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记者发稿,按照最新公告日期,今年以来共有216家上市公司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其中,132家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在年内实施完成,另有84家公司目前处于股东大会通过或董事会预案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公司的“0元”员工持股计划遭到监管层问询。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员工激励方式之一,员工持股计划相较股权激励计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受到上市公司青睐。不过,部分推出“0元”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市值相对较小,业绩表现并不突出,其背后的资金来源、业绩考核指标以及实施原因等需要投资者关注和甄别。
60余家公司持股计划超亿元
同花顺数据显示,按照最新公告日期,今年以来共有216家上市公司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其中,60余家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超亿元。恒力石化、东方盛虹、通威股份、工业富联、三棵树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总额分别为73.80亿元、32.60亿元、28亿元、20亿元、20亿元,位居前五。
从股份来源看,多数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股份来源为上市公司回购,另有个别公司股份来源为非公开发行。
就参与人数占比而言,和邦生物参与人数为530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07.75%,位居榜首。金徽股份、四会富仕、塔牌集团、三棵树持股计划参与人数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6.03%、59.08%、48.42%、48.36%,分别位居第二至五位。
业内人士表示,股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是资本市场上两种重要的员工激励方式,相较于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受到多家上市公司的青睐。
“员工持股计划实际上是给员工发放‘期权式’的薪酬,其目的是将员工激励和企业业绩目标绑定,激励和目标一致,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
不少上市公司也在公告中表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为用户创造价值,提升公司竞争力;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创造股东价值;吸引人才,创新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等。
逾10家公司实施多期持股计划
为持续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公司竞争力,不少公司热衷于中长期的员工持股计划。记者注意到,目前恒力石化、汇顶科技、海尔智家等10余家公司实施多期员工持股计划。
自2017年6月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截至今年5月,恒力石化已完成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共有11000位员工参与。据恒力石化此前公告,公司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受让公司回购的本公司股票以及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合计持有公司股票2.9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4%。汇顶科技今年以来也已经发布了两期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公司2022年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已被股东大会通过。此前,公司连续三年均发布员工持股计划。
海尔智家公告则显示,公司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持有的255.13万股股票均已全部出售完毕。同时,公司2022年度H股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海尔智家股票的购买,锁定期为2022年7月26日至2023年7月25日。此外,公司曾于2021年同时发布了A股及H股员工持股计划(2021年-2025年)草案。
“0元”员工持股计划屡遭问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通达股份、开润股份等多家公司因披露“0元”员工持股计划而遭到监管层问询。
零对价受让、未设定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福光股份此前抛出了一份备受争议的员工持股计划。对此,上交所连发三问,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员工持股计划以零对价受让取得回购股份的主要考虑、未设置业绩考核指标是否符合公司当前业务发展及业绩提升要求,公司拟通过何种方式确保本持股计划切实产生激励效果等。随后,福光股份修改了员工持股计划,将股份受让价格从0元/股调整为10元/股,并增加了公司层面整体业绩考核目标。
通达股份也因推出“0元”员工持股计划遭监管层关注。深交所在对通达股份下发的关注函中要求公司说明,零对价是否符合《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中“盈亏自负,风险自担,与其他投资者权益平等”的基本原则;是否存在向特定对象输送利益的情形,是否为变相的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存在规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关于授予价格、分期解除限售等相关要求的情形等。
此外,开润股份自上市以来发布的六期员工持股计划中,仅第一期是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购买并持有股票,不涉及零对价受让;其余五期中参与员工均无须支付对价。公司也多次因此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
“除一些头部企业外,还有部分市值较小、业绩表现并不突出的公司也推出了‘0元’持股计划,这些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业绩考核指标以及实施原因等都需要投资者关注和甄别。”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表示,监管层关注零成本持股计划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能否产生激励效果等问题,有助于引导市场形成健康有序的生态。
“虽然部分公司有业绩考核目标作限制,但一般来说,零成本的员工持股计划是不合理的。员工持股成本在持股计划中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员工付出成本,才会和企业业绩目标深度绑定,激励的作用才会更加明显。”盘和林表示,一方面是持股计划中员工付出的成本不能高于员工潜在收益;另一方面是持股计划中的业绩目标不可过低,防止侵占股东利益。(记者 张娟)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