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黎雨辰 北京报道
A股“回购大户”官宣注销近7000万股,传递什么信号?
11月30日晚间,美的集团公告称,公司计划拟对2021年2月23日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方案的议案》中剩余的回购股份进行用途变更,变更后的用途为“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继7月底证监会发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揽子政策以来,据不完全统计,A股回购潮已接力涌现4-5轮左右,而一个积极现象是,近一两个月来选择“注销式回购”的企业数量正显著增长。在业内人士和诸多投资者看来,区别于将回购股本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注销式回购因从根本上保证了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与投资者权益的提升,更能称得上是真正起到信心提振作用的“良心回购”。
拟注销股份超36亿元
11月30日,美的集团在公告中表示,经综合考虑资本市场情况,为提高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并提升每股收益水平,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计划拟变更本次回购股份中剩余的回购股份用途,变更为“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据了解,本次实现用途变更的回购股份,来自美的集团2021年2月23日的一份回购议案。彼时公司经审议决定,拟以不超过140元/股的价格回购不超过1亿股且不低于5000万股公司股票。同年4月3日,美的集团披露的《关于回购股份方案实施完成的公告》显示,公司最终累计回购了9999.99万股。
截至2023年11月30日晚,美的集团本次回购股份中累计用于股权激励授予的股份数量为1832.50万股,累计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数量为1186.71万股,本次回购股份中剩余的回购股份为6980.79万股。
若按美的集团11月30日51.67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本次公司拟注销股份的总价超过了36亿元。
在今年9月19日投资者接待日上,美的集团曾表示:自2013年整体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回购总额超过270亿,包括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及回购注销,维护公司市值稳定与全体股东利益。
“美的集团一直是A股有名的回购大户,虽然目前总回购规模比不上格力电器,但2015年以来胜在回购期数多。”华北一位家电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21年疫情带来的消费压力导致整个家电行业内销收缩显著,当时美的、格力、海尔这些家电巨头的回购情绪都很积极。”
该分析师还提到,2023年以来,家电需求显现出洼地回暖机遇,但A股家电板块估值年内依然震荡在低位,近月来业内上市公司回购动作十分密集。“虽然目前大部分公司回购后还是以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为主,但也有一些是年内甚至上市以来第一次做回购——一方面是表达信心,另外就是希望对股价起到维稳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的10月31日,格力电器也推出了第四期回购股份方案: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内以不低于15亿元、不超过30亿元的价格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其中部分回购股份也将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而11月30日晚,公司还进一步宣布了回购进展。格力电器称,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约2689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4774%。
据银河证券近期的一份研报统计,10月以来,发布股份回购计划或公告回购进展的家电上市公司已超过十余家,其中包括格力电器、鸿智科技、科沃斯、ST 德豪、万和电气、极米科技、石头科技、立霸股份、小熊电器、苏泊尔、荣泰科技、东方电热等。
真正的“良心回购”
将回购用途从股权激励转为注销股份,也是美的集团此次“大动作”中的重点。对此,有股民在互动平台上激情表示:“回购注销才是真回购,才是有良心,有担当的好公司!”
今年8月,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股份回购制度,支持更多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来稳定、提振股价,维护股东权益,夯实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
此后,A股上市公司回购蔚然成风,先后掀起多轮浪潮。其中10月26日晚间,百余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股份回购相关公告,创今年以来单日回购公告数量之最。
而过去一个月来,区别于将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以注销为目的的回购风潮明显更盛。有业内媒体统计,与10月份约130家相比,11月份仅过半时,就有超110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并注销的公告,将上市公司回购的股份全部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据不完全统计,11月21日当日,曾有光迅科技、明阳智能、科伦药业等多家公司同时发布回购注销预案。近一周内,还有鲍斯股份、盈趣科技、瑞联新材等一系列企业先后通过了注销回购股份的议案,又或是如美的集团一般,公告变更回购用途为“减少注册资本”。
眼下,美的集团再次注销近7000亿股回购股份,在部分业内人士和投资者眼中也起到了一种表率作用。
记者注意到,2015年美的集团首次开启总价10亿元回购时,其回购用途便是“减少总股本以及注册资本”。2018年,公司还顶格完成了40亿元回购9511万股,成为当时A股历史上金额最高的回购,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43%,处理方式同样为全部注销。
“回购股份后进行注销,可以从根本上防止股票向市场的回流。市面上的流通股减少后,就会提高剩余持有者的占比,改善每股收益等指标,并提升投资价值。”前述家电分析师认为。
记者了解到,股份注销后,一方面,市场流动股本减少,理论上有助于每股可分配利润的增加,利好投资者收益的改善,同时可以增加上市公司每股的收益与投资者权益。另一方面,注销式回购本身,也更能彰显公司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认可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充沛信心,真正避免“为减持而回购”的情况发生。
资深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同样提到,要提振投资者信心,重要的还是要鼓励上市公司更多地实行注销式回购。
“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沦落成为一种利益输送,以半价或‘0元’的价格给予股权激励的对象,或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这其实是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一种伤害。因此,这种用于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回购,是无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的。”皮海洲在近期的发文中表示。
在他看来,证监会如要“修订股份回购制度规则,放宽相关回购条件,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其落脚点也应该落实在注销式回购这一点上。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上市公司股份注销式回购习惯还需逐渐培养,A股市场在企业整体的回购注销金额,又或是主动减资注销股本的公司比例等方面都有待提升。但总的来看,注销式回购未来的扩容空间依然值得期待。
(作者:黎雨辰 编辑:姜诗蔷)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