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个人VIP专享频道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王国平
招商工作是居间双方撮合的一个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就要把业主方和品牌方的诉求进行综合考虑,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线,促成交易,最终获取个人收益最大化。这中间涉及到业主、品牌及个人的利益权衡和分配。如果一方面权益没办法实现保障,矛盾都会不断凸显。
一、招商通常存在2个误区
1、 招商人员入职归属业主,要单边考虑业主方权益。
这种思维在传统企业里非常明显,业主一平方想租100块,招商人员负责落地即可,落地不了就是招商无能,开除再招新人,然后反复操作。如果100块是合理,市场可接受,当然没问题,很快就租掉。如果不那么合理,品牌方不租,项目可能就烂掉,并在行业进入黑名单,而难以再洗白。很多业主方会认为招商人员换位品牌方立场分析问题就是“吃里扒外”,是立场问题,于是后面再也不会有人敢说真话,能不能租得出去,都随缘。毕竟能力不足可以培养,立场问题,就会直接出局。
2、招商人员自身利益的兼顾
很多招商人员不太敢考虑个人收益,这个是错误的观点,个人收益无法实现保障,撮合的价值是什么?这类项目通常慢吞吞的,长期拖着没什么进展。招商人员赚不到钱,也饿不着,大家就这么“愉快”地耗着。
二、业主方投资回报率逻辑
经常听到业主方抱怨招商人员不给力,品牌方抱怨业主方想钱想疯了,也经常听到招商人员抱怨业主方、品牌方都太难搞。这些都是基于不同立场得出的不同观点。
业主方通常的逻辑是招商人员助其实现变现,实现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的测算:
1、基于购入价格或自持业主预期销售价格与月租金的比值
早年业主方通常希望有8%的回报率,部分地区敢吹得甚至高达10%以上的回报率。有的地方存在实现的可能性,可大部分是回报率越高、烂尾可能性越大。一个新区或新项目,只有起始租金很低的情况下,才有开荒商户入场,对应的商铺售价较低,投资回报率逻辑成立。
随着拿地成本、建安成本等水涨船高,商铺实际首年回报率很多都在1%点多。1%点多对于销售团队是无法接受的,因为投资客无法接受如此低的回报率。通常打法是售后返租,即定标某个价格进行兜底。有的采用一次性折现进销售款,有的采用分期按约定租金返给投资人。但返租爆雷案例多了,现在搞售后返租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低。
为了满足投资回报率,发展商通常就会以某特定租金进行出租,让投资买家觉得投资回报是可以实现的,这个时候招商团队进场把场子撑住。市场的实际首年回报率是1%点多,发展商想做到8%或者现在有部分发展商降到5%,脱离市场预期,这基本注定招商团队的命运。
首次租金进行贴水,免租、装补、租金折扣等形式需要同步跟进。能够实现招商顺利的一大因素就是说服发展商降低租金预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如何助力销售帮其化堵为疏。发展商在租金上硬扛,一方面是担心销售不动现金流断了,一方面有其“自大”的属性。很多发展商后面烂尾是售价不降、租金不降,被双杀。售价决定利润,周转率也决定利润,周转不动很容易被利息拖垮。可跟发展商谈贴水,发展商很容易发怒,觉得招商人员站队有问题。
招商人员通常很喜欢谈定位、品牌量级等听起来很专业的东西,但“正常”点的发展商都是听不懂的。发展商的逻辑是,品牌大,是不是给的租金更多,结果绕来绕去,招商人员才告诉他租金更低,还要补贴,发展商心都凉了。请你来,是让你给我赚钱的,贴钱,那请你干嘛?发展商最喜欢的就是,你来多久,能给我搞多少钱,不要讲困难。行,就愉快合作;不行,滚!
按发展商的预期,必须进行修复,否则招商落地难,品牌方不进来,谈什么都没用。一味迎合特定回报率预期,租不出去;投资客看到商铺租不出去,觉得回报率太虚,更不敢买。商铺的租金逻辑通常是前低后高,当市场运营好,成熟后,租金呈连续递增跳空高开,而不是简单的某一特定回报率租金;同样,如果没运营好,租金可能直降为零,连物业费都不愿意交,非常弹性。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