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中报观察】寿险行业“失速”:个代人力锐减过百万 新业务价值大幅下滑

【险企中报观察】寿险行业“失速”:个代人力锐减过百万 新业务价值大幅下滑
2021年08月28日 11:24 经济观察报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险企中报观察】寿险行业“失速”:个代人力锐减过百万 新业务价值大幅下滑

  经济观察报记者姜鑫“虽然整个寿险行业处于一个艰难的时刻,但是2021年上半年新华保险公司还是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绩。”

  8月27日,新华保险总裁李全在业绩发布会上这样谈到行业形势和公司业绩。

  而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则用“整个寿险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来形容目前行业所处的环境。

  这样的场景在近几年里并不常见,几家保险巨头的掌舵者在谈及寿险行业发展时,提到了“难”字。

  与之相映照的是,市场惊觉“保险不好卖了”!“增员难”、“行业受质疑”、“新业务价值下降”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又重现。

  此时,保险板块仍然处在低迷之中,Wind保险指数已经跌去27.89%,昔日的白马股中国平安(601318.SH)股价也已在年内跌去四成,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人保(601319.SH)也分别跌去 28.74%、27.3%、21.65%以及19.97%。

  行至2021年中的中国保险业怎么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遭遇发展瓶颈?

  年轻的保险业似乎进入了中年危机集体焦虑。几度沉浮,数轮褒贬转换的保险业正被困在重规模轻品质的怪圈,走不出增长模式与消费需求(结构)不匹配的悖论……

  成也投资败也投资

  时间行至8月底,除中国太保外,四大A股上市险企悉数披露了中期业绩,作为市场份额的主要贡献者,投资者可以从它们的成绩单中窥探保险行业发展的全貌。

  纵观几家上市险企中报,虽然业绩各异但亦有趋同之处:诸如保费增速均在放缓,保险业务收入难言乐观,寿险新业务价值承压、财产险压力仍存,但投资却表现亮眼,并带来利润的增长。“受投资收益变化、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综合影响,本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75亿元,同比增长34.2%”,中国人寿在中报中表示。这是已经披露中报的四家上市险企中最好的利润成绩单。

  迎来新的掌门人罗熹后,提出要重回行业C位的中国人保之成绩单同样亮眼。报告期内,中国人保实现营业收入3137.25亿元,同比微增1.1%;实现归母净利润168.84亿元,同比增长34%。在8月23日举办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总裁王廷科用“创出历史新高”来概括这一成绩。

  总资产过万亿后的新华保险也取得了近三成的业绩增长: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超1320.8亿元,同比增长11.3%,保险业务收入约1006.1亿元,同比增长3.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5.5亿元,同比增幅达28.3%。

  已披露中报的几大上市险企中,唯一一个业绩下滑者,则是处在寿险改革深水区以及陷入华夏幸福旋涡的中国平安。报告期内,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总收入6877.88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0.0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5.55%。中国平安在半年报中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公司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等调整的影响。

  利润增长的差别与投资收益呈现了正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在报告期内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6.7%、6.5%、5.69%以及3.5%;净投资收益则分别为4.8%、4.5%、4.33%以及3.8%。

  以中国人保为例,根据公司半年报数据,该集团实现总投资收益353.62亿元,同比增长34.9%。面对二级市场的波动,在适当的时间兑现收益成为关键。“今年以来股票市场的波动在加大,呈现冲高回落的态势。尤其是7月份以来下行的速度加大,指数从1季度的最高点已经下跌20%左右。今年在操作上,我们在估值相对高位对资产配置做了相应的调整,对二级市场的配置比例向我们的战略配置中枢靠拢。同时也加大了投资收益兑现的力度,为全年实现投资收益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人保资产副总裁黄本尧表示。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成绩均如此,例如新华保险投资资产达到97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实现年化总投资收益率6.5%,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5%,同比略有下降。再看中国平安,公司继续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及估值调整,上半年计提359亿元(第一季度计提182亿元),影响归母净利润208亿元。

  寿险新业务失速背后

  而伴随着保险板块低迷的——是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寿险业前进脚步的失速。

  重疾险新规下,行业的狂欢仿佛昨日盛宴,但在数据面前是寿险行业已经持续近半年的“冷静”。

  在关于几家上市险企的研报中,NBV不达预期是最为常见的字眼。NBV即新业务价值,是指每年销售的新保单在销售之初将未来价值贴现到今天的价值,它被看做一家保险公司经营情况的核心指标,宛若业绩的引擎。

  从几家保险公司的中报中,不难发现,发展“引擎”失速已成事实。“2021年上半年新单保费1399亿元,同比下降8.4%。NBV实现299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个险渠道贡献NBV290亿元,同比下降20.8%。”这是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面临的情况。在关于中国平安的研报中,国泰君安如是概括:2021年上半年公司NBV同比下滑11.7%,其中二季度NBV大幅下降42.3%,预计主要为新老重疾定义切换后,新单及新业务价值率均承压;公司亦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502.30亿元,同比下降2.5%;受疫情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保障型业务消费支出放缓,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11.7%至273.87亿元。

  新华保险在中报中披露了上半年总保费1006亿元,同比+3.9%,长期首年期交保费、续期保费分别同比增长6.8%、6.9%的成绩单,但其上半年新业务价值下滑21.7%。

  新业务价值承压的同时,是几家公司提质清虚下的代理人规模下滑。诚然,作为寿险市场份额的头部贡献者,几家险企代理人队伍占据了保险行业总人力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平安的业绩发布会上,公司执行董事兼联席CEO陈心颖在回答媒体提问时称,整个行业代理人规模下降了20%,更有公司高管透露,在挤出水分后,昔日900万代理人大军可能只剩400多万。

  这一变化,在各家公司的半年报中也能寻得踪迹:新华保险个险代理人44.1万,同比下降16.2%;月合格人力10.5万,同比下降22.2%;月合格率19.1%,同比降7.3百分点;月人均产能3105元,同比下滑13.2%。截至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队伍规模为115万人,同比下滑32%%,较年初的137.8万人减少了20余万;中国平安2021年6月底代理人87.8万人,2021年第一季度末98.57万人,环比下降11.0%,较年初下降14.3%,月均代理人数量94万人,较2020年下降了10.5%;同时,月均规模下降倒逼人均月均产能提升至11475元,同比增加23.6%。

  针对寿险行业面临的压力,有人用寒冬来形容行业目前的处境。低迷背后,有哪些原因制约了发展速度?

  对于公司数据的变化,陈心颖如是表示,对于上半年NBEV(新业务内含价值)的下滑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个是产品结构的因素,今年一季度的开门红储蓄产品占比比较多,所以有产品结构短期的调整。第二个因素是个人代理人的转型,我们在整个转型当中把一些低质量的替换掉,所以整体代理人人数是有下降的。

  对于公司及行业新业务增长停留低位的问题,苏恒轩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比较多,虽然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是实现正增长的最大经济体,但是国内经济的恢复仍然很不均衡,基础很不牢固。同时,居民的消费意愿降低,在疫情的影响下,居民对长期大额支出,以及非必要的必需品方面的开支更加谨慎,所以整个寿险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新华保险副总裁李源则这样总结:第一是疫情的反复无常,对个险行业冲击最大;第二是监管,监管部门对强监管、严监管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第三是个险,个人营销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需求的变化处于一个困难时期。

  今日中国保险密度、深度摆在那,需求也不小,行业咋就陷入了彷徨迷局之中呢?

  就此,一位从业几十年的险企高管不无迷茫。他说,内、外因裹挟下,保险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处境艰难;不管是严监管,还是改革、顺势而为,企业活下去才是第一位;同时,还需尽量避免令机构无所适从的监管政策“互掐”。

  也有人说,面向未来,整个保险行业,均面临“逻辑重构”和“再存在”的命题和挑战。

  “疫情影响较大,保险业未能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此外,科技能力和投入滞后;再者是没有明确的行业性目标和方向,失去了动力和引领者。”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曾这样告诉经济观察报,其话外音或是:个人也好,行业也罢,有位才能有为。

  从行业分析师的角度看,行业疲软的主因是供需走弱叠加高基数,以及商业方式与新时代新消费需求脱钩;包括“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长端利率超预期下行、保险需求超预期减弱”等等均是利空因素或潜在风险。

  而在近两年的几家公司进行的改革中,代理人队伍的改革是重中之重,在提质清虚的大环境下,寿险行业面临着转型阵痛,拐点来了吗,保险板块是否被低估?在采访中,经济观察报记者并未在采访的行业人士口中得到答案。但不容忽视的是,以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密度来看,与发达国家市场仍有差距。据人保副总裁李祝用披露,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大概只达到了50%左右,保险深度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60%。

  “尽管面临这些不利的因素,经过认真分析,我们始终认为当前面临的短期挑战仅仅是行业结构和与新的供求平衡形成的阵痛期。我们仍然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苏恒轩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嘉辉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31 国力股份 688103 --
  • 08-30 匠心家居 301061 72.69
  • 08-30 博拓生物 688767 34.55
  • 08-30 上海谊众 688091 38.1
  • 08-30 中粮工科 301058 3.5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