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
智通财经APP获悉,长江证券发布研报认为,新一轮船舶周期上行,龙头船厂有望充分受益。该团队认为,造船板块长周期景气向上,逐步迎来利润释放;航运加速脱碳,造船需求持续释放;中国造船引领全球,向高附加值船迈进;并建议重点关注船海工产业链。
船舶周期景气上行,供给紧缺下船价上涨
从航运业发展来看,航运与全球宏观经济相关,且受供需错配影响,造船价格波动频繁。19世纪90年代以来,造船业共经历6个大周期,其中穿插多个小周期。
2020年后集装箱船、LNG船先行复苏,进入快速上行期;运价和订单都有明显反应。集装箱运价高增带动集装箱船东盈利改善,进而带动相关船型需求。截至24年5月,目前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LNG船手持订单分别为66.82、94.38、66.30、34.60百万DWT。
目前行业仍处于结构性景气阶段,在手订单运力占比处于低位。截至24年5月,全球在手订单运力占比仅为12.3%左右,对比2009年历史高点,全球在手订单运力约为55%。
中国造船引领全球,行业进入业绩释放期
在此,我们选取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中国动力、天海防务、亚星锚链、国瑞科技、江龙船艇合计8家企业作为样本分析。整体来看,受船价上行叠加交付持续增长,2023年船舶制造板块实现营收1897亿元,同比增长18.6%;2024Q1板块实现营收412亿元,同比+45.7%,实现明显增长。随着规模化效应叠加成本管控、交付的船型船价上涨带来盈利能力提升,船舶制造板块扣非净利润明显改善。2023年船舶制造板块实现扣非净利润-5.16亿元,同比2022年减亏约45亿元;2024Q1板块实现扣非净利润5.93亿元,同比2023Q1的0.10亿元实现高增。
行业来看,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先。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同时,随着国际油价走强,全球油气市场逐步复苏,带动全球海洋油气装备市场。
行业整合优化,全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南北船”重组可以优化产能、减少无效和同业竞争,研发、制造和配套等资源互补。2021年6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出具了《关于避免与中船海洋防务与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同业竞争的承诺函》,承诺将在本承诺函出具之日起5年内,本着有利于上市公司发展和维护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则,综合运用委托管理、资产重组、股权置换/转让、资产划转/出售、业务合并、业务调整或其他合法方式,稳妥推进符合注入上市公司的相关资产及业务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在中国船舶集团控股股东的运筹下,按国资委关于国企价值重估的指导意见,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
投资建议:
造船板块长周期景气向上,逐步迎来利润释放:造船行业景气上行趋势明确,且供给瓶颈下船价有望持续走高。随着高价优质新船订单进入集中交付期,未来2-3年业绩快速释放将对板块提供有力支撑。
航运加速脱碳,造船需求持续释放:长期来看,替代燃料船舶是满足IMO阶段性目标并最终实现船舶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的最终手段,替代燃料船造船需求或迎来长期增长;替代燃料需求前景广阔,可关注整个造船产业链。
中国造船引领全球,向高附加值船迈进:目前在散货船、集装箱船、PCTC等方面中国企业接单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但原油船、大型LNG船、LPG船等高附加值新船签单以韩国船厂为主,新能源燃料船及高附加值船盈利水平更好,随着中国造船业份额的提升,有助于获取更多利润,提高上行期龙头业绩弹性。
建议重点关注船舶海工产业链,相关标的中国船舶、中集集团、中国动力等。
风险提示:
1、船舶行业需求波动风险。船舶制造和产业链相关公司与造船业和全球航运业密切相关。伴随着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全年海运贸易量
仍在逐步恢复。若国内新船订单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将传导到相关企业船海配套产品,将对其订单和收入、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2、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由于钢材在船舶造修成本中占据一定比重,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有望
驱动利润上行,但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仍在波动,若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或下行幅度有限,将对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