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自8月27日证监会表态“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截至9月18日已时过三周。
近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上表示,近期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是维护市场稳健运行的安排,证监会、交易所IPO受理、审核、注册等相关工作没有暂停,不存在IPO“关闸”的情况。
从实际情况来看,上市委审核首发企业数量、新股发行数量和上市数量均保持稳定。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 9 月 18 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在审IPO 企业数量合计774家,包括沪市276 家、深市391 家,北交所107家。
在 IPO 阶段性收紧的期间(8 月 27 日至 9 月 18 日,以下简称“期间”),合计有14 只新股上市,23 家企业提交注册,27 家企业过会,116 家企业获问询。
不过,严把“入口关”背景下,IPO企业的受理数量大幅下降,终止上市申请数量则明显增加。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期间,沪深交易所分别仅受理1家企业IPO申请,北交所受理4家企业 IPO 申请。同期,却有 19 家企业终止上市申请,较去年同期(16家)有所增加。须注意的是,从今年整体来看,截至9月17日,累计189家企业终止上市申请,尚未超过去年同期(228家)。
谁在“迎难闯关”?
近日,多名券商投行人士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不存在IPO“关闸”情况,但监管审核把关较以往更加严格。
“年内二级市场震荡太大了,IPO 审核放缓。最近审核确实比以前更严了,企业的上市难度大了不少,主动撤单的情况也变多了。”华南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受访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审核趋严,三周时间里,仍有部分企业“迎难而上”,IPO 申请获得交易所受理。
具体来看,期间6家获受理的公司分别是创业板IPO企业东莞优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邦材料”)、沪市主板在审企业正泰安能数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泰安能”),以及申请在北交所上市的新疆晨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晨光生物”)、智达信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达信”)、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诺稀贵”)和河南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红东方”)。
具体来看,申请不同板块上市的企业,质地规模及行业属性均不相同,但业绩规模都较高,即便是申报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最近一年的归母净利润也超过了四千万。
其中,申报主板上市企业正泰安能规模最大,为上市公司正泰电器子公司,主攻户用光伏电站。截至 2023 年 6 月末,正泰安能总资产规模高达 450.11 万亿元。此次上市,正泰安能拟募资不超过60亿元。
从业绩规模上看,正泰安能在一众拟 IPO 企业中也颇为领先。2020年至2022年,正泰安能收入分别为16.33亿元、56.31亿元和137.04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3亿元、8.67亿元和17.53亿元,其中2022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143.39%、102.12%。2023 年上半年,正泰安能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更是狂飙至137.05 亿元、12.02 亿元,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需注意的事,根据分拆上市规则的要求,最近1年子公司的利润占母公司合并报表利润比例不得超过50%。但根据记者测算,2023年上半年正泰安能的利润占正泰电器的比例已经达到41.83%,与50%的红线仅相差8.17个百分点。
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优邦材料,主要生产电子装联材料及其配套自动化设备,业务规模在一众排队企业中属中上等,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19亿元、5.89亿元、8.54亿元、3.94亿元,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759.48万元、4959.06万元、7739.16万元、3554.39万元。
剩下4家申请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行业跨度和业务规模差别较大,除了智达信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外,其他三家公司都属于传统行业,如红东方主营农药原药及制剂和精细化工产品,晨光生物主营棉籽精深加工,西诺稀贵则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红东方业绩规模最大,2020年-2022年及2023年1-3月,红东方营业收入5.92亿元、11.29亿元、19.15亿元及4.1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36.76万元、3.4亿元、7.46亿元及1.16亿元。不过受草甘膦产品价格下降影响,2023年1-6月,红东方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8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0.48%。
业绩规模最小的西诺稀贵,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71亿元、2.44亿元、3.43亿元及1.61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853.23万元、2902.79万元、4056.88万元和2331.23万元。
此外,晨光生物2020年-2022年及2023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61亿元、23.44亿元、35.22亿元及9.7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484.90万元、5401.25万元、8381.71万元及6160.39万元,拟募集资金2.92亿元;智达信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智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94亿元、3.89亿元、4.72亿元及1.26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341.71万元、6152.52万元、5908.36万元及1165.76万元,拟募资3.56亿元。
早前,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发行上市条件时,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坚持信息披露为核心,进一步明确板块定位,精简优化发行条件,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沪深北交易所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目前,各板块的定位、发行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要求等没有变化,不存在提高上市门槛的情形。
“红灯行业”多家撤退
除了受理端收紧之外,IPO审核的过程亦存在“变数”。
8 月以来,合计39 家企业终止审查,包括沪深主板 11 家、创业板17 家、科创板 4 家和北交所7 家。其中 8 月 28 日以来终止的企业有 19 家,占比接近一半。
具体来看,39 家终止审查企业报告期内最近一年的业绩,横跨了亏损7.9 亿元至盈利 54.06亿元不等。其中亏损最严重的是国内知名工业互联网企业树根互联,其受研发投入较大、工业互联网市场尚处早期等因素影响一直未盈利,申请的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2019年至2021年,树根互联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4.81亿元、-7.76亿元。
最近报告期内净利润规模最大的则是面板行业龙头惠科股份,其在申请创业板上市获受理时拟募资金额超过95亿元,一度是创业板募集资金最大的拟IPO项目。不过,由于面板行业的价格波动,惠科股份无奈选择终止 IPO。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惠科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5.769亿元、184.638亿元、357.092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是-13.089亿元、4.669亿元、78.51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是-12.767亿元、4.147亿元、54.062亿元。
但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半导体显示面板价格持续回落,今年1月份,惠科股份在回复问询函时称,公司预计2022年将实现销售收入276亿-278亿元,同比下降 22.66%-22.0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预计为-12.7亿至-10.3亿元,同比下降123.50%至119.0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3.0亿至-30.6亿元,同比降166.26%-161.43%。
除了业绩波动的原因外,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被视为”红灯行业”的衣食住行企业,也开始扎堆撤材料。
从行业分布来看,39 家终止企业中,有 3 家为农副食品加工业、1 家食品制造企业、1 家餐饮企业和 1 家木材加工制品业。8 月中下旬以来,主营海洋捕捞、食品加工制品的大洋世家,主营木地板的书香门地,主营餐饮的老乡鸡,主营食品制造的沃隆食品,主营家居用品的同富特美刻IPO皆折戟。
前述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回应“近期部分在审企业撤回”情况时指出,相关企业主要存在控制权稳定性不足、业绩下滑等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对于产能过剩、周期性强及天花板低的行业企业,审核实践中,证监会、交易所充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发行人自身情况,根据产业政策、发行条件、板块定位严格审核把关。
(作者:杨坪 编辑:朱益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