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披违规成本应进一步提高

信披违规成本应进一步提高
2023年05月22日 23:28 同花顺财经

■曹中铭

  据统计,从今年4月14日-5月14日期间,沪深股市已有18家上市公司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而今年1月1日-4月14日3个半月期间,被立案调查上市公司数量仅有16家。这也意味着,近一个月以来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数量出现激增现象,这无疑值得警惕。

  一个月内有18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在A股市场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此前,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基本属于零星出现的,但像今年这样如此密集出现,既与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有关,更与某些上市公司漠视规章制度密切相关。

  整体而言,此次被立案调查的18家上市公司中,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成为主要因素。像交大昂立(600530)、*ST大通(000038)、天沃科技(002564)等上市公司,因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披露2022年度报告而被立案调查。因年报难产不仅会被立案调查,今后还存在退市的风险。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年报披露绝非小事。

  此外,因年报被“非标”而遭遇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18家上市公司中,因年报“非标”被立案调查的达到6家,占比三分之一。客观上讲,这一比例并不低。无论是由于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年报,还是年报“非标”,个人以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均存在某种问题,甚至涉嫌违法违规

  值得注意的是,在18家公司中,还有像易事特(300376)、*ST大通、*ST未来(600532)等多家上市公司此前已被证监会立案多次的。一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多次立案调查,本身就说明这是一家“问题”公司。而“问题”公司遭遇立案调查,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表面上看,每年前4个月是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时期,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多出现在这个时段不值得大惊小怪。但问题在于,今年有这么多上市公司因信披问题被立案调查,才是市场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长期以来,上市公司信披监管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此前,市场一直呼吁提高违规成本,新版证券法也顺应了市场的要求,但尽管如此,信披违规的上市公司仍然大有人在。个人以为,这才是值得市场思考的地方。

  信披监管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在披露信息时能够“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存在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而涉嫌信披违法违规的公司、年报被“非标”的公司,显然都没有达到这一要求,这也是其被立案调查的根本原因。

  在上市公司信披违规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或实施财务造假,以达到规避退市的目的;或隐瞒违法违规行为;或实施利益输送;或者兼而有之,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这些均为市场所不容。

  目前资本市场已全面步入注册制时代。注册制的核心在于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这不仅是对发行人提出了相关要求,也是对信披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日常信披监管成为“老大难”现象,今后或会波及到注册制的顺利实施当中。

  个人以为,资本市场信披监管不应再成为“老大难”。这既对上市公司质量提出了相关要求,也考验着市场的监管水平与监管效率。注册制下,虽然上市公司条件更加包容,但发行人质量这条主线须紧紧抓住,而且,对于劣质上市公司,也有必要加速出清。提升市场监管水平与效率,既需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与违法必究,也需要进一步大幅提高信披的违规成本,且两者缺一不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注册制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5 天玛智控 688570 --
  • 05-24 航天环宇 688523 21.86
  • 05-24 鑫宏业 301310 67.28
  • 05-23 新相微 688593 11.18
  • 05-22 翔腾新材 001373 28.9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