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2023年12月12日09:26    作者:温彬  

  意见领袖 | 温彬、王静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明确了“稳”和“进”、“立”和“破”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与方向。

  如何理解“以进促稳”和“先立后破”

  2021和202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政策总基调均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则调整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以进促稳”的提法,之前在中央会议层面出现的频率不高,只散见于一些部委会议和媒体文章。如2022年1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2022年1月光明日报发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以稳求进,以进促稳”。在“稳”和“进”的关系上,该文指出:“‘稳’是‘进’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是数量和速度层面的积累;‘进’是‘稳’的持续动力和目标方向,是结构、质量和效率层面的提升”。

  我们认为,所谓“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从这一角度看,明年可能确定5.0%左右的增长目标并辅之以积极政策,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关于“先立后破”,在中央层面曾多次出现过。如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此前“先立后破”的提法,主要针对的是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此次再提“先立后破”并将其置于总基调之下,目的应该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之前出现过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涉及到“立”和“破”的领域,除了能源结构之外,还包括经济新旧动能、房地产发展模式等。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何实施

  在确立总基调之后,会议要求“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导向。

  与主要着眼于熨平短期经济波动的“逆周期调节”相比,“跨周期调节”显然有更为长远且综合的考量,它需要兼顾多个经济周期,主要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健康运行与稳定增长,力图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系统性风险等长期问题,因此也必然涉及各种政策工具之间的关联配合。所以此次会议还特别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具体到财政政策上,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相比于今年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适度加力”意味着政策力度会适度加强,“提质增效”则预示着政策会更注重质量和效果。

  从历史上看,“提质增效”是2021年财政政策的基调(“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当年赤字率由上年的“3.6%以上”下调至3.2%,新增专项债规模则由3.75万亿下调至3.65万亿,力度有较为明显的收缩。

  从此次会议的表述来看,我们认为明年赤字率可能会设置在3.0%-3.5%之间,不再固守3.0%的约束,加上今年结转至明年使用的5000亿国债规模,财政赤字支持力度并不弱。预计专项债发行规模维持在3.8万亿到4万亿之间,一方面保证举债投资的长期可持续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兼顾地方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灵活适度”的提法在历史上曾不止一次出现,如2020年为“更加灵活适度”,2022年为“灵活适度”,而这两个年份都有连续的降息、降准操作,政策基调稳中偏松。

  考虑到美联储明年年中可能转向降息,中美无风险利差将会收窄,加上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物价总体温和,货币政策宽松的掣肘将大为减弱,预计降准降息都有可能,且会根据需要适时落地。

  “精准有效”的提法虽然首次在重要会议上出现,但之前有过类似表述,如2021年货币政策要求“灵活精准、合理适度”、2023年货币政策要求“精准有力”,这些都意味着要发挥结构性工具的效能,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从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来看,这些领域包括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企业,以及“三大工程”等,也包括“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

  其他政策如何配合

  要实现“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目标,自然也少不了其他方面政策的配合。我们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

  一是产业政策。会议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与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相比,显示出高层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预计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此外,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无疑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支撑,但就当下而言,“房地产-基建-金融”的旧三角循环或仍需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先立后破”的领域之一。

  二是扩内需政策。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与去年会议提出的“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相比,更加强调投资和消费两者之间的关联。

  从今年国内经济运行来看,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复苏,即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商品消费增长偏慢;高新技术投资增长较快,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偏慢;国有企业投资增加较快,民间投资增长较慢。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经济循环不够顺畅,供过于求逐渐凸显,物价面临一定压力。

  从促进良性循环的角度考虑,预计明年投资方向会重点支持与最终需求相匹配的关键民生领域,如充电桩换电站、养老育幼设施、乡村物流体系等,避免大规模刺激可能形成的产能过剩、债务积累、资金回报率下降等问题。而消费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张,也会反过来拉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如对5G通信、绿色智能产品、电子商务等的需求增长,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创新等,由此来实现供需匹配、良性循环。

  三是防风险政策。会议提出“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与去年会议“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表述相比,分别强调了“持续”“重点领域”和“坚决”,这意味着防风险工作要继续加强。

  关于重点领域风险,此前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已有全面部署,包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预计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会有相应安排。其中,因为涉及到“破”和“立”的关系,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尤其值得关注。

  房地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仍然对内需增长、财政收入、金融安全、资产配置、就业稳定等有诸多影响。今年以来,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小阳春之后,房地产市场陷入“价格跌—销售弱—回款难—拿地下降—投资下滑”的负反馈链条,市场仍处于寻底阶段。

  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住建部也廓清了新模式的三个重点:在理念上,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重点;在体制机制上,一方面,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抓落实上,要实施好“三大工程”建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我们认为,在新模式形成过程中,房地产市场的当务之急是打破负反馈链条,阻断市场下滑,避免房地产市场风险蔓延。因此近期的政策重点在“保交楼”之外新增了“保主体”,无论是白名单制度还是“三个不低于”,目的都是打破市场的惯性下滑,疏通“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先立后破”。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