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
又一央企大手笔投入储能,成立“巨无霸”公司。
2月21日,天眼查信息显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储能技术服务、电池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
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电博瑞技术(北京)有限公司8家公司共同持股。
尽管天眼查平台未对外披露各家公司的持股比例,但注册资本20亿元的规模仍然让业界对其抱有超高的预期。
根据公示信息,法定代表人为季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季侃还同时担任了山东电工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就在年初,1月16日, 中国电气装备公众号的一则招聘信息将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在储能产业的布局托出水面。信息显示,其拟筹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气装备储能公司”或“该公司”),并招聘副总经理。
参股公司均为行业“佼佼者”
据官方消息,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成立,由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与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组整合而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其中,中国西电、许继电气、平高电气、宝光股份、西高院、宏盛华源6家为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电气装备总资产1416.85亿元,净资产649.63亿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801.75亿元,净利润26.27亿元。
正因为有此底气,中国电气装备储能公司也毫不掩饰其未来在储能领域的目标。
上述招聘信息中直言,“中国电气装备储能公司以打造央企储能业务头部企业为发展目标,致力于研发储能全技术路线和全产业链的高效新型储能技术装备,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向产业化发展,构建央企储能产业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中心,塑造中国电气装备储能旗舰品牌,带动储能产业朝着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公开财务数据显示,许继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181.67亿元;平高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116.23亿元;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230.53亿元;山东电工电气集团2022年营业收入为232.70亿元,四家企业在2022年的营收合计超过750亿元。
而上述参股公司更是有不少储能领域当前的“佼佼者”。
2018年,平高集团出资成立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力储能系统开发、建设等。在2023年,平高储能频频中标国家电投、中国能建以及中国电气装备的多批储能系统集中采购。许继集团旗下从事储能业务的主要有许继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和许继电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许继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是当前储能PCS主要参与者之一,尤其是该公司本身就提出了“要在储能电力电子领域争做国内第一”的目标。2023年,许继电力电子PCS产品出货量超4.5GW,收入同比增长268%,而到2024年,该公司更是力争实现PCS收入翻番。山东电工电气集团在储能领域的知名度主要得益于山东电工时代。根据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山东电工电气在2023年度国内储能系统中标规模排行中位列第10名。
正因此,这家由众多企业强强联合的国家队“巨无霸”备受业内瞩目。
“国家队”密集下场组建“巨无霸”
无独有偶,央国企下场成立储能“巨无霸”的案例在岁末年初之际尤显频繁。
2023年12月15日,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成立,法定代表人赵罡。据“上海发布”发布消息,该公司将加快建设油气基础设施,加快开展储气、储氢、储二氧化碳、储空气等技术研究,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2024年2月5日,中国能建与宁德时代联合设立的能建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沪正式揭牌成立。
据行业自媒体“储能100人”的统计,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国有能源集团多达41家。这之中,涉足储能业务的有39家。这意味着,国家队下场参与储能竞争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国企成立储能公司有利于加强不同渠道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与引领作用,加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动大规模新型储能技术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落地应用,助力储能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刘勇表示,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国家队”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发挥其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引导新型储能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集聚化发展;另一方面,可充分积累相关项目管理、投资、建设、安全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经验,促进新型储能产品在数字化、模块化、智能化等方面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从而更好地推进在顶层设计与规划、保障新能源消纳、电力系统安全、多元化市场应用、商业模式、标准制修订等方面的有力支撑。
刘勇强调,当前,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链和供应链充分服务全球市场,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开疆扩土”与节节攀升,产业发展环境和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和夯实。同时,也看到国际市场竞争环境越发激烈,国内产品陷入产能、性能、价格、渠道等“内卷”压力和无序竞争,部分企业都在求生存和谋发展的纠结中艰难前行。“国家队”将进一步加快产业优势资源整合,积极构建安全、稳定、可靠的“补链延链强链”,提升工程化应用技术水平,增强新型储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
(作者:费心懿 编辑:朱益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