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意见》提出,要同步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取和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力度,大幅提升现场检查比例,形成充分发现、有效查实、严肃处置的监管链条,有力震慑财务造假。证监会介绍,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证监会和交易所近年来严把上市准入关,综合运用审核问询、现场检查、举报信核查、征求意见等手段,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止“带病闯关”。统计显示,过去3年间,IPO撤否企业家数达755家,沪深交易所否决和撤回企业数量占审结企业数量的比例达34.6%、44.3%和51.5%,撤否率逐年上升。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IPO撤否率的提升是从严把好“入口关”的表现,严格的审核问询和现场检查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降低投资风险,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防范滥竽充数的不良企业涌入。有必要同步加大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和随机抽取现场检查的比例,提高资本市场整体质量,促进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问”出一家真公司
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记者会上表示,IPO审核注册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提高入口端企业质量不能单靠监管部门,还需市场参与各方形成合力。拟上市企业要树立正确“上市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好信息披露质量的第一责任;中介机构要履行好“看门人”职责,在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保荐执业质量评价等监管压力下勤勉尽责;交易所要加大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承担起审核主体责任;派出机构要强化在地监管责任,履行好辅导监管和现场检查职责;证监会要抓好建制执制和统筹调配,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深化跨部委监管协作,组织督促全链条从严监管。
其中,交易所的审核主体责任主要通过问询方式开展,目的是“问出一家真公司”,一问、二问甚至多轮问询是审核机构和上市委员会进行审核判断的重要基础。监管部门和市场公众都可以通过发行人的回答来了解企业,评价其质优或质劣;企业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秀肌肉”,让市场各方知道其几斤几两。
从过往实践来看,一些企业经不住问,或被问出破绽,或问题答复语焉不详,前后矛盾。
如一家发行人,与客户终止合作后却能持续回款,同时,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董事等关键人员与客户还存在借款未收回的情况,销售真实性存疑。该企业正在被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
又如另一家发行人,原材料采购、相关供应商异常,监管部门关注到后还发现发行人存在持续大额资金流出的情况,经问询核实,发行人部分采购合同缺失,成本核算不准确,与供应商的资金往来缺乏商业合理性,在交易所的多轮问询下,企业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交易所审核工作强调专业性,只有通过精准的问询,不断抽丝剥茧,才能向市场展示发行人的亮点,同时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倒逼企业做好第一责任人,督促企业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
“编造客户、供应商数据是财务造假的惯用伎俩。”上述投行人士指出,交易所持续强化这方面的审核问询,也客观要求中介机构应该充分运用资金流水核查、客户供应商穿透核查、现场核验等手段,查验财务数据真实性,共同斩断财务造假的根源。
用好“现场检查”杀手锏
“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的覆盖面还非常有限,下一步要成倍地大幅地提高覆盖面。”吴清在记者会上表示,要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持申报就要担责,以此倒逼发行人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也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执业和服务水平,做到勤勉尽责。
现场检查是书面审核的重要补充,《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规定,现场检查对象由问题导向和随机抽取两种方式确定。问题导向企业由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相关审核或注册部门根据举报投诉情况、审核问询存疑事项等确定;随机抽取则是按照5%的比例从拟上市企业中随机挑选出接受检查的项目。证监会按照异地交叉检查原则,选派检查组进驻拟上市企业进行检查。
虽说检查对象的产生方式不同,但在提高信息披露规范性、防范财务造假等方面,两者发挥的作用同样重要。记者了解到,现场检查中,多数企业是能够经受住现场检查的,并不存在财务造假问题,但也有个别企业被发现存在财务造假,证监会正在调查。
如有的企业被发现存在预付款长期未收回、涉嫌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同时,还有关联方与客户资金往来异常,采购发票资金流异常,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等问题,已被监管部门严肃查处。又如有的企业,在现场检查中被查出与主要客户部分业务存在虚假问题,虚增收入占比高,非主要客户也被质疑有同样问题,存在舞弊风险,目前正接受监管部门调查。还有的企业,在现场检查中被发现,通过跨期调节收入粉饰业绩,提前确认收入、利润,涉及金额巨大,监管部门也介入调查中。
业内人士认为,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顽疾,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随机抽取现场检查能够形成“面”上的威慑力,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可以在“点”上发力,查实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有利于防范“带病闯关”,让问题企业不敢申报。因此有必要同步加大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和随机抽取现场检查的比例,净化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江钰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