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厦钨新能董事长杨金洪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始终坚持技术立身,视创新为第一生产力。未来,厦钨新能将继续致力于发展壮大中国新能源材料产业,解决客户痛点、难点问题,重点推出高端系列差异化产品,提升行业竞争优势。
技术积累深厚
厦钨新能的前身为厦门钨业下属电池材料事业部。“2004年,母公司在钨业务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已处于行业龙头位置,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们看到了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于是从该领域切入。”杨金洪表示,“厦门钨业有二次资源回收业务,回收的镍和钴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领域。同时,新能源正极材料与钨材料工艺有相通之处。比如,前驱体采用湿法冶炼工艺,这是我们擅长的领域。”
资料显示,钴酸锂是最早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电极压实密度,被广泛应用于消费锂离子电池。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对锂离子电池续航时间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而提高钴酸锂电池的充电电压可以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高电压需要应对晶体结构稳定性、相变、界面副反应、释氧等一系列挑战。在杨金洪看来,破局之道在于超前研发,公司决定直接研发4.4V钴酸锂材料。“那时,我带领20多位专家组成小组,专门攻克这一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率先开发并量产的4.4V以上高电压钴酸锂产品,性能及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厦钨新能钴酸锂材料电压水平已达到4.53V以上,全球市占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2022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钴酸锂销量均有所下滑。对此,杨金洪坦言,2021年云办公、在线教学使得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火爆,但也透支了后面几年的需求。此外,2022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下游采购较为谨慎。
杨金洪表示,从2023年第二季度来看,钴酸锂需求有所恢复。随着下半年国内外一线品牌推出新的手机产品,预计消费市场将得到提振。长远来看,可穿戴设备、AR/VR、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消费电子发展迅速,为钴酸锂提供了新的需求增长空间。
走差异化路线
谈及当下锂电池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杨金洪称:“短期内会有一波洗牌,一些实力不足的企业将面临淘汰或兼并风险。”长期看,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向好,周期底部其实蕴含着机会,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深蹲”后将跳得更高。
以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为例,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统计,截至2023年4月底,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达到322万吨(以开始试生产为准),在建产能500万吨。其中,有效产能超过240万吨,优质产能超过200万吨,而2023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预计不会超过200万吨,磷酸铁锂产能严重过剩。
厦钨新能选择走差异化路线进行扩产。比如,在磷酸锰铁锂材料方面,公司采用液相法工艺,在分子级改善锰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产品在容量方面表现优异。
“技术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杨金洪向记者表示,高电压是公司核心技术之一,也是解决电池能量密度的较好途径。该方法不但适用于三元材料、钴酸锂,同时也是磷酸锰铁锂等新材料提升能量密度的主要方案。公司高电压技术积累深厚,未来有望持续拓宽高电压新产品差异化竞争道路。
拓展海外市场
2023年伊始,锂电池产业链掀起一场“出海潮”。天赐材料、新宙邦、华友钴业、厦钨新能、容百科技等锂电池材料企业纷纷发布出海建厂公告。据行业机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7月,我国已有22家锂电材料企业公布海外扩产项目37个,合计投资金额超1370亿元。
9月下旬,厦钨新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欧洲厦钨新能与Orano CAM合资设立法国厦钨新能,并由法国厦钨新能投资人民币39.6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法国厦钨新能注册资本为2000万欧元。其中,欧洲厦钨新能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Orano CAM持有合资公司49%的股权。
杨金洪表示,法国在电价方面有优势,近75%的电力来自于核能,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占17%,碳排放远低于其他国家;同时,法国本土氧气供应商法液空提供的氧气价格也有优势,可有效降低加工成本。另外,合资方母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铀生产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核电公司,合资方希望将核废料回收技术应用到电池回收行业。
杨金洪透露,公司计划在法国分步建设三个合资工厂,涵盖正极材料、前驱体和回收三个业务板块,选址时考虑三个项目在同一地块;后续会成立前驱体合资公司,股权结构与正极材料合资公司为镜像关系,与合资方形成较为紧密的合作。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锂电池产业初具雏形,并紧随日韩身后。如今,我国锂电池产业已实现技术、规模、人才等全方位超越,昂首阔步走出国门。作为行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杨金洪称,我国锂电产业已实现从“追赶者”到全球“引领者”的转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