业投资方兴未艾

唱响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系列之七〡上海养老金融产品服务全面发展,养老产业投资方兴未艾
2024年06月09日 11:00 机构之家

编者按:2024年1月23日,龚正市长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其中,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五个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任务。

回顾历史,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涌入,上海作为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也是全球资本汇聚中国的桥头堡,风云际会之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崭露头角。

展望未来,金融强国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之一,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生机盎然、蓬勃之势恰如旭日初升,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成为时代之选、共识之选、必然之选。

机构之家作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精心策划推出“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文章,将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国际再保险中心、外商投资首选地、QFLF试点、QDLP试点、强金融监管等十大角度,梳理、分析、解读上海近年来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文系本系列中的第七篇。

老有所养,寄托着一个美好社会中所有人的希冀。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阶段,涉及数亿人的养老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要解决养老问题,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便是养老金融。养老金融对养老金的发展完善和养老产业的培育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做好养老金融的要求,为养老金融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并将养老金融首次提升到“五篇大文章”的新高度,强调了其重要性。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使命如炬,其养老金融的发展对于全国养老课题具有重要支撑和示范意义。2021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将完善养老和健康金融服务体系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该规划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和健康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基金公司扩大养老目标基金管理规模,推动养老和健康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体系等多方面目标和措施。

到目前为止,上海市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养老金融这一领域已经谱写出精彩的开篇与发展。

一、上海养老金金融产品、服务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养老金金融成为一片蓝海。上海市金融机构数量众多,百舸争流,积极参与养老金金融建设,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养老金相关的产品及服务,成为养老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

1.个人养老金云程发轫

我国养老金制度由“三支柱”构成,包括基本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类,由国家强制实施,保障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包含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含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其他个人商业金融养老服务,主要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与,产品市场化运营。

随着老年人口占比上升,第一支柱的现收现付制难以为继,而第二支柱覆盖面较小,重点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成为重要突破口。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成为我国个人养老金顶层制度设计文件;随后相关细则陆续出台,包括《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2022年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同时上海与北京、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城市率先启动养老金试点。

自个人养老金试点启动以来,上海市政府积极响应,通过政府官方网站、移动端服务平台随申办等各大平台宣传试点政策,进一步引导公众树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基本”的制度信心和合理预期,提升民众对建立和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上海区域内各大金融机构奋楫争先,银行开户,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积极销售产品。各大商业银行在吸引客户前往开户方面,投入了大量营销费用。例如,中国银行开办开户赠话费活动,资产达标叠加话费券;交通银行实行首次开户可获赠58元支付贴金券礼包,推荐1-10名好友首次开户,还可获得最高280元奖励的营销策略。

不仅如此,多家银行巧用新媒体形式进行社会化宣传,例如制作短视频,邀请多位投资界名人大咖出镜宣传个人养老金产品,既能吸引潜在个人养老金客户,又向全社会进行了有效的个人养老金宣传教育。

随着政府的宣传引导、各大金融机构的产品与服务的推出,并进行活动宣传,积极抢滩,上海市民对个人养老金的认知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其资金规模也逐步积累提升。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达4030万人。

一方面,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数目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产品持续扩容,为个人提供了多种投资选择。

机构之家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公开的信息统计发现,个人养老金产品正在不断增加,目前共有465只储蓄类产品、23只理财类产品、78只保险类产品和192只基金类产品。

理财类产品主要由国有大型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提供,包括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另外,注册于上海的外资控股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也参与其中,这有利于引入国际头部资产管理公司在养老金资产管理、投资及风控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储蓄类产品来自各大商业银行。根据该平台,目前共有22家商业银行开通了个人养老金业务,包括六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除恒丰银行外的其他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5家城商行。这些银行所开通的养老金业务除了资金账户业务和储蓄交易业务外,部分还包括基金、保险、理财等交易业务。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银行作为上海本地的法人银行,拥有上海地区最高的养老金市场份额,开通的业务齐全,囊括了资金账户、基金交易、保险交易、理财交易和储蓄交易等五项业务。在各类业务产品数量上,上海银行在城商行中排名第二。从业务种类和产品数量两个维度综合考量,上海银行走在全国城商行的前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图片来源: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图片来源: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其中,保险类产品和基金类产品则来自20余家头部的养老和人寿保险公司,以及52家规模较大的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包括银行系和非银行系。其中,约40%的基金公司和近四分之一的保险公司总部位于上海辖区内。

2.其他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积极创新

其他个人商业金融养老产品同样属于第三支柱范畴,其发展壮大对于社会养老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养老金是其他个人商业金融养老中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养老金为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的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主要依托保险经营规则创新产品和服务,向客户提供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服务。商业养老金的发展,是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满足当今社会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的重要举措。

继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开启之后,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随之而至。2022年12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等10个省(市)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参与试点的首批公司为四家养老保险公司: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太平养老保险总部位于上海,中国人民养老保险和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均在上海设有分公司。

这些养老保险公司积极承担试点工作,向个人提供商业养老金产品与服务。例如,中国人寿推出了灵活的养老年金保险,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缴费方式和领取方式。此外,其他金融机构也围绕养老金产品与试点保险公司展开合作。

例如,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近日宣布,成功落地系统内首单商业养老金产品托管——太平养老安盈宝贰号商业养老金,展现了国有大行上海分行在养老金融服务方面的先驱作用。

3.养老金金融服务体系快速升级

全面升级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是养老金融发展的重要体现。对金融机构而言,除了吸引新客户,如何通过服务升级长久留存客户更显关键。

面对现有的基础养老金客户,升级服务是大有可为的。例如,银行网点进行适老化升级,增加无障碍设施等,提升老年客户的进店体验。多家银行对手机银行进行改造升级,上线专属老年人群体的“大字版”、“关爱版”、“长辈版”等,以更为醒目的大字体、大图标、大按钮设计,降低老年人移动应用的使用门槛,体现金融机构对养老群体金融服务的细致化,提升老年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实现了全辖所有网点100%配备专业急救服务人员,数百位员工获得手语证书,覆盖所有敬老、养老和无障碍网点。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在手机银行上设置了养老专区,包括与行业服务商合作的养老护理板块,以及集合理财产品推荐、个人养老金、社保服务、医保电子凭证、生活缴费等功能的养老金融板块。上海银行基于老年客户特点,为其上门服务打造标准化流程并建立专门队伍。

上海银行业整体在提升老年金融服务方面奋勇当先。根据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的报道,目前上海银行业共创建了656家“敬老服务网点”,其中19家为“敬老服务特色网点”,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上海养老产业投资方兴未艾

养老金融不仅包括“养老金金融”,还涉及“养老产业金融”。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全社会对养老机构、护理医院、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诸多养老产业的需求激增,需要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居家化养老方面,涉及诸多适老化改造工作,如老小区加装电梯、增设楼道扶手、安装家庭呼叫器与助浴椅等,均需要养老金融的投入,而机构养老作为重资产项目,更离不开金融支持。

上海市政府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银行信贷、信托产品和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对养老产业融资支持力度,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融资。与此同时,上海地区金融机构在养老产业融资方面紧跟政策指导,大力支持养老产业实体发展。

比如,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动对接上海市民政局及市融资担保中心,共同创新推出“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通过搭建“政府+担保+银行”政策性融资服务联动平台,实现中小养老服务机构应贷尽贷、随到随审,破解中小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难题。

此外,上海市还鼓励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机构,增加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养老、健康产业投资力度。

近年来,资金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大多纷纷投入养老社区建设,其中不乏多位来自上海市的保险公司,而各大保险公司布局的城市,也多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早在2019年,太平人寿斥资约40亿元、耗时6年兴建的养老社区“梧桐人家”在上海投入运营,集机构养老、社区照料和全科门诊、康复护理等功能为一体,可容纳约3500位老人,成为当时国内单体体量最大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项目之一。2023年12月,太平洋寿险新开业了5家养老社区,其中两家位于上海,另外三家位于青岛、南京、厦门等城市。

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保险系”养老社区,已成为社会商业养老的一支新兴力量。

总体而言,时代使命、地利之责,使得上海养老金融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个人养老金刚刚实施,上海辖区内各单位、商业实体等积极履行职责,在持续推动个人养老金试点方面努力不懈,有效推动养老金账户覆盖面的扩大、人均个人养老金金额的增加,为全社会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的未来创造了良好开端。

此外,作为一项长期发展计划,上海未来还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个人养老金投资运营的监管,兼顾养老金投资安全性和收益性,同时加强个人养老金投顾建设,以为客户在选择养老金投资产品方面提供专业建议等方面增加投入和建设,强化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先示范作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